陳海燕 熊賽飛
摘 要: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進行,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強調在初中生物課程的教學中引入互聯網技術。經過調查發現,雖然近年來很多初中生物授課教師都開始采用互聯網教學形式,但是最終取得的效果卻不甚理想。實際上,要想真正發揮出互聯網教學的作用,就需要對其教學形式進行改進與優化。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了解到,通過將互聯網技術與課堂導學進行有機融合,能夠達到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因此,本研究依托蘇科版初中生物教材,對如何進行“互聯網+課堂導學”進行詳細的闡述與分析,以期能夠促進我國初中生物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生物;課堂導學;互聯網教學
一、 引言
通過將互聯網技術引入初中生物課程的課堂導學階段,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對教材資源進行預習,在這樣的形式下,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就能夠根據自身對知識的接受程度來對導學內容進行個性化學習。因此,互聯網技術提升了課堂導學階段的個性化以及層次化,將學生作為課程的主體,尊重不同學生的學習差異。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了解到,互聯網技術與課堂導學階段的深度融合主要具備三大教學優勢:第一,與課堂學習深度融合;第二,微視頻與課堂內容進行結合;第三,有效開展課堂互動學習平臺。以下將對這三種優勢進行詳細的闡述與分析。
二、 “互聯網+課堂導學”與課堂學習深度同步與融合
實際上,在依托互聯網技術的課堂導學階段中,授課教師能夠將導學內容與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深入融合。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強調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的學習體驗與學習感受。在課堂學習階段,學生需要將之前學到的舊知識與本節課的新知識進行聯系,并最終形成系統、科學的知識網絡。然而大多數學生在課堂學習階段中無法對知識進行有效整合,最終導致課堂效率低下。為了能夠徹底解決這一難題,就需要在課堂導學階段中,通過合理的方式幫助學生回顧舊知識,并通過引導的方式使學生對新知識有一定的了解,最終達到課堂學習過程中的融會貫通。
通過上述的分析能夠發現,要想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就需要提升課堂導學階段的學習質量。因此,本研究認為將互聯網技術與課堂導學階段進行深度融合,能夠幫助學生在短時間明白新舊知識的連貫性。值得注意的是,針對初中生物教材中一些抽象的、難以理解的知識,由于課堂中時間十分有限,因此,授課教師無法對這些內容進行詳細解決。通過在課堂導學階段對這一部分內容進行講解,不僅能夠為學生預留充分的反應、思考時間,更是能夠通過互聯網技術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從而大大降低理解難度。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了四大課堂導學形式:
第一,通過將課堂導學階段與互聯網技術進行結合,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課前預習工作。因此,“互聯網+課堂導學”具有預習導航的作用。當學生能夠在課堂導學階段掌握足夠的知識后,才能夠在后續課堂學習過程中有效提出質疑,并進行深入的探究與思考。因此,授課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為學生設置一定的預習檢測習題,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學生在結束課堂導學階段后對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一定的回顧與總結,從而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工作。
第二,通過將課堂導學階段與互聯網技術進行結合,能夠加深學生在后續課堂學習中的課堂互動能力。授課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活動與任務,從而大大增加探究的多樣性。如果學生在課前并未掌握足夠的資料與知識,那么在課堂探究活動中就無法進行有效互動,最終導致課堂質量無法得到顯著提升。因此,就需要授課教師利用互聯網技術多多開展課堂導學內容,為學生的課堂探究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
第三,通過將課堂導學階段與互聯網技術進行結合,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的生物核心思維,從而掌握豐富信息歸納能力與整理能力。經過調查發現,在初中生物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都無法對煩瑣的、細碎的小知識進行歸納總結,這就導致在考核中容易出現知識點混淆的現象。因此,就需要在課堂導學階段為學生建立系統的知識網絡,從而引導學生掌握信息歸納的方式方法。例如,授課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學階段利用互聯網技術為學生展示思維導圖,通過清晰明了的線條以及簡短的文字內容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掌握生物知識。
第四,通過將課堂導學階段與互聯網技術進行結合,能夠加強學生對知識的反饋能力。當學生完成課堂導學階段的相關內容后,授課教師就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為學生帶來海量的、豐富的配套習題,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對學習到的知識進行有效回顧,并達到二次學習的目的。不僅如此,授課教師還可以通過小視頻的形式為學生帶來課堂的延展性內容,從而滿足不同學習水平學生的需求。
三、 微視頻與課堂學習配合同步與融合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授課教師開始使用微視頻的形式為學生帶來簡短、精致的教學內容。微視頻作為一種新型的授課形式,近年來得到大多數中小學校的認可。經過調查發現,微視頻教學與傳統教學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別,其中傳統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會對所有知識點進行詳細講解,而微視頻教學主要是通過5~7分鐘的短視頻將課堂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進行詳細的講解。由此可以看出,微視頻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理解水平對微課視頻中的知識點進行反復學習、思考,并最終達到知識內化的目的。
因此,在課堂導學階段中,授課教師需要善于利用微視頻的教學特點,來將其與課堂教學進行同步。值得注意的是,在制作課堂導學階段的微視頻時,授課教師不僅需要考慮教學內容的豐富性,更需要按照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來選定視頻資料,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夠大大提升初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授課教師在應用微視頻進行課堂導學的過程中,需要將其真正的作用發揮出來。例如,對于很多初中學生來說,生物課本內的知識有些枯燥乏味,那么授課教師就可以使用微課視頻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并通過合理的方式進行引導,最終達到預習知識的目的。生物教師可以將需要預習的知識點以微課的形式向學生進行展示,并創建生動的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大大提升教學質量。除此之外,在微課預習視頻的教學期間,授課教師還需要向學生提出一些關鍵性問題,從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
不僅如此,在課堂導學階段中,授課教師還可以將微視頻作為翻轉課堂的教學資源。因此,在制作微視頻的過程中,授課教師可以將其轉化為學習任務來供學生進行思考與完成。值得注意的是,在課堂導學階段中,授課教師應用微視頻應當遵循以下幾點原則:第一,微視頻的教學內容需要作為課堂學習的任務目標;第二,微視頻的教學內容中需要充分結合課堂教學的內容;第三,微視頻的教學中授課教師不僅需要為學生傳授知識,更需要幫助學生掌握豐富的學習方法;第四,在微視頻教學中授課教師應當著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第五,微視頻需要作為不同學科之間跨界融合的平臺。隨著素質教育政策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強調跨學科交流,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進行有效融合,更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因此,在依托互聯網技術的課堂導學階段中,授課教師需要加強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系,從而開闊學生的視野。實際上,無論是采用傳統教學模式還是微課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導學階段中均需要對教材中的基礎知識引起足夠的重視,只有打下良好的基礎才能夠使學生對生物知識產生學習興趣。因此,“互聯網+”時代下,授課教師需要善于使用微課教學法來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以及學習態度。
四、 個性化課堂互動學習平臺與課堂學習過程同步與融合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中學課堂導學階段的教學模式發生了顯著的改變,各種線上教學模式逐漸興起,因此,授課教師可以根據班級中學生的具體情況酌情安排互動學習平臺。互動學習平臺不僅能夠打破時間限制,學生可以利用閑暇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還能夠打破空間限制,學生能夠在任何有互聯網的地方進行學習;更是能夠打破人數的限制。在傳統的教學中,為了保證聽課質量,一個課程的聽課人數只能夠維持在幾十人之內,而互聯網技術背景下,優質課程的聽課人數能夠達到幾千,甚至上萬。不僅如此,學生遇到任何沒聽懂的知識點能夠進行重復學習,直至掌握為止。
相比于其他學科的學習內容,初中生物學科所包含的知識點十分繁雜,且較為瑣碎,若學生只是利用課堂時間學習新知識,那么就會大大降低聽課質量。因此,為了能夠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利用課前時間進行線上預習。對于課堂中一些抽象的知識點,授課教師可以利用學習平臺等為學生設計相應的預習內容,從而為線下教學中即將講到的內容做好鋪墊。值得注意的是,為了能夠幫助學生在預習知識內容的過程中進行思考與升華,授課教師還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為學生設定一些線上預習測試,通過學生的答題情況來觀察學生的預習進度,從而為線下教學的有序展開做好準備工作。因此,在互聯網新技術背景下,授課教師應當善于利用線上線下教學的優缺點進行教學。對于課程中的理論知識,授課教師可以采用線上教學的模式進行授課,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就能夠對疑難知識點進行反復播放,直到聽懂為止。一般情況下,互動平臺均具備教學視頻回放的功能,并可以自動對課件幻燈片進行截屏,這些技術極大地方便了學生進行課后復習。但有些主流平臺進行線上授課時,師生技術上難以視頻/語音直接對話,互動多采用彈幕和提問的方式,實時互動的效果有限;或者是多名學生同時打開攝像頭或麥克風進行交流,則網絡帶寬有限,容易卡頓。目前的線上新媒體技術,還沒有徹底解決師生廣泛實時交流互動的問題。
五、 結語
通過上述的分析能夠發現,在開展初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授課教師需要善于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來進行輔助教學。課堂導學階段作為學生接觸新知識的啟蒙階段,其對于后續的學習與鞏固十分重要。因此,通過將互聯網技術與課堂導學階段進行結合,能夠有效解決課堂效率不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在開展“互聯網+課堂導學”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與課堂學習深度融合;第二,微視頻與課堂內容進行結合;第三,有效開展課堂互動學習平臺。只有將上述三點做到極致,才能夠真正發揮出互聯網技術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陶云霞.淺析互聯網時代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問題及對策[J].考試周刊,2018(40):161.
[2]陳玉華.例談互聯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6(6):30-31.
[3]胡蝶.論互聯網時代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問題及對策[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9(15):108-109.
[4]馬濤.淺析“互聯網+”背景下初中生物學科學素養的培養[J].教育革新,2019(8):41.
[5]丁紅燕.自主學習背景下的初中生物微課教學分析[J].國際教育論壇,2020(4):125.
[6]侯超.淺談互聯網時代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問題及對策[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8):184-185.
作者簡介:
陳海燕,熊賽飛,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中寧縣大戰場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