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文 劉琳
摘要新冠疫情暴發影響了各行各業的發展,對外漢語教學也不例外。在后疫情時代,傳統的線下教學形式已被打破,而新的教學模式還萌芽,教學改革迫在眉睫。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要在短時間內迅速更新傳統的線下教學理念和方法,共創新型的教學模式,共同探索和優化適合線上教學的教材和課件,從而提升教學質量,并從中總結出適合“后疫情時代”對外漢語教學的方式方法,并為未來的對外漢語教學開闊新思路。
關鍵詞 后疫情時代 對外漢語 線上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8.045
On the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of Chinese Teaching for Foreign Students in Post-epidemic Era
——Based on Yang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WANG Jingwen, LIU Lin
(Yang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Yangzhou, Jiangsu 225127)
AbstractThe outbreak of COVID-19 has affected all walks of life, including Chinese Teaching for foreign students. In the post-epidemic era, the traditional offline teaching form has been broken, while the new teaching mode is still sprouting. The teaching reform is an extremely task to be done. Both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should update the traditional offline teaching concepts and methods in a short time, and try to create new teaching modes, to explore and optimize the teaching materials for online teach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This can summarizes the suitable methods for Chinese teaching for foreign students in post-epidemic era and open a new way for Chinese teaching for foreign students.
Keywordspost-epidemic era; Chinese teaching for foreign students; online teaching
1背景
2020年初,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圍內迅速蔓延,形勢十分嚴峻。根據教育部的“聽課不停學”的指導意見,我校迅速整合線上教學資源,利用騰訊課堂、釘釘直播、MOOC、云班課等國內線上教育平臺進行在線課程的學習。后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領導和指揮下,我國抗擊新冠疫情有了良好的效果,國內學生也陸續返校進行正常的學習和生活。但因國際疫情形勢不明朗,針對因疫情滯留境外的來華留學生只能通過網絡進行線上教育。面對長時間的網絡授課問題,對外漢語教學面臨的前所未有的壓力與挑戰。
2線上教學概述
李宇明教授表示:“漢語國際教育是一種‘國際敏感型’教育,是國際事態的‘晴雨表’,新冠疫情肯定會對漢語國際教育帶來顯性或隱性的、直接或間接的、短期或長期的、負面或正面的影響。”在如此巨大的危機前,全球的教育模式都迅速升級轉型。以往的大眾傳統教學模式是教師以線下課堂授課為主,輔以線上互聯網教學作為一定的課后補充材料,而現在轉為線上教學為主。沒有了線下課堂上的實時監控和及時反饋,老師們如何才能在線上教學中迅速反應不足,進行反思并找到解決辦法。行之有效的線上教學方式是疫情倒逼的結果也是時代的產物,這也標志著對外漢語教學已經全面進入“后疫情時代”。
2.1線上設備選擇
以筆者所在的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疫情伊始為了迅速開展課程教學,考慮在校留學生和境外留學生的時差情況和設備性能,學院采用了騰訊課堂作為我們上課平臺。從上課時間考慮上看,騰訊課堂的在線回放課堂內容的功能,方便遠在非洲的同學可以收看回放,不用夜里起床上課。從軟件的適用度分析,我校留學生平時都使用微信APP在班級群里交流,騰訊課堂鏈接可以直接在微信中打開觀看,方便一部分無法下載騰訊課堂APP的學生學習。從APP的性能而言,騰訊課堂可以在網絡不通暢時自動調低視頻直播的分辨率方便境外網絡信號不佳的學生流暢觀看課程內容。該APP還在線回放和一鍵錄屏功能,對于網絡信號極差和微信出境不能使用的學生,在學院在登記后,授課老師會將錄屏內容通過電子郵件的方式發送,我們竭力保證每位留學生不會因為設備的問題而無法上課。很快留學生們在學院周到的安排下,線上課程有序開展,并順利完成教學計劃。
2.2線上課程優化
按照疫情前的教學經驗和授課計劃,我校19級留學生應該在2019-2020第二學期里語言能力達到聽說讀寫熟練、運用能力優秀、文化專業素質高。后因疫情原因學校延遲開學,等到同學們正式適應網課時,時間已經過去兩個月,學院立即重新調整計劃,盡力給學生們打造線上優質課程。因為時差原因,我們的課程大多集中在中國時間10點以后,老師們基于學院的培養計劃和實際情況出發,盡量精簡整合課程,給學生安排了4門語言類學習的課程分別是:“漢語綜合”“漢語聽說”“漢語讀寫”“HSK詞匯”,2門文化類課程:“中國概況”“中國藝術鑒賞”和1門“體育與健康”。同時充分利用各類線上平臺,如:唐風漢語、MOOC、網易公開課等,以保證線上教學課程質量,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3高效能精準授課
學院除了在教學設備、教學內容上實施“因網制宜”攻略,還對學生開展“分時分塊施教”計劃。從學生的時差問題、疫情下緊張心態并結合平時表現、班主任意見、任課老師熟悉程度等方面綜合考慮,我們并沒有將原先的班級打散授課,但對授課教師提出在一堂課中需要按照學生能力進行“分時授課”的要求。原本線下授課一節課45分鐘,我們延長到60分鐘一節。在課堂上,授課老師根據學生的基礎水平進行“分塊授課”:讓基礎薄弱的學生在課堂上夯實基礎,扎扎實實地吃透教材內容;讓漢語掌握程度高的學生進行強化練習,教師在授課時不僅要立足課文還要做出延伸。教師們在授課前需要將課件進行填充,把課件“教輔化”,要能保證學生僅單單使用教師課件就能明確找到本節課的知識點,方便學生自主學習,同時提高留學生漢語學習的積極性。
3線上教學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3.1難以磨合的線上設備
在教學模式上學院考慮切實可行的方法、利用便捷的科技手段來保障線上線下教學等質等量,但實際操作中仍存在差異。以上課提問為例,在線下課堂教師提問,同學們都是即時反應七嘴八舌,教師可以從中聽到很多不同的聲音,并根據回答進行針對性引導。然而線上學生即時反應卻差強人意。以新入學的20級留學生為例,在學習漢語拼音時有一位印尼籍的學生因電腦聲卡故障聽不到他的讀書聲,后采用手機釘釘發送語音消息,教師需要授課的同時需要時刻關注手機消息才能做到實時糾音,但這樣的方式十分耗時,導致網絡好設備佳的學生需要較長時間等待才能學習到下一個知識。塔吉克斯坦的學生因為網絡延遲,也有反應不及時的困擾。為保證課堂內容的輸出,教師們優先選擇完成課堂授課計劃,等到課堂結束后單獨安排時間指導設備有問題的學生。但在實施過程中,學生要么就是懶得參加課后指導,要么就是渾然忘記,教師的課后指導等于又將課堂內容重復一遍。很多教師反映線上課比線下課累,時間一久教師的積極性就會減弱,本是為學生考慮的好方式方法卻成為教師教學的負擔。
3.2線上課程互動少語言能力鍛煉不足
語言學習是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教師在線下授課時會選擇接近生活的語料,通過反復領讀、角色扮演、小組活動來鞏固課堂所學,以此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在線下授課時,筆者發現只有領讀活動才能做到人人參與,其他稍微靈活一些的活動只有固定的幾名學生舉手。為照顧個性害羞的學生,筆者在后期授課時會刻意根據班級人數給每一個人安排任務。這樣做雖然能在一定程度能幫助到因個性問題羞于參與的學生,但對筆者而言并不是每一堂課都能適用。師生隔著屏幕,老師少了一分授課的威嚴,學生多了不少上課的隨意。課程進行到后期,學生的新鮮感過后,主動性更是一降再降,對待課堂任務也有所懈怠。比起線下課程,學生在線上課接收到的語言訓練明顯減少交際能力變弱。
3.3線上課堂管理難
正如筆者上節所言,在學期初的教學中,因為新鮮感學生們上課準時且積極性高。但隨著課程的深入,不少學生開始出現遲到、隨意離開課堂、上課不專注的現象。尤其是到了各國的節日,上課環境尤其嘈雜,為保證授課質量,只能要求學生關閉麥克,老師們在課堂上唱獨角戲。沒有良好的課堂管理,課堂效率明顯降低,學生配合度也直線下降。不少教師反映節日期間授課難,學生要么是人在心不在,要么就是打開課堂做做樣子,還要一些膽大的學生公然要求不上課或者在課堂里看電影,搞得課堂上是一地過節,各國歡慶。由此可見,教學環境的改變直接影響教師對學生的約束力度,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必須應運而生。
4線上教學改進措施
新冠疫情給傳統教育模式帶來危機,但危機常常是孕育新機的最佳時期。中國政府迅速應對,大規模普及線下教學,彌補了線下教學的局限性。如今我們已然步入后疫情時代,經過一年多的摸索和探究,我們總結出該教學模式需要改進的一些地方,具體措施如下:
4.1多樣化選擇線上教學設備
可供選擇的線上教學平臺有很多,教師們可以根據自己課程的特征選擇適合的教學軟件。以筆者授課的《漢語聽力I》而言,在課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保證音頻的流暢播放,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會要求學生關閉攝像頭和麥克風功能以保證授課網速通暢和無噪音打擾。在校對練習和答疑階段,我會要求學生面對攝像頭發聲回答,以便于實時糾錯。對于設備有故障的學生,筆者會在課后抽出時間使用微信發送語音信息進行糾錯。在學習生詞的過程中,筆者常會使用視頻、音頻、圖片、畫筆等教輔軟件,讓學生在線上體會多維感官教學。筆者認為線上授課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時間,才能讓學生立體化多維度的感知參與,以此促進語言學習。
4.2趣味性課后作業彌補課堂互動不足
從語言學習的角度說,要想學習者個人將所學的語言知識、語用知識和相關文化知識轉化為個人的言語技能和言語交際技能,這種轉化只能靠技能訓練。所以我們在教學中一直要強調“操練、演練”,這點在筆者的聽力課上尤為重要。因線上課堂的局限、時間、學生個性等原因,筆者將這部分的練習轉移到了課后作業中,用于補充課堂教學。呂必松在《漢語和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一書中表示:在第二語言學習中,聽的訓練和說的訓練之間雖然不需要間隔那么長的時間,但是在學習一種言語現象是也必須先聽,然后才能跟著模仿。筆者仿照自己學習英語時的經驗,在課后節選《家有兒女》電視劇的相關視頻資料用于加強學生的聽力訓練。要求學生先聽,在反復聽后,要求他們進行情景劇扮演,一人飾多角。這樣趣味性的課后作業既能提高學生學習漢語的積極性,又能保證學生在模仿過程中進行聽說讀寫的技能訓練,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
4.3多維評分制度創建有序學習環境
筆者在班級學習氛圍減弱,部分學生出現“偷懶耍滑”的現象后,對學生態度開始變得嚴厲。這樣做雖然在一開始學生會稍有收斂,但因為沒有具體懲罰措施,個別厚臉皮的學生在收斂之后繼續“我行我素”。為了營造有序的學習環境,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筆者把握學生在乎得分的心態,制定了一套多維評分制度。其中我們將測驗成績的分數占比大大放低,僅占30%,同時大大提升課堂到課率15%(課堂中不定時點名)、回答次數5%(考慮班級有部分性格害羞的學生)、課堂參與度20%、課后作業完成度30%,在實施過程中筆者并未告知學生其中各項占比。這樣細則分明的評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幫助筆者管控教學營造了有序的學習氛圍。
5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類文明史也是一部同疾病和災難的斗爭史。”正如對外漢語教學一樣,教師們直面出現的問題,不斷總結,敢于創新。我們相信且堅信在對外漢語人的努力下,我國對外漢語教育將會煥然一新,以多元國際化的姿態出現在眾人面前。
課題名稱:高職院校漢語國際教育類課程有效課堂建設路徑研究,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教育教學改革課題,課題編號:2020XJJG23
參考文獻
[1]李宇明,李秉震,宋暉,等.“新冠疫情下的漢語國際教育:挑戰與對策”大家談(上)[J].語言教學與研究,2020(4):1-11.
[2]呂必松.漢語和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3]楊婷.疫情下對外漢語線上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37(2):3.
[4]任雨萌,趙淑梅.后疫情時代對外漢語教學的思考與轉變[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20,v.37;No.274(06):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