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深度學習的興起,是人們自覺回應知識經濟、終身教育、優質教育理念對基礎教育發展要求的結果。那么,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深度學習理論又能發揮出怎樣的作用,在作業設計中如何促進深度學習和培養學生深度學習能力,都將成為當前乃至未來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深度學習;綠色作業
一、 小學數學的作業現狀分析
數學作為一門以抽象性和邏輯性見長的基礎性學科,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學好數學,不僅能夠獲得相應的知識并用于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且能夠培養自身一種邏輯性思維,可使人終身受益。而學好數學無非兩種途徑:課堂和作業。前者是知識生成過程,后者是知識訓練和鞏固的過程。只有讓學生牢牢把握這兩個方面,才能將數學知識做到融會貫通。對于身心發展尚未完全成熟的小學生來說,作業是“宿敵”。做不完的作業是學生對待作業的固有認識,尤其是需要一定邏輯思維能力的數學作業,更是讓學生苦不堪言。從目前小學數學作業現狀來看,一方面,在“雙減”政策引導下,學生的作業負擔有所減輕,但作業質量卻沒有得到應有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師在作業設計方面仍缺乏一定的深度,難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再加上學生對作業天生的厭煩心理,導致作業設計環節差強人意。要想解決這些問題,既需要教師在深度學習理論引導下展開“綠色作業”的設計。同時,也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作業觀,積極對待作業,使其從作業中獲得對知識的深刻認知。
二、 深度學習視角下小學數學綠色作業設計理念
深度學習理論著眼于培養學生靈活地掌握和理解學科知識,使學生靈活應用這些知識去解決課堂和未來學習中的問題。該理論提出學生要在教師引領下,圍繞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開展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展的有意義的學習。相比于傳統教學,深度學習更加注重知識的學術價值、實用性價值,強調了創造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元認知能力等高階能力的發展;同時還提出了團隊合作、有效溝通、學會學習等重要思想,是當前素質教育落實中不可或缺的一種先進理念和方法。對于小學生來說,在深度學習理論引導下的數學學習,趣味與挑戰并存,尤其是在作業環節,深度學習視角提倡的“綠色作業”,作為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作業理念,是深度學習理論在作業領域實踐的“產物”。它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師教學理念的變革,是學生張揚個性、創新思維成長的有效途徑。
三、 深度學習視角下“綠色作業”設計思路
(一)創新作業思路
眾所周知,作業對學生的最大價值是幫助其對知識的理解,提升其學以致用的能力。但隨著課程理念的落實,作業的價值由培養學生的能力逐步過渡到培養學生綜合品質上來。不僅僅停留在知識層面,更包含了情感、態度、核心素養等方面,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時間管理”能力、行動意識、責任意識等。從這個角度來看,教師的作業設計思路就變得尤為關鍵。因此,在深度學習視角下的小學數學“綠色作業”設計中,教師應把作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學生的綜合品質培養上來,使作業的形式和內容能夠滿足學生不同素質的發展需求。同時,也要展現出教師的個人風格,讓個性化作業成為教師能力的象征,成為師生互動的重要載體。
(二)創新作業內容
作業內容不僅能彰顯出教師對學生學習能力和水平的把握,而且它也是檢驗學生學習質量、鞏固知識的重要載體。在深度學習視角下的小學數學“綠色作業”設計思路要具備內容上的創新性,不光要體現出教師深厚的教學素養,使作業擺脫傳統的以課堂為主的設計模式,呈現出趣味性與生活性。同時,更要讓作業成為學生創新思維發展的源泉,讓學生在豐富的作業中體味數學的價值和意義,做到多種知識與能力訓練的有機結合。
(三)創新作業方式
近些年來,作業的形式單一是多個學科的通病,尤其是對于具備一定抽象性的數學學科而言,“做題、刷題、再做題”的循環方式讓學生苦不堪言。所以創新作業方式至關重要。在深度學習視角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既有“雙減”政策的導向,也具備“綠色作業”理念指導,可謂占盡“天時地利”。基于此,教師應擺脫單一的作業方式,充分發揮數學學科生活性、活動性強的潛在優勢,并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設計層次性作業,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作業積極性。
(四)創新作業評價
評價體系的變革是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綠色作業”設計理念要求在作業評價的方式、方法上做出適應性轉變。既要在評價方式上體現出多元化,個性化,同時,也要從創新評價的角度,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轉單一的教師評價為師生互評、生生互評、自我評價等,從而讓教學評價成為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有效途徑,讓學生在尊師重教的氛圍中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 深度學習視角下綠色作業設計的策略
(一)情景開放,融入生活
注重生活性是“綠色作業”設計的一條重要原則。生活與數學息息相關,只有讓數學回歸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去探究數學的價值,才能真正讓學生愛上數學。從這個角度來看,基于深度學習視角下的小學數學“綠色作業”設計,教師應從生活入手,在課堂作業中創設真實的生活情景,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同時,在課后作業的設計中要引導、激勵學生從生活中去發現數學,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從而做到生活與數學的深度融合。
例如,在教學“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這一課內容時,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教師應在作業設計上下功夫。一方面,根據教學實際,布置課堂作業,以實現知識的現學現練。比如,教師應以學生的學習心理為參考,創設生活化情景,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放在緊密相關的生活中,并有效解決問題,以此來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另一方面,教師應以生活化教學理念為指導,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比如,讓每個學生根據自身的已有經驗和所學知識,自主尋找生活案例,找出案例中的數學信息,列出算式進行計算。通過這樣的方法,能夠讓學生在作業中提升學習積極性,并初步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二)操作實踐,知行合一
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是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對于小學生來說,操作與實踐能夠讓其發現數學學習的樂趣,感受數學知識的魅力。因此,在深度學習視角下的小學數學“綠色作業”設計中,教師應注重作業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讓學生在實踐中去體驗數學知識,經歷數學學習中觀察、分析、操作、驗證等步驟,從而實現知識與能力的有機結合,達到提升自身數學能力的學習目的。
比如,在講完“圖形的運動”這一課內容后,教師應為學生布置操作型作業,讓學生運用生活經驗自主設計圖形,并結合所學知識使圖形完成“運動”。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既能夠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同時,也能夠經歷觀察、想象、驗證等數學學習的過程,從中習得一定的變換、轉化的數學方法,形成解決問題的思路,從而有效發展空間觀念。另外,教師還應引導學生主動觀察大自然中的對稱美,數學美,積累抽象圖形運動的豐富經驗,為今后圖形方面知識的深入學習做好鋪墊。
(三)線上線下,整合資源
深度學習理論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信息化素養,使學生在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中不斷培養自身適應發展的品質和能力。因此,在小學數學“綠色作業”設計過程中,教師應注重資源整合,充分發揮電子白板、多媒體等信息技術的優勢,布置多元化作業,給予學生更廣闊的自主作業的空間,并在線下對學生進行合理的點撥和指導,以豐富學生的作業體驗,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益。
例如:為了提高學生的作業水平,教師應以“綠色作業”理念為指導,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和思維導圖法來提升作業設計的多樣性。比如,在講完“角的初步認識”這一課內容后,教師應以“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為學生布置相應的作業。一方面,通過多媒體的手段為學生繪制本課內容的思維導圖,并為學生精心講解,讓學生會識圖。之后,讓學生根據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在課堂上繪制對某一知識點的思維導圖,如,畫角。先畫一個頂點,從頂點出發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射線。如此一來,能夠讓學生通過線上渠道學習方法,線下進行實踐,有利于培養學生信息化學習的觀念,轉變其學習方式。另一方面,還應運用思維導圖法作為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的起點,為學生布置自主性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喜好設計思維導圖,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關注情感,重視過程
新課改強調把目光更多地放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而非結果上。在深度學習理論下的小學數學“綠色作業”設計中,關注學生的情感與能力,重視學生做作業的過程對優化師生關系,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尤為重要。因此,教師在作業設計中既要關注情感因素,使作業類型多樣化,個性化,重視學生在作業過程中的能力發揮,以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例如,在講完“統計與概率”這一課內容后,教師應在“綠色作業”設計理念下展開作業布置。在作業設計過程中充分加入情感因素,創設合理的教學情景,讓學生體驗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通過語言、神態、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充分尊重學生學習中的觀點和看法,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信任感,從而讓課堂始終充滿情感交流。通過這樣的方法,能夠讓情感貫穿課堂作業的全過程,達到作業目的的同時,提高師生情感互動水平。
(五)互動評價,反思總結
作業評價環節牽動著每個學生的心弦,評價效果的好壞深深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基于小學數學綠色作業設計理念,教師應重視與學生之間的積極互動,展開互動式評價。教師在互動中獲得教學反饋,進行反思和總結,學生在互動中獲得對自身能力的客觀認識,從而達到雙贏,加快師生共同體的構建。
例如,在上數學課時,為了提高作業效果,教師應在作業的批改和評價方面下功夫。一方面,創新批改方法,在教學中合理引入多媒體的手段,借助信息技術來優化作業批改過程,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批改過程,在教師批改中主動提意見,梳理、總結知識點;另一方面,教師應在評價中落實“互動評價法”。教師從互動中獲得應有的學習信息,總結教學過程,反思自身的教學能力;學生也要積極與教師進行互動,大膽說出自己在作業中的困惑以及對作業的看法,以此來培養學生主人翁意識和敢于發言、質疑的能力,從而為今后自身批判性思維的發展做好實質性鋪墊。
綜上所述,基于深度學習視角下展開小學數學“綠色”作業的設計,不僅符合課程改革理念下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數學能力的培養大有裨益。作為一名一線小學數學教師,要樹立“學生發展無小事”的教學觀,在教學中秉持一切為學生發展的原則,積極開展教學活動,優化教學中的各個環節,使作業與課堂教學交相輝映,共同為促進學生的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1]丁樹剛.淺談新理念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J].學周刊,2021(9):83-84.
[2]王麗娜.新課程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初探[J].小學生:下旬刊,2020(3):18.
[3]袁麗麗.淺談新課程理念下如何保障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有效性[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24):90-91.
作者簡介:
王嬌嬌,甘肅省蘭州市,甘肅省蘭州市三十五中教育集團東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