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鈺雅,程瑞雪,傅永梅,高 慧
(山東華宇工學院,山東 德州 253023)
通識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對人才的全面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的單一應用型技術人才已經無法滿足社會需求。對于高等教育來說,需不斷加強和提升大學生的通識教育質量,完善通識教育教學體系。
通識教育的目標是在現代多元化的社會中,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間的知識和價值觀。19世紀初,自美國博德學院教授帕卡德第一次將它與大學教育聯系起來后,開始受到研究學者的關注和討論。雖然人們對通識教育概念的表述有所不同,但能夠對通識教育的目標達成共識。通識教育與專業化教育,只是教育模式的不同選擇,但本質上是對教育的不同理解。目前,通識教育是世界高校普遍接受的國際化議題,已經引起了國內高等教育的充分重視。
目前,部分高校的人才培養缺乏對通識教育的目標定位,不太符合現代高校的教育和發展理念。盡管許多社會話題都在討論高校的通識教育理念,但仍無法突破高校各專業之間的學科壁壘。關于通識教育,還是依靠學生自身的求知精神來進行自我提升。盡管高校都在開展通識教育,但對于通識教育的理解還不夠完善,許多高校僅僅是通過思想政治課程或是與人文素質相關的課程來對學生進行通識教育。雖然這些課程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修養,使學生建立基本的文化藝術和審美能力,但其作用僅是彌補學生在學科方面的不足。真正的通識教育是通過一系列科學的課程規劃,讓學生突破學科限制,在專業領域深入研究的同時,提高對跨學科的理解和學習能力。
在高校的通識課程安排中,大多是以公共課程或選修課程為主,課程內容也多以藝術、社會學、經濟學、計算機為主,都是在生活中實用性較強的學科內容。這些通識教育內容種類較多,課程較為豐富,但對學生所起到的效果并不明顯。
高校的選修課相對于常規課程來說,考核的形式和內容較為簡單,許多學生對于選修課的學習缺乏正確態度,一般是為了得到學分或是通過考核。除了選修課程之外,與人文素質相關的其他公共課程也因為缺乏相應的管理和考察方式而無法引起學生的重視。另外,一些公共課程過于強調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忽視了對學生基本能力和意識的培養,而且課程內容單一,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原因會影響高校通識教育的開展和教學效果。
部分高校通識教育主要以傳統課堂教學的方式為主,大多是所有的選課學生集中在一個大教室中,通常學生人數會達到一百人以上。在這樣的公共課程教學中,教師無法對課堂狀態進行良好把控。大多數公共選修課教師都以簡單的課堂敘述為主,或者是通過簡單的教學課件進行展示,學生無法有效集中注意力。這種單一的通識課程教學無法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不僅會使學生忽略了通識課程的重要性,還會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
通識教育作為學生基本素質提升的有效手段,對于學生個人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校的通識教育中,必須要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不斷推動通識教育的發展和提升,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通識教育應該是區別于專業教學的基礎知識教育,是一種廣義的可以了解不同文化與不同知識的教育。通過這些基礎知識內容的教育,能夠讓學生更加廣泛地認識世界,積累博學的知識及豐富的人生智慧。通識教育也是人生價值觀的教育,使學生能夠具備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準則、崇高的信仰和終身學習的理念。終身學習已經不僅僅是高端人才的必備理念,而是每個學生都應該具備的理念。在信息化的環境下,科學發展所引領的社會進步使得學生一直在面對新鮮的事物和理念,讓終身學習和繼續教育變得更加大眾化。在通識教育中,要使學生認識到這些問題,鼓勵學生不斷進行繼續教育,將高校教育作為個人發展的起點,而不是終點。
高校的通識課程建設要以學生為中心,建設符合學生發展的課程體系。高校要根據各個學校的不同特點來制定課程,通過查閱文獻和深入調查研究形成科學系統的通識課程教學理論成果。在通識課程的建設中,要注意對教學效果的把控,使學生能夠與教師或相關教學管理人員進行溝通和交流,及時反饋學生在通識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廣泛聽取學生和教師的意見,不斷完善通識課程內容。
對于通識課程的內容而言,除了大學語文、英語、計算機等相關功能性課程,還應該建立一些綜合性課程,以提升學生的個人素養和對其他領域的認知能力,如國學經典、社會科學以及文學藝術等內容。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關注度任意選擇相關課程。
在高校的通識教育中,不能僅限于傳統的課堂教學,還要引入多種教學形式,以實現課程的多樣性及教學的有效性。除了課堂中的理論教學之外,還應該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通過多種主題活動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
在高校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可組織學生參觀當地的歷史博物館、烈士陵園,了解和學習本地區的城市發展史和紅色革命史,或者通過世界環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艾滋病日來讓學生對相關事物有所了解,產生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這些社會活動對于學生的教育來說,會比課堂的理論教學效果更好,需要教師通過相關策略和技巧在通識教育中廣泛引入。
高校要正確對待大學生通識教育,優化通識教育理念,通過多種教學手段來提升教學效果,使高校的人才培養工作能夠不斷進步和完善,為社會發展提供更多的高素質高水平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