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 牛迪凡
〔摘要〕隨著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部署要求同時保證經濟高質量發展,已成為各地政府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的重點和難點。山西作為資源型地區和碳排放大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意義重大、任務艱巨。近年來,山西全面深化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綠色低碳發展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同時也要看到實現“雙碳”目標的過程中,面臨著運行機制仍需完善、碳排放總量大、減排技術瓶頸仍需突破、生態碳匯能力有限和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不健全等諸多問題。為此,需要切實在“高”“本”“節”“綠”“活”上下功夫,扎實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山西行動”,推動形成綠色發展和生活方式。
〔關鍵詞〕碳達峰;碳中和;轉型發展;碳排放;碳交易
〔中圖分類號〕F4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8442(2021)06-0097-04
2021年4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碳達峰碳中和是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山西作為轉型綜改示范區和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通過高標準謀劃、優化能源結構、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積極參與碳排放市場交易等措施,深入實施碳達峰碳中和“山西行動”,推動形成綠色發展和生活方式。
一、碳達峰碳中和“山西行動”
(一)山西的決策部署及實施戰略
黨中央提出要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后,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把握先機,在全國率先作出安排部署,出臺、完善綠色低碳發展相關政策,引領山西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的實施。2021年1月15日,山西省政府召開常務會議,強調要持續推進能源節約高效利用,實施碳達峰碳中和“山西行動”。1月19日,山西提出堅持“穩煤、優電、增氣、上新”,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呼應我國的碳達峰碳中和承諾。隨后,起草完成了《山西推進如期完成碳達峰碳中和任務工作方案初步設想》。2021年山西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把開展碳達峰作為深化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的牽引舉措,研究制定行動方案。山西省委書記、山西省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林武于7月22日、9月7日分別主持召開了山西省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第二次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省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工作規則》《省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細則》,進一步強調實施碳達峰碳中和“山西行動”,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重大政治任務,是山西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同時,進一步明確要把實施碳達峰碳中和山西行動,與建設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深化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同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統籌起來,通過科學謀劃、把握進度,協同發力、系統推進,突出重點、做足特色等戰略措施,在“全國一盤棋”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進程中體現山西擔當。
(二)碳達峰碳中和“山西行動”及成效
2021年3月16日山西首家“碳中和”研究院——山西碳中和戰略創新研究院在綜改示范區發起設立。3月24日“碳達峰碳中和山西行動”氣象工作研討會暨中國氣象局溫室氣體及碳中和監測評估中心山西分中心在太原成立,開展有關碳中和有效性及潛力的評估工作,為我國碳中和及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撐。9月3日,2021年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召開,論壇成果轉化落地工作有序推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1月11日,山西省碳達峰碳中和產業技術創新聯合體成立,該聯合體的23家發起單位將借助各自領域的學術和專業優勢,圍繞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戰略需求,發揮高端智庫作用,開展前瞻性咨詢研究,為碳達峰碳中和山西行動提供支撐。此外,山西省政府與華為公司合作共建的智能礦山創新實驗室揭牌運行。
二、山西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制約因素
山西作為資源型地區和碳排放大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任務艱巨,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短期內仍然有運行機制需完善、碳排放總量大、減排技術瓶頸仍需突破、生態碳匯能力有限和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不健全等諸多制約因素,影響著碳達峰碳中和“山西行動”的實施。
(一)運行機制仍需完善
碳達峰碳中和是一項涵蓋多領域、多方面的任務,涉及政府、企業和公眾等多個主體。目前,山西雖然已經制定出工作方案初步設想和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工作規則、工作細則,但是具體的配套政策措施如碳減排標準體系、碳減排投融資和綠色金融政策、碳減排的核算體系、碳排放交易實施細則、碳排放監測機制、完成“雙碳”目標下監督考核等尚未細化,運行機制還需進一步完善。參與“雙碳”任務的主體在推動工作時會出現因政策依據不足而影響“雙碳”工作推進的情況。
(二)減排技術創新仍需加大力度
山西是煤炭生產和消費大省,同時作為全國能源供給大省,在全國能源供給體系中扮演著“壓艙石”角色,因長期依靠大規模的資源消耗推動經濟發展,呈現出產業偏重、能效偏低、結構高碳的特點,碳排放總量大且持續增長、強度總體偏高。目前,山西的煤炭消費量占到了全省一次性能源消費總量的80%以上,主要集中在煤炭、電力、冶金、焦化等行業,碳減排任務艱巨。碳達峰碳中和不是簡單的“去煤化”,而是煤炭消費占比的相對降低,煤炭生產方式的深刻變革。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離不開技術創新,通過降低碳排放的強度和能耗、提高能源效率、改善工藝技術和流程實現減排。然而,減排技術瓶頸仍是制約山西“雙碳”目標實現的重要因素。當前,山西的節能減排技術和可再生能源技術規模化推廣還有待提升,煤炭、電力、焦化等高碳行業生產技術有待于更新和推廣,能源利用率有待進一步提高,二氧化碳排放處理還不到最好效果。另外,山西的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及利用(CCUS)①技術尚處在起步階段,對于二氧化碳地質封存的潛力評價和相關科研工作在政策、技術等方面的支撐還不夠。
(三)生態碳匯能力有限
森林、草原、濕地、海洋、土壤等生態系統具有固碳作用,能夠大大提升生態系統碳匯量和生態碳匯能力。山西的生態碳匯吸收量雖然逐年增加,但總量仍偏小,受自然條件的限制,自然生態系統碳匯提升潛力有限。根據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結果,山西的林地、草地和濕地面積均排名靠后,陸地生態系統碳匯能力仍需進一步提升。
(四)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不健全
山西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起步較晚,2021年7月正式開展火電行業的碳排放權交易,未列入我國碳排放交易試點省份。受市場發展時間短、政策層面支持不夠、人才吸引力度不強等諸多因素制約,山西在開展碳排放交易過程中主要面臨交易行業覆蓋不全、交易配套措施不完善、交易形式單一、專業人才缺乏等問題,尤其在政策解讀、排放核算、資產交易和信息披露等全碳管理中有困難,制約了山西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發展。
三、山西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路徑
(一)高標準謀劃,這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前提,要在“高”上下功夫
一是完善科學有效的碳達峰碳中和政策體系。政府要按照國家“雙碳”目標推動地方性法規的出臺,將“雙碳”行動落實到法律層面,并盡快出臺相關重點領域及行業“雙碳”政策的實施方案和支撐保障措施,如出臺碳減排行業標準、碳減排投融資和綠色金融方案、碳排放交易實施細則、碳排放監督考核規定等涉碳政策,不斷豐富碳達峰碳中和的政策籃子。二是加大生態環境保護資金的投入力度。要建立完善的生態保護補償投入機制,鼓勵多元投入,可通過股權投資、建立基金、PPP等模式拓寬投資渠道,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生態環保建設,形成政府、企業和社會多元化的生態環保投入格局。
(二)優化能源結構,這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根本,要在“本”上下功夫
要加快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促進非化石能源發展,這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根本之策。一是控制產能,促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針對部分行業對化石能源具有剛性需求,產業“重化鎖定”格局下形成碳排放的“高碳鎖定”問題,要實施重點行業和領域減污降碳,通過淘汰落后產能、嚴控新增產能、優化過剩產能、盤活存量產能、區分增量產能等措施,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同時要給傳統供給企業一定的過渡時間和穩定預期。二是推廣新技術,促進產品市場發展。要持續研究和推廣先進的適用技術,加大建鏈、強鏈、補鏈、延鏈力度,突破非常規天然氣開發技術瓶頸和解決市場消納問題。三是開發清潔能源,加大能源基地建設。加大低碳能源、無碳能源的開發力度,促進能源資源利用結構重心向風電和光伏等產業轉移,通過優先就近開發利用,加快負荷中心及周邊地區分散式風電和分布式光伏建設,推進多能互補的清潔能源基地建設。
(三)節約集約利用資源,這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要在“節”上下功夫
推進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提升礦產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這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核心。一是提高能源替代效率。用能源替代、能效提高、在線監測與核算等技術方式實現減排,突破減碳關鍵技術攻堅,推動高效安全的儲能技術、綠色氫能、生物質能規模化應用。二是促進采礦業綠色發展。要實現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模式轉變,激勵引導礦山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推廣使用先進適用技術裝備,推動礦山企業轉型升級,促進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全面綠色轉型,形成現代化礦業的新發展模式。三是推進綠色化、低碳化、數字化的能源革命。要以能源低碳化倒逼發展方式轉型升級,從而促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系統性改變。同時,利用數字化技術,構筑更高效、更清潔、更經濟、更安全的現代能源體系,實現能源數字化轉型,為傳統產業低碳化賦能,控制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量,推進碳排放盡早達到峰值,并迅速轉為下降趨勢,走長期碳中和的發展路徑。四是推廣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及利用(CCUS)技術的應用。一方面,政府要根據國家技術標準完善省級的標準體系建設,出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的相關政策,鼓勵和激勵高校、研究機構和企業參與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和技術示范,推動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及利用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要通過開展自然資源調查,完成山西二氧化碳地質封存潛力評價,編制山西二氧化碳地質封存適宜性評價圖。
(四)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這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點,要在“綠”上下功夫
綠色是發展的底色,持續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采用合理有效的措施將更多的碳固定于生態系統中,這是實施碳達峰碳中和戰略之重。要在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的同時,注重通過國土空間格局優化,更多地實現陸地生態系統的碳匯功能,更多地中和人類經濟社會系統的碳排放,使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達到平衡。一是在國土空間規劃中融入碳約束。要注重對于碳匯高區域空間的保護,特別是在國土空間規劃以及國土空間詳細規劃等編制中,建立碳匯影響評估制度,提出碳匯損失補償機制,為實現陸地生態系統的碳匯功能提供保障。二是提升森林、草原、濕地、土壤等生態系統的覆蓋率。生態系統的固碳功能對中和碳排放貢獻較大。要通過大規模的開展國土綠化彩化財化行動、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修復治理等生態修復工程,擴大植被覆蓋面積,提高山西生態系統質量,增加森林生態系統碳儲量,穩定提升森林、草原、濕地、耕地等主要碳匯空間的減排增匯能力。
(五)積極參與碳排放權市場交易,這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保障,要在“活”上下功夫
建立和發展山西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山西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必不可少的舉措,能夠有效助推山西經濟的高質量轉型發展。一是擴大市場覆蓋范圍。推動企業積極參與全國的碳排放權交易,實現鋼鐵、化工、有色、水泥、造紙等重點“高碳”行業全覆蓋,還要進一步擴大市場覆蓋行業范圍,充分發揮碳排放權市場對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作用。二是完善碳排放權交易配套機制。要圍繞完成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第一個履約周期,完善碳資產管理體系、交易機制、注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等基礎性設施,促使各類企業積極加入統一的市場體系中。三是進一步豐富交易形式。通過碳配額總量約束、碳交易初始價格定價等措施,以碳排放權為交易品,充分利用碳市場價格為指導,追求利益和效率的最大化,發揮碳基金等金融產品的作用,通過稅收和其他制度相結合,促進企業的碳交易,使碳市場交易形式多元化。要充分利用平臺經濟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推動技術和產業變革朝著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加速演進。四是重點培育一批“雙碳”人才。“雙碳”人才培養是推動全國性碳交易市場的基礎性建設。要強化國家目標、市場需求與學科建設間的聯系,促進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產、學、研相結合,加快培養一批基礎理論扎實、技術研發過硬的低碳行業專業人才,同時對市場參與主體進行能力培訓,為碳達峰碳中和“山西行動”的實現提供人才保障和專業支撐。
〔注釋〕
①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及利用(CCUS)技術是利用廢棄油氣田、深部咸水層、不可開采煤層等地下空間封存捕集到的高純度CO2,具有大規模的減排CO2的潛力,已成為國際社會普遍接受的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的講話〔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20(28):5-7.
〔2〕胡鞍鋼.中國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及主要途徑〔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05):1-15.
〔3〕師曉華.高質量轉型發展下的山西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分析〔N〕.山西經濟日報,2019-12-18(03).
〔4〕趙黎黎.山西省二氧化碳地質封存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J〕.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1(04):55-57.
〔5〕王永耀.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山西煤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J〕.三晉基層治理,2021(02):108-112.
〔6〕劉長松.碳中和的科學內涵、建設路徑與政策措施〔J〕.閱江學刊,2021(03):48-60+121.
責任編輯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