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學峰
摘 要:在“雙減”政策實施之后,學生課業負擔與校外培訓負擔得到有效減輕的同時,音樂等素質教育也被進一步重視起來,并在學生全面發展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對小學生展開音樂教學時,必須要完成對其音樂節奏的訓練,使學生能夠在音樂學習中具有一定的樂感,從而完成對音樂的有效學習。本文在對學生音樂節奏訓練開展必要性進行討論的前提下,對節奏訓練的提升方法做出進一步探討與分析。
關鍵詞:小學音樂? 節奏訓練? 素質教育
一、小學音樂教學中開展節奏訓練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提升
新課程標準要求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要求教師指導學生完成對音樂技能的有效學習。而要實現這一要求,就必須展開對學生實施節奏訓練,只有在這項任務完成之后,才能保障音樂教學的有效開展。因此,在對小學五年級學生開展音樂教學時,應當先對其進行節奏訓練。再加上目前我們教學體系正在進行一系列的改革,社會和家長都開始對音樂教學更加重視起來,要達到家長的需求,也需要借助節奏訓練,來提升學生對音樂學習的樂趣。
(二)有助于學生音樂學習樂感的培養
樂感是小學音樂學習的關鍵,如果學生沒有基本的樂感,則無法對教學內容做到了解,從而無法高質量完成音樂學習。所謂的樂感,是指學生對音樂的知覺與感覺,就像一些學生在有音樂的情況下,能夠跟著節奏身體出現不自覺的舞動,這便是樂感的體現。教師在對小學生開展音樂教學時,通過節奏訓練的實施,一方面是完成節奏意識的培養,一方面也是促使其形成更強的樂感。具體需要教師在樂曲欣賞時,通過教學引導,來讓學生完成一些節奏訓練的動作,從而讓學生進一步掌握節奏,最終完成對學生的樂感做到有效培養。
二、小學音樂教學中做好節奏訓練的提升措施
(一)借助游戲強化學生的節奏感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體驗環節的加強,能夠促使學生主體地位的有效發揮,進而有助于學生興趣與學習主觀能動性的提升,讓學生在學習中保持較好的狀態。在小學五年級時期,雖然學生已經進入高年級階段,然而他們的年齡決定著他們仍活潑好動,對各種事物都充滿好奇。因而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利用這一特征,來完成游戲設計,從而使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得到進一步提升。具體需要教師結合音樂教材,把教材中的節奏訓練點融入到游戲打個折,進行游戲設計,從而讓學生在享受樂趣的同時,完成對音樂節奏的訓練。
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對律動類游戲的開展,可實現對學生節奏訓練計劃,學生在這種運動游戲下,能夠感受到一定的趣味性。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分組和分層設計的方式,把不同層次的學生放在一起來進行訓練;甚至還可以讓學生融入到節奏情景中,例如通過秒針的扮演,讓學生跟隨秒針轉動的聲音,來完成節奏訓練,最終漸漸的讓學生在游戲中實現節奏控制。
(二)借助常見物品引導學生制作樂器
在我們生活中有許多已經廢棄的日用品,這些日用品雖然已經無法使用,但是可以利用它來完成"樂器"的制作。教室可引導學生,借助生活中出現的這些物品,結合課堂上所教授的音樂知識,來完成樂器制作,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夠讓學生自主完成對節奏的感知,完成對節拍的把握,還能夠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做到對學生綜合素養的有效培養。
比如,教師在對學生開展節奏訓練時,可借助捆綁物品所用的橡皮筋,來制作樂器。還可借助已經沒有墨水的圓珠筆,來制作樂器。學生在樂器制作之后,向教師緊張展示時,教師需結合音樂理論與知識,來對學生做音樂方面的指導,教會學生如何借助他們制作的樂器來發音,完成節奏訓練,進而幫助自己音樂學習與音樂素養的有效提升。
(三)借助場景創設完成節奏訓練
學生的時間分配較為簡單,一半可以劃分為學習,一半可以劃分為生活,因此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是緊密相連、密切相關的。既然如何,小學音樂教師在對小學生開展音樂節奏訓練時,也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場景來完成訓練內容的設計,在學生生活場景中完成訓練內容的取材,然后把音樂帶入到生活場景當中,使音樂與生活兩者之間做到有效融合,完成對五年級學生音樂學習目標與節奏訓練的制定工作。使學生能夠在生活場景中,完成對一些音樂專業理論的理解與吸收。此外,把音樂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也可以讓學生意識到音樂在生活中的作用與地位,使學生在學習音樂時,所投入的精力與課堂參與度更高。
比如,在教學生認識音符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可結合學生的生活場景,來完成教學過程。現在很多學生都去過動物園,或者家里都養了一些小寵物,學生對動物并不是十分陌生,因此在節奏訓練時,可讓學生完成對動物走路姿態的觀察,然后找出不同動物它們所對應的走路姿態特征與所發出的聲音。接下來,可讓學生結合觀察所得到的節拍,把它們采用音符的方式表現出來。例如大公雞在走路時,會發出咔咔咔咔咔咔的聲音,教師便可以在教學中借助這一素材來進行教學,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參與進行模仿。
此外,在生活中還存在著節奏各不相同的音律,這些都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加以發現,然后在教學中加以運用,使學生能夠在教師設計的音律中,做到進一步模仿與練習,從而使學生的節奏感得到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生活從來就不缺乏節奏,而這些生活中所出現的節奏,只要教師用心發現,都能夠在音樂教學中做到有效的運用,從而讓音樂與生活做到很好的融合,不僅能夠完成對學生的節奏訓練,還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掌握對音樂節奏感的同時,做好小學五年級音樂教學的有效開展。但是,在借助生活化場景對學生節奏感實施訓練時,教師應當結合小學音樂教學的內容和目標,并以此為基礎來完成設計,同時不能脫離教材來開展對學生節奏感的訓練。
總結:
在“雙減”、新課改等一系列教育改革背景下,以音樂課為代表的素質教育越來越被家長與社會所重視,而做好小學音樂教學,就需要不斷通過教師引導、情境創設等方式,來完成對學生的節奏訓練,使學生對音樂學習產生更大的興趣,在音樂學習上樂感也能得到大大提升,從而使學生能夠有效完成音樂學習課程,做到音樂素養的不斷提升與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華偉.游戲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實踐探析[J].藝術評鑒.2020(23)
[2]丁瑞影.小學音樂教學的幾點思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1)
[3]尹文英.探析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J].黃河之聲.2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