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定先
摘要:數學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保證學生可以利用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數學問題的解答。在數學解題的過程中,也需要學生具有多樣化的思維,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問題,從而實現小學數學單元教學的目標。由此,教師利用單元教學設計來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獨立思考等能力的培養,實現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數學單元整體設計是整個課堂實踐的起點。所謂教學設計就是對課堂教學的目標,教學情境問題,教學活動以及教學評價的系統規劃。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生主體性;教學策略
引言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從學習中找到樂趣,通過主體性教學模式的建立,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充分發揮其創造實踐能力,并且學會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在主體精神的培養中成為具有獨立個性的人,愛學、樂學、會學數學。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激活學生主體性學習的意義
(一)提升教學有效性
小學“學思辨行”學習模式理念的提出,明確了學生的培養方向,它要求學生與同伴能夠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豐富自身技能儲備。首先,需要加強學生理解能力的培養,筆者在教學中發現,班級中數學成績居中甚至偏后的學生,問題往往出現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這部分學生常常會在理解題意或分析數量關系時遇到困難。這就需要我們在具體教學中不僅做到讓學生獲取數學基礎知識,同時重視培養學生讀題以及尋找數量關系的能力。另外,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能力,進行學習任務的合理安排,讓學生有能力合理地完成學習任務。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時間與學習內容是有限的,這就需要學生能夠在課后進行復習鞏固,增強學生自身的自主學習觀念,也會對學生學習綜合能力的培養起到重要作用。
(二)為學生數學能力發展奠基
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提出,明確了數學學科重點學習的方向,小學數學作為重點內容,對學習綜合能力的培養起到了重要作用。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很強的學科,我們也可以將抽象性理解為抽象思維,很多學生數學說理能力差就差在了抽象思維。小學生抽象說理能力的高低不僅會直接影響到數學成績,還會影響到學生未來的數學學習和工作發展。簡而言之,數學離不開思維,隨著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學生的說理能力也得到了不斷的拓展和提高,當說理能力提高之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也會變得更加容易和精準。在小學數學中,需要加強學生數學理解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合理地完成數學學習任務。
(三)體現學生主體性
學生主體式教學模式能夠分析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產生的學習數據,讓教師能夠清晰知道學生的知識學習掌握情況,根據每個學生的數據制定相應的學習方案,做到因材施教,這樣使得學生對知識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對感興趣的知識,學生就會不由自主地進行自我學習,學生在學習時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也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學生主體式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學習了理論知識后,馬上進行線上的知識運用操作,這樣不僅讓學生能夠掌握理論知識點,還能夠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運用能力,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會不斷提升,綜合能力不斷提高,為學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激活學生主體性學習的策略
(一)轉變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標一再強調要激發學生的主體性,采取適宜的教學方法,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圍繞數學知識進行探索、分析、驗證、假設、推理、概括等,從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認知,學會對抽象知識進行概括,從而深刻理解數學知識,展現自我學習的個性以及發揮創新力。教師引導和啟迪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學生調動自我思維,進行動手實踐,探究分析,最終解決問題,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而教師在授課前全面把握和研究教材,認真設計適合的課堂教學模式和環節,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差異選擇具體的教學手段、教學形式以及教學內容,同時教學目標也要體現層次性,由此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感知數學的意義與價值。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與尊重,培養其學習自信心,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自主思考,吸納更多的知識養分,師生之間加強互動交流。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智慧與智慧的集合,讓學生的個性學習得到彰顯,促進學生快樂、健康成長。
(二)轉變學生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鼓勵學生大膽講述自己的意見與看法,同時也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學生獲得數學知識自然需要經過對問題的深入思考,從思考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準確方法,從而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為學生創設鍛煉其數學思維的問題,使學生進行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并給予他們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學生通過發動自己的思維,分析問題的性質以及找準解決問題的原理知識,在思考探究中進行創造性的想象,從而最終獲得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體驗到成功感和喜悅感。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需要教師轉變學生的思維方式,教會學生思考與總結,學生基于已有知識,在解決數學問題中加強邏輯思維訓練。
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要切實圍繞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水平開展教學,切實調動學生的主體性,產生持久的興趣探究、分析和解決問題,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釋放個性與才能,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參考文獻
【1】張彩華.論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展學生的主體性[J].才智,2020(3):74.
【2】張屹,祝園,白清玉,等.智慧教室環境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互動行為特征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6):43-4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