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 胡泳喆


[摘 要]課程體系是一個專業以學校課程設置的指導性意見為依據,按照人才培養目標、教學要求和學生學習心理,根據專業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而設計的一系列課程及其組合方式,是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湘潭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對其課程體系進行了改革實踐,在分析課程體系改革原則的基礎上,對課程結構模塊、課程開設時間、人文素質課程體系、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等方面進行了實踐探索。
[關鍵詞]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1)12-0156-03
湘潭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始辦于2003年,該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現代人文素質和科學素養;系統掌握現代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理論、知識和方法,熟悉人事、勞動管理和社會保障政策法規;能夠熟練運用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技術及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熟練運用IT技術,掌握一門外語,具有較強的創新思維、組織協調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能在企業、事業單位和各類社會組織從事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工作的人力資源管理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近年來,隨著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實踐由傳統的六大模塊向人力資源三支柱模式的轉變,以及“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變革推動企業傳統人力資源管理向數據驅動型人力資源管理的變革,企業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的知識、技能、素質要求有了新變化[1]。準確把握市場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需求的特點,并以此為依據改革和優化課程體系既是推進教育供給側改革的重要舉措,也是提升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供需契合度的重要途徑。為緊跟市場人才需求的變化,湘潭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改革,并重點優化了專業課程體系。
一、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現狀與問題
現行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包括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主干課、專業方向課、通識教育課、集中實踐環節共六大模塊,具體課程安排見表1。
為了解現行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先后組織開展了教師座談會、學生座談會、高校專家座談會和企業專業座談會。通過對座談資料的整理發現,現行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改善。
(一)專業課程設置不夠合理
課程體系當中部分課程存在內容重復較多的問題,如勞動法、勞動關系兩門課程內容存在多處重復;薪酬管理和員工福利兩門課程內容存在部分重復。另外,如統計學、管理心理學等課程對于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較為重要,但現有的課程體系中并未將其納入。此外,有些課程在開設時間上有些不合理,如人力資源管理概論作為從宏觀上介紹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一門概論課,現有方案中安排在第3學期開設,應當調整為第1學期開設較為合理。
(二)人文素質類和跨專業教育類課程開設不夠
現行課程體系當中人文素質類和跨專業教育類公共選修課應修學分太少,不利于全面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人文哲史類課程有利于培養健康之人格,建立沉穩寧靜的精神家園;閱讀課和大學語文課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絕佳途徑,同時有利于促進良好興趣的養成;體育課、勞動課和藝術類課程有利于鍛煉學生體魄、培養學生愛勞動的習慣以及高雅的審美情趣,應當增加這些人文素質類課程。
(三)實踐教學體系有待完善
課程體系中應兼顧理論與實踐。許多專業課程都包含了理論課時和實踐課時,但是根據學生以及企業調研反饋信息,發現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的實踐教學能力仍有待提升,因此現行的實踐教學體系有待完善。
二、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優化的原則
(一)突出特色與注重規范相結合
一方面,課程體系的設計要緊扣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突出專業特色和學校特色[2];另一方面,課程體系的設計要遵循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注重課程體系構建的規范性。
(二)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創業教育相結合
按照“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人才培養定位要求,在課程體系構建中設置學科基礎課、專業主干課和專業選修課三大模塊,以此為載體,對學生進行專業教育;設置公共基礎課、自主發展課兩大模塊,以此為載體,讓學生在接受專業教育之余,接受個性化的通識教育。此外,要將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和通識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三)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相結合
學校應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后續的發展潛力,課程體系設計要遵循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相結合的原則。一方面,針對市場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勝任特征的要求,將要求內化為知識、技能與素質,并以此為依據開設系統的必修課程,使該專業學生通過必修課程的學習,具備相應的知識、技能與素質[3]。另一方面,尊重學生個體學情差異與個體興趣愛好差異,在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中開設選修課程,實現學生跨專業、跨學科進行自主選課,實現因材施教,積極為學生的成才與全面發展創造條件。
(四)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
鑒于目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培養的人才與市場對人力資源專業人才要求存在差距的現實問題,以及凸顯“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人才培養定位要求,課程體系的設計要遵循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三、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優化的實踐
湘潭大學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施動態調整的機制,2017年,學校新一輪人才培養方案調整工作啟動。借此契機,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依據新一輪課程體系修訂的原則意見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課程體系進行了優化。首先通過廣泛的市場調查、專家論證、企業論證、教師論證、學生論證確定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再根據培養目標進行人力資源管理各崗位所需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的分析,確定理論課程和實踐教學體系,并根據課程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重新構建了科學系統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見表2)。
(一)調整課程結構模塊
在課程結構安排上按照“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要求,將課程體系由原來的“公共基礎課、通識教育課、專業基礎課、專業主干課、專業方向課、集中實踐環節”六大模塊修改為“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專業主干課、專業選修課、自主發展課、集中實踐環節”六大模塊。公共基礎課旨在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公共道德素質、職業道德素質、人文科學素質和身心素質;強化學生的英語和計算機綜合運用能力。其主要包括大學英語、大學體育、高等數學、大學計算機基礎、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創業指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等課程。學科基礎課旨在培養學生掌握管理學、經濟學等學科的基本理論與知識,為后續專業主干課的學習奠定理論基礎。其主要包括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導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管理學原理、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政治經濟學、統計學、計量經濟學、金融學、人力資源管理概論等課程。其中宏觀經濟學、統計學、計量經濟學、金融學為新增課程。專業主干課旨在培養學生系統掌握現代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理論、知識和方法,熟悉人事、勞動管理和社會保障政策法規,能夠熟練運用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技術與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其主要包括勞動經濟學、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戰略與規劃、招聘與甄選、培訓與開發、人員素質測評、績效管理、薪酬與福利管理、勞動關系與勞動法、員工職業生涯規劃、組織設計與工作分析等課程。其中薪酬與福利管理由薪酬管理和員工福利兩門課程整合而成;勞動關系與勞動法由勞動關系與勞動法兩門課整合而成。專業選修課旨在根據學生興趣拓展一些專業課程,開設了12門可供學生選修的專業選修課程,共計21學分,其中學生應修專業選修課12學分。自主發展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創新創業精神,并幫助學生掌握跨專業知識,其含文化素質教育課、跨專業選修課、創新創業課程,不少于20學分。
(二)調整課程開設時間
在課程設置上按照內在邏輯合理確定課程開設的學期,從而理順課程之間的內在聯系。比如將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和勞動經濟學按照知識邏輯分別在第二學期、第三學期和第四學期開設。再比如專業主干課主要圍繞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主要的六大模塊,以及各自之間的聯系,進而合理確定相關課程的開課學期。
(三)完善人文素質課程體系
完善人文素質課程體系,提高文化素質課程應修學分標準。在強調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同時,大量開設人文素質課程和跨專業課程供學生選修,規定每位學生應修文化素質選修課20學分,以此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擴大學生學術視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此外,注重構建“以校園文化活動為中介”的人才培養輔助系統,包括人文素質講座、“雙創”競賽、科技文化節、藝術文化節等活動。還可以根據人力資源管理特色,每年定期舉辦人力資源管理知識技能大賽等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示專業能力和自我風采的舞臺,使學生通過課外活動提升專業知識和技能運用能力,并鍛煉學生積極向上的態度、團隊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將勞動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主要以實踐形式開展教學,包括以勞動為主題的班會,以勞動為主題的興趣小組活動,依托學校“情牽脫貧攻堅”“學雷鋒”“孝文化節”等品牌校園文化活動,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外的公益勞動和志愿服務,如校園衛生保潔、校園綠化美化,圖書館、敬老院、文明交通志愿服務等。充分發揮勞動的綜合育人功能,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四)完善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屬于應用型專業,其中人力資源管理規劃的制訂、員工招聘與配置、績效與薪酬管理、培訓與開發、員工關系管理等人力資源管理技能的培養要求加強實踐教學。為此,應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注重改革和完善實踐教學體系[4-5]。完善后的實踐教學體系包含課堂實踐教學和集中實踐環節兩大模塊,其中集中實踐環節又包括專業認知、專業調研、學年論文、專業實習、畢業論文等大實踐環節;課堂實踐環節包含專業主干課和專業選修課,每門課程都設置了占總課時20%~40%不等的實踐教學課時,以期通過循序漸進、遞進式的實踐教學體系,加強學生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運用,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
四、結語
課程體系是一個專業以學校課程設置的指導性意見為依據,按照人才培養目標、教學要求和學生學習心理,根據專業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而設計的一系列課程及其組合方式,是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湘潭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對其課程體系進行了改革實踐,在分析課程體系改革原則的基礎上,對課程結構模塊、課程開設時間、人文素質課程體系、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等方面進行了實踐探索。
[ 參 考 文 獻 ]
[1] 蒯彥博.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大學教育,2014(13):165-166.
[2] 曹圣偉.基于CDIO理念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訓教學改革研究[J].大學教育,2014(13):161-162.
[3] 范冠華.美國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育的實踐及其啟示:基于學生勝任力開發的視角[J].比較教育研究,2012(9):59-64.
[4] 董勛.基于可轉換能力培養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學方法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4(5):25-26.
[5] 孫榮霞.基于勝任力模型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3(19):188-191.
[責任編輯:劉鳳華]
[收稿時間]2020-06-18
[基金項目]湖南省2017教改項目“基于勝任力模型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育模式構建研究”(湘教通〔2018〕436號)。
[作者簡介]王輝(1982-),女,湖南冷水江人,湘潭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教育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