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元飛
摘要:伴隨新課程的改革,音樂核心素養培養至關重要。但是目前我國的高中音樂課程開展還存在著眾多的問題。本文主要研究高中音樂課堂與藝術核心素養培育的。教師需要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利用實踐活動指導音樂學習,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情感體驗。增強學生對于音樂文化的理解,積極的改善教學的方式。
關鍵詞:高中音樂;音樂教育;核心素養
引言:伴隨著新課程改革,音樂教育在不斷的革新,需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性。但是目前的高中教音樂教育仍然停留在初級階段。幫助學生聽歌識曲,過分夸大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不能夠使學生的創造性積極發揮。因此需要改變傳統應試教育的弊端,重視音樂核心素養的培養。從而使學生在課堂上不是被動的被灌輸知識,應該將激發學生的內心音樂興趣。
一、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不在父母和教師的逼迫下學習,而是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需求,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參與到課程過程中。其根本的動力是學生對于音樂的渴望,所以學生對于音樂有著較強的驅興趣,才能夠真正的落實學習。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需要從三維目標出發,對知識、能力以及情感態度進行了解。學生在學音樂的時候,首先要對音樂有著足夠的興趣,能夠自主地參與課程。因此首先需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了解到自身的學習需求,從而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只有在心理上重視音樂教學,才能夠不斷的完善自身加強音樂水音樂和素養水平提升。
二、理論結合實踐
在高中階段,學生的文化課繁重。不僅是課程表中音樂所占的時間較少,在課下學生也會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文化課作業之中。因此需要通過一定的實踐活動,加強學生的音樂能力培養,教師應該以發展的觀念看待學生,選擇適合于學生年齡特點的音樂作品,潛移默化下影響學生的音樂審美,使學生能夠不斷的模仿學習。例如,教師在進行節拍教學的時候,可以更加活躍課堂氣氛,以問答的形式開展教學,讓學生能夠更積極地參與進去,不同的音樂節奏適用于不同類型的音樂創造。音樂并不像數學一樣有固定的答案,節奏有多種組合,每一種都符合學生的自身特性,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期待學生能夠創造出了自身的音樂作品,在課堂上分享給大家,多加鼓勵學生,讓學生能夠體會到音樂的美妙之處。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情感體驗
首先我們來理解一下情感體驗的內涵。所謂情感體驗就是指學生在音樂演唱彈奏的過程中,能夠通過對音樂的感知,產生一定的想象,抒發對音樂的理解。目前音樂抒發情感有三種方式。第一種是欣賞音樂,第二種是抒發內心情感,第三種是通過音樂實踐怡情養性。在高中階段,需要讓學生聽取不同種類的音樂之后,能夠形成相應的品質。例如當學生開心的時候,聽到歡樂抒情的音樂,在失意孤單的時候聽取勵志的音樂,從而有有效的培養學生的音樂情感體驗。利用音樂疏解內心的歡樂與憂愁。但是在傳統的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到音樂的聽歌識曲過程中,而忽略音樂素養的培養。
四、重視學生對于音樂文化的理解
培養學生的相應音樂素養,必然要讓學生對于音樂文化有著足夠的理解。音樂的形成以及發展過程,從更加宏觀的角度來認識音樂,理解音樂與社會發展之間的聯系。但是考慮到學生高中畢業后參加音樂實踐活動的實際需要,學生對音樂文化的理解應該符合時代的意義。認知音樂的主要形式、藝術特征和文化價值,讓音樂能夠在舞臺、戲劇、影視中發揮作用,與新時代產生聯系。
五、轉變教學方式
在傳統的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國音樂課程采取灌輸式教學,教學的內容相對單一,經常會出現內容過于枯燥的問題。部分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觀念,不能夠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導致學生對于音樂學習始終缺乏學習的興趣,學習的效果也較差。因此教師需要以時代的發展作為出發點,展開合作性學習,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在小組教學之中,讓學生充分的交流,分享彼此的音樂體驗。在不同的小組之內,每個小組的都能夠有共同的興趣愛好,進行合作,最大程度激發學生的音樂天賦,采取的方法也較為多樣性,可以采取談話法、討論法、研究法等不同的學習方式。
六、結束語
音樂核心素養的培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久的時間。高中音樂教學的目標需要讓學生在孩童時代就開始積累,從音樂中獲取導向性的知識,形成人格的熏陶。并在實踐之中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尤其需要重視終身學習,以此作為觀念,不斷地學習音樂相關知識,積累自身的音樂素養,為社會文化事業貢獻出自身的力量。教師在教學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應該充分的認識到自身的職責,采取更為多樣性的教學方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目前的時代背景,讓音樂服務于社會,讓音樂服務于學生,讓音樂服務于教學,并且引導學生利用音樂表達自身。
參考文獻:
[1] 于云飛. 淺析基于核心素養下的高中音樂教學[J]. ?2019.
[2] 程強周. 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音樂學科課堂教學實踐與研究[J]. 高考, 2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