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春紅
摘要: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心智發展不成熟的階段,有著好動愛玩的天性,需要班主任的情感關懷和正確引導。對于處于這個階段的學生,不僅要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品德,還要關注他們的內心活動和情感需求,這就對班主任的教育工作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班主任應該時刻關注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和變化,因材施教,正確引導孩子走上健康成長的道路,努力構建小學班主任與學生的和諧關系。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德育教育工作的意義,并提出有效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工作;師生關系;德育教育
在新的發展時期,小學生面臨的心理問題和現實誘惑越來愈多,對小學生的班主任的工作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班主任須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以構建與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為基本目標,不斷變革管理方式和教育手段。
1. 小學班主任開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小學階段是一個學生智力快速發展、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階段,這個階段的成長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未來的走向,甚至可能會影響人格的形成[1]。如果把一個班級比作一個部隊,那么學生們就是“小兵”們,班主任就是“司令員”。部隊的責任是打勝仗,“小兵”們的努力目標就是提升自我,打敗“敵人”,這個敵人可以是各種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司令員”的工作就是有規劃、有目的地帶領“小兵”們走出困境、制定方略、向前推進。“司令員”和“小兵”之間的關系是否和諧決定了整個班集體能否共同進步。 對此,班主任應當深入了解學生,對學生的家庭狀況、生生關系和師生關系做到心里有數,在此基礎之上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開展一系列工作。
2. 小學班主任進行德育教育的具體策略實施
作為一名的小學班主任,應該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和成長環境,時刻關注學生的行為和變化,對每一位學生的特點和表現都做到心中有數,與學生建立深厚的師生關系。秉承讓每一位學生都朝著健康的方向進步和成長的理念,經過實際教學中的不斷實踐和經驗總結,得出以下幾種有效的實踐策略。
2.1因材施教,從興趣入手
由于成長環境和個人基因的差異,不同的學生會呈現出不同的個性特點和興趣取向,在生活和學習中也會有不同的表現。班主任要了解班級內每一位學生的性格,這樣才能在學生表現不佳時實施針對性措施,對癥下藥。例如部分學生性格活潑,容易在課堂上交頭接耳或者開小差,教師對這樣的學生就應予以重點關注,因為他們不守紀律的行為不僅不利于自身的學習,也會影響其他學生的學習環境。單純的批評和教育很難起到良好效果,還有可能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進而做出出格舉動。“用一把鑰匙打開鎖”,對于班級中的“頑固分子”,應該考慮用適當的方法來引導他。通過觀察一位典型學生的課后活動和言行,注意到他似乎對各種各樣的昆蟲感興趣,經常將小蟲子帶進教室向同學炫耀。秉承從學生興趣入手的理念,和科學老師商量在自然課時給小方上臺展示昆蟲的機會,并要求他介紹他抓來的昆蟲的名字和特點。他在介紹時臉上眼里帶著興奮的光芒,語氣和姿態都是自信且自豪的。經過幾次的實踐,該生從起初的對科學課格外熱忱,到后來在大部分課堂上都會仔細聽講并積極回答問題,在課余時間也會和同學討論昆蟲習性,能夠做到勞逸結合。
對待過于活躍的小學生,班主任要了解他們的性格特點,遵循他們的興趣所在,并用合適的方法將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來,讓他們獲得成就感是正確引導的第一步。通過一些小技巧中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避免在課堂上開小差,學會積極發言。實踐證明,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制定不同的方略,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耐心引導,避免產生沖突,能夠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也有助于培養和諧的師生關系。
2.2關注學生心理狀態和家庭環境,取得學生信任
班級中還有些特殊個體,不僅獨來獨往,拒人于千里之外,還會在同學主動與他交談時表現出煩躁,甚至惡語相向經了解發現該學生身處于單親家庭中,從小就在父母的爭吵聲中成長,沒有在父母身上感受到過和諧的交流狀態。成長環境的支離破碎讓他變得孤僻、不善言辭,作為班主任有責任也有義務關心他的心理狀態,幫助他做出改變,學會接納他人。首先應當經常和該生交流,讓他知道自己是個受人喜愛的孩子,建議他多關注其他同學之間的交往狀態,讓孩子學會敞開心扉。此外,可以在周末邀請該生來家中做客,感受正常家庭的溫馨氛圍,讓他明白人與人交往的美妙之處,也能使師生之間的關系逐漸升溫。同時也保持和其母親的溝通,勸說她要時常關心孩子,耐心陪伴。為了進一步拉近該生與同學之間的關系,我組織了一次接力比賽,讓他擔任最后一棒的重任,并在游戲結束之后鼓勵大家給他鼓掌,表揚他的積極狀態。可以發現在這一系列的針對性措施之后,該生表現出了積極樂觀的態度,學會了與老師和同學和諧相處,在學習方面也取得了明顯的進步。
對于心理有障礙的學生,班主任一定要發掘問題的源頭,對癥下藥,評估家庭環境對學生行為的影響程度,通過言語教導和組織活動把學生帶領到正常的成長軌跡中,并時刻關注他們的心理狀態和改變,予以激勵,從而取得學生的信任。
3. 結語
每個孩子來到世上都是天使,班主任作為一盞指路明燈,要能夠照亮天使們前方的路,讓他們學會自己發光。從上述的例子來看,班主任在把握小學生教育工作時,要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制定方案;要時刻關心學生的心理狀態,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和成長環境,讓學生信任自己。一名合格的班主任要嚴慈相濟,用愛去滋潤,用心去呵護,用情去溫暖,這樣才能構建與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
參考文獻:
[1]王娟.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過程中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J].學周刊,2021(28):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