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政雄
摘要:為通過高校美術教學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將紅色文化與之結合,引導學生感悟民族精神及三觀養成,本文采取文獻研究法,針對紅色文化與高校美術教學的融合價值進行了概述,并結合當前高校美術課程教學現狀針對性提出融合策略,主要包括:以紅色文化為基礎構建美術課程、將紅色事跡與該課程全面融合、以紅色文化資源為依托,利用網絡技術開展美術課程,創新教學模式,營造高校美術教學氛圍。
關鍵詞:紅色文化 高校美術 教學
引言
各高校是培育高質量人才的主要場所,隨著課程改革、素質教育全面落實,因此,對高校學生日常教學不再局限于學科知識,更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格,引導學生全面健康成長,更加快速地適應社會發展。將紅色文化與高校美術教育相結合,是有效建立學生人生觀、社會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為實現“中國夢”,對紅色文化的發展及弘揚必不可少。以此為基礎,優化高校美術課程,適當融合革命精神教育,讓所有大學生能夠銘記歷史,積極傳承與發揚民族精神,促進高校美術課程進步與發展。
一、紅色文化融入高校美術課教學的重要價值
1.以高校美術教學本質塑造學生思想價值觀
將高校美術課程與紅色文化兩者結合,創新美術教學路徑的同時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發展的思想觀念,充分利用紅色文化資源、積極展示紅色文化藝術作品、開展紅色文化實踐活動,提高大學生審美能力,促進學生對紅色文化作品精神感悟更加深刻,對作品背后內涵以及藝術美的真正本質能夠充分理解[ 1 ]。兩者之間的有效融合對提高學生個人道德水平以及政治素養有重要影響及價值,盡管美術課程主要教學內容為對美與丑的辨析,但通過長期審美教育的熏陶自然引導學生對善與惡充分理解及分辨,能夠使學生對該社會的認知及理解有明顯增加。通過美術課程教學以及紅色文化的渲染引領學生感知世界原本面貌,充分認識社會本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不斷完善個人世界觀。
2.弘揚民族美術精神、培養學生崇高愛國情懷
經過千年的歷史傳承,所留存下的優秀美術藝術品眾多,而其中愛國主義題材的藝術創作深受社會人士喜愛,愛國情懷一直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及思想觀念,因此,高校美術課程中,教師將愛國主義題材的藝術作品充分融入,使美術教學成為弘揚民族精神、宣揚愛國情懷的主要載體。教師要善于發現具有家國天下因素的藝術作品,并適當的將當地特有的紅色文化進行融入,結合班級學生個性特點定制教學模式,通過紅色文化融入,增加大學生的民族信念感、自豪感,讓學生對革命精神有更深體會,強化愛國主義觀念,增加民族自信心[ 2 ]。
3.追求藝術美的同時,塑造高尚個人品格
通常高校美術教學弘揚的主要方向是善與美的觀念,通過對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加以利用,適當將紅色文化精神融入其中,為美術教學增添更多的人文感情以及精神情懷,鑒于此重要意義,對該融入過程充分重視,選擇科學、合理的融入方式,確保符合高校學生的心理觀念。高校對紅色文化校園活動要積極舉辦,并引領學生主動參與,建立特有的紅色文化校園風氣,將善與美充分融入學生日常生活。建立多元化實踐教學平臺,將實時社會熱點以及紅色事跡在實踐平臺中進行展示、并引導學生從全方位角度對此加以分析,教師從旁輔助、負責講解及答疑解惑。此外,校園紅色文化的開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對紅色文化的學習及了解興趣,例如:紅色美術藝術節、紅色文化美術作品競賽等,都是有效傳播紅色文化正能量的有效途徑,全面感知善與美的力量。
二、當前高校美術課程教學現狀
當前高校主要教學方向為素質教育,人才培養則是以創新應用型人才為主,從美術課程角度出發對人才的培養更注重技術、技巧兩方面,因此在教學中,要結合實際社會發展需求,培養服務社會的高品質、高技術人才。當前高校美術教學方向要減少局限性、在審美教育及培養同時,注意加強學生自身創新力以及道德品質修養,通過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全方位將紅色文化教育滲透,充分利用紅色資源開展高校美術教育,對學生的精神提高以及該課程教學內容優化都影響重大,為提升融合效果,高校美術要充分結合當前教學現狀,加速融合過程、提高教學質量。
1.美術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模式脫離實際
當前高校美術教學模式與教學內容要求整體統一,但在具體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形式上則極不協調。部分教師在課堂表現上過于強調學生獨立自主性,而嚴重忽略教師的課堂地位,導致美術課堂上的學習內容與教材設計內容、教學目標任務并不符合,甚至會發生教師授課內容與學生理解內容相悖論,因此導致學生對美術學科的技能知識掌握不夠準確,課堂教學的實際價值也未充分體現。高校教師要時刻做到以教材內容為主要教學依托,既要做到創新課堂教學模式,也不可脫離教學內容本質,要保證充分培養學生創新、創造力,也要讓學生在美術課堂中建立正確、完善的思想政治觀念。
2.教學理論與實踐教學極不統一
隨著當前社會發展,社會群眾的審美水平有所增長,并且對藝術品的要求日漸提升,因此,高校美術課程教學成果也備受重視,美術學科實踐性強,更注重學生的實操能力,當前高校美術課程在學院派風格影響下,教學過程尤為嚴肅、嚴重缺乏趣味性,從而導致學生創新能力及創造力培養不夠全面,影響學生對美術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是課堂教學質量較差的根本影響因素,而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實踐教學活動與美術教學理論嚴重脫節。現代化教學理念應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從旁引導學生學習美術技巧、理論知識并積極進行創作,確保提高美術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創新力。
3.高校美術教師水平參差不齊
目前高校美術教師教學水平差異較大,部分教師年紀偏大,教學經驗十分豐富,但相關理論技能不足,并且對該課程教學也未充分重視,則導致教學過程缺少對藝術本身的熱愛,理論過于陳舊化,不能及時將新型教學觀念以及教學理論對學生進行傳授,造成學生思想觀念與美學教育嚴重不符,限制學生綜合性發展。
三、紅色文化融入高校美術課教學的有效策略
1.以紅色文化為構建核心建立新型美術課程
紅色文化融入高校美術教育的關鍵點,要確保對各地高校的紅色文化資源以及本校美術課程構建有深層研究及了解。在開展紅色文化美術教學中,充分利用抗日戰爭等多種資源,結合實際教材進行針對設計和研究。在班級內部設立傳播井岡山精神理念的創作主題,堅定學生心中紅色文化信仰,對紅色文化主要內涵深入探索。要將紅色文化變為美術教育發展重點,則要不斷地在美術課堂教學中發現紅色文化元素并創新融入,讓學生不止了解歷史事物表象,更要從精神層面與各革命英雄進行溝通。在教學內容設計上要以教材原有內容為基礎,將紅色文化進行融入滲透,按照美學創作規律,以紅色主題為實踐教學內容,強化課堂融入過程,讓當代學生在多元化的教學內容中獲取民族精神的認知增加社會責任感。
2.將紅色事跡與美術教學案例相結合
教師在融入紅色文化時,要注重對文化內容的選擇,挑選符合教材內容的紅色藝術素材,充分將教材單元課程與之相結合,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內容重點。課堂上注意激發學生對紅色文化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對民族英雄的認同感,為學生的信仰建立起到積極作用。因此,教師可遵循心理學情感遞進規律,將紅色事跡與美術教學相結合。此外,高校對當地紅色文化資源要加以利用,針對性設計教學方案以及教學大綱。這種教學方式下,充分讓學生對革命戰爭精神有所了解,積極宣揚紅色文化資源,豐富美術教學課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及質量。
3.以紅色文化資源為依托,積極利用網絡技術開展美術課程
現代網絡技術發展迅速,隨著網絡技術的全面普及,高校學生的上網時間占比明顯增加,顯然網絡已經成為學生的主要生活構成,并時刻影響著當前學生的思想政治觀念以及行為規范,針對當前這一現狀,高校要及時采取應對措施,調整當前教學模式,適當將網絡教學方式進行融入。通過網絡平臺教學將紅色文化融入,建立紅色文化校園網絡基地,拓展學生獲取美術課程知識途徑,建立具有紅色文化發展特點的閱讀區域,定期將紅色文化藝術作品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展覽,讓高校學生時刻了解紅色文化、緬懷革命英雄。
4.創新教學模式,營造高校美術教學氛圍
美術課程教學更具多元化、綜合性強、兼具創造性以及藝術性,因此紅色文化可與之相結合,通過對該文化資源的有效利用,讓美術教學內容更為豐富,激勵學生不斷創新發展。教學中多為學生展示紅色藝術作品,引領學生通過該主題藝術作品的挖掘對背后的革命故事了解更加深入,進而做到以實際角度出發,尋找創作靈感及規律,要做到提升美術技巧,帶領學生多參與教學實踐活動,邊實踐邊思考,發揮創作思維及個人想象力,注意發現創作中的不足之處,及時查缺補漏,積極改正。教師也要注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美術創作氛圍,激發學生對藝術的創作欲望。
四、結語
綜上所述,現代化素質教育,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思想道德觀念教育,將高校美術與紅色文化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創新結合,加強創新力培養及愛國情懷樹立,讓高校學生從實踐教學中感受善與美,領悟紅色內涵,增加民族信仰。
(本文系2020-2021年度汕尾市哲學社會科學招標課題《學校美術課堂傳承弘揚海陸豐紅色文化營造紅土地新思想新精神良好氛圍研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SWSKZ-202017)
(責任編輯:姜秀靚)
參考文獻:
[1]江晶.貴州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國畫教學實踐研究[J].大眾文藝,2021(07):157-158.
[2]李順慶,楊明.紅色文化與藝術專業特色建設融合創新模式研究[J].皖西學院學報,2021,37(01):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