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玉
摘要:目前,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隱藏于顯性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并且通過顯性思想政治教育表現出來。高校肩負著培養大學生成長成才、科學培養研究、文化教育傳承與創新的責任與使命。而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關注的重點。將二者結合在一起,從而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關鍵詞:高校 隱性思想政治教育 育人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針對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來進行全面有效的教育指導。高校開展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豐富了內容、創新了形式、豐富了載體,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一、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內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念、道德規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 1 ]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隱藏于顯性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在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通過“內隱”的方式,由教育者將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理念和觀點通過高校課程、教學活動、文體活動等的形式表達和傳授出來,也可以通過校園文化、學校的行為規范等形式體現出來,同時讓大學生從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理念和觀點中去參與、感受、領悟和體會,堅持將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和顯性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 2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堅持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協同育人,實現立德樹人、三全育人,最終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3 ]
二、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特征
1.教育過程的隱蔽性
高校在進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過程中,不像顯性思想政治教育那樣是通過教育者直接講授課程、說教、考試或是修學分的形式來進行,而是通過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可以將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融入到各門學科課程之中,通過多媒體、公眾號、微博、抖音、小紅書等新興媒體來傳播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或是通過學校活動、社團活動等方式將思想政治教育隱藏其中。引導大學生自然而然的融入和參與到高校設計的育人情境中去,使大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其熏陶和影響,幫助大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理想信念。
2.教育方式的滲透性
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存在于校園中的各個角落,它不僅在高校的教學過程中廣泛進行滲透,而且也會滲透到大學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相對于顯性思想政治教育通過理論宣傳、報告宣講、課堂講授等方式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間接、過程滲透、內容隱蔽。例如,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大學生所處的教育環境,利用大學課程、學校的規章制度、校園文化活動等方式方法來發揮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理念和實踐相結合,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相結合。將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理念和思想滲透到大學生的思想和頭腦之中,由外向內的潛移默化的滲透到大學生的心中,樹立自己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慢慢積累進而轉化成自己的行為。將正確的思想牢牢記在自己的心中和頭腦中,并付諸于實踐,在行動中體現出來。
3.教育內容的時代性
隨著時代和社會不斷的發展和變化,在育人的過程中,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內容也要隨著不斷的發展和變化,不斷豐富、創新和發展。例如,在育人的過程中,教育內容可以結合當下的時事、熱點事件、熱點話題、流行話語,充分發揮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創造出大學生喜歡喜愛的教育內容,從而達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三、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育人過程中面臨的挑戰
1.育人理念問題
高校對傳統的顯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理念沒有進行創新和改進,如通過課堂教學來傳授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思想或是通過學校的規章制度來管理大學生。沒有認識到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理念的重要性,在育人實踐的過程中,沒有形成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大學生的成長需要相結合、沒有形成貼近大學生的生活實際來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等育人理念。再加上部分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和興趣不是特別認同,導致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理念不能充分表現出來。部分高校教師對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理念認識不足,在各科專業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理念和思想的意識較淡,不善于將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理念融入到各個學科與實踐當中去,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課程的相融理念沒有得到充分的突顯。
2.育人能力問題
部分高校教師沒有很好的重視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能力,造成了“孤島效應”,缺乏對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實踐中的運用。在高校的學習環境中,高校教師是與大學生接觸時間最長、交流最多、影響最大的人。然而,部分高校教師在表達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思想時,停留表面,不與時俱進,不能和實際的教學實踐結合起來,思想政治教育在專業課程中滲透不足,難以使大學生真正的在內心中去感悟,在行動中去體現。運用的載體也不多,仍只停留在教學課堂、校園規章制度、活動等方式上,不主動開發體現時代特色以及大學生喜愛的載體形式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工作。
3.育人協作問題
部分高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仍然采用師講生聽的方式,教師在講臺上講,大學生在下面聽,師生之間不能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溝通,教師不能充分了解學生想法。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和顯性思想政治教育沒有放在一起,高校專業課程之間、專業課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沒有進行很好的融會貫通。部分高校教師教學方式單調,會讓大學生覺得乏味枯燥,第二課堂的開展有待提高,應該盡可能采用多種方式,潛移默化的將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和理念進入到每個大學生的心中。
4.育人資源問題
隨著社會的發展,出現了很多育人資源。大學生能快速的接受新鮮事物,對新的育人資源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和先進的掌控力。出現新鮮事物大學生就能夠迅速的掌握并接受。目前,在高校中多多少少的存在著在新媒體中思想政治教育隱性育人的資源開發不夠的情況,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熟練運用新媒體來對大學生進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
四、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實現路徑
1.增強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理念
高校要將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重視起來,通過課堂教學、與學生面對面談心、校園文化活動等方式,使大學生樹立自我教育、自我反省的意識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全面貫徹和落實立德樹人、三全育人的理念。
2.建設良好的校園隱性育人環境
好的育人環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高校在進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同時還要重視建設良好的校園隱性育人環境,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營造健康、積極、文明、和諧、上進的校園育人環境。[ 4 ]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學樓、圖書館、寢室、教師、雕塑、花草樹木、食堂、體育館等校園物質文化載體,并將思想政治教育隱藏于其中。積極開展大學生喜愛、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校園活動,培養大學生良好的精神品質。開展校本課程,創建優良的學風、校風,營造良好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園育人環境,使得大學生接受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共同理想,進而體現了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3.深入挖掘隱性育人資源
高校要不斷挖掘專業課程中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思想和內容等育人資源,充分利用新媒體育人資源,搭建高校網絡育人平臺,如充分運用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小紅書等新興媒體資源來傳播正能量。積極的整合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的資源,形成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快速發展。[ 5 ]
4.改進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方法
為了能讓顯性思想政治教育轉化成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將顯性思想政治教育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一起來開展教育工作。創新和改進教育方法,增加教育內容。采用大學生喜愛的形式和內容,如,采用公眾號小文章、微博、抖音小視頻的方式無聲無息的對大學生進行隱性育人,一同促進大學生一步步的成長和成才。
5.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
高校教師行為舉止文明、衣著大方得體,充滿正能量、良好的教師形象能為大學生樹立好的榜樣。增強高校教師教學素養,提高隱性育人意識;將大學生放在主要的位置上,能夠促使高校教師和大學生之間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之間要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協同育人;采取量性和質性的評價方式;建立健全教師激勵機制從而產生積極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責任編輯:姜秀靚)
參考文獻:
[1]邱偉光,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白顯良.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2007(11).
[3]黃建軍,趙倩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的內在邏輯與路徑優化[J].思想教育研究2020(11).
[4]朱鑫銓.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及其實現路徑[J].現代企業教育2012(10).
[5]虢美妮.論當代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實現路徑[J].大學教育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