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敏芝
摘要: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不斷更新,如今,我國小學的教學理念已經從原先的重分數、重成績提升逐步向培養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發展,其中,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格作為綜合素養的核心要素,不僅是學生其他能力培養和提升的基礎,也是學生未來個人發展的關鍵條件,為此,作為我國教育體系中基礎和奠基階段的小學必須重視學生的德育教育與培養,通過日常的課堂教學尤其是通過生活化的教學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樹立良好的思想品德,這樣不僅能更好的提升德育教育的質量,而且還能讓學生在生活中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價值觀,從而有效的運用到日常的生活中。
關鍵詞:小學;德育;生活化教學;現狀;對策
引言
德育教育作為我國小學教學體系中的一個重要板塊,對學生良好品格的樹立發揮著重要的意義與作用,為此,我們應該重視且加強小學階段學生的德育教育。通過生活化的教學不僅能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養成良好的習慣,而且還能促進學生將這些好習慣、好品德有效運用到日常的生活中,對學生的未來個人發展和綜合素養的培養發揮著重要的意義與作用。
一、小學德育教學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價值觀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各種思想文化相互融合,加上以信息技術為載體的信息獲取手段與途徑日益便捷。小學生正處于思想觀、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期,如果不對他們加以正確的引導,那么不論是對他們的個人成長還是對我國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都極其不利。在小學生中開展德育教育,通過對學生日常生活、學習中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的有效引導,不僅有利于學生良好個人習慣的養成,而且有利于學生思想觀、價值觀的樹立。
(二)有利于培養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素質教育理念下以培養和提升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根本目標,這是符合學生個人成長需求且滿足現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在小學生中加強德育教育,讓學生講禮儀、知榮辱、懂孝道、樹美德,不僅有利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更重要的是培養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因為,素質教育理念下,以德育為核心的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是學生綜合素養培養和提升的前提和基礎,是學生一生良好品質塑造的載體。
二 、小學德育生活化教學開展的意義與作用
(一)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采取生活化的德育教育,通過德育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形式,讓生硬、死板的德育理論更立體與鮮活。而且這樣的教學模式更符合小學生的特點,不僅可以讓學生在不知不覺養成良好習慣,培養良好品德,更重要的這樣的教學模式符合學生的成長需求,從而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階段我國小學德育課的開展主要以單獨的德育課程或者德育內容與學科知識有效融合的形式開展。生活化的德育教學,以學生生活的特定環境為載體,從學生的需求出發,讓學生在生活化的真實場景中提升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懷、踐行尊老愛幼的中華美德,生動的生活案例不僅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有效實現德育教育的教學目標。
三、小學德育生活化教學的現狀
(一)重形式,輕內容
現階段,在教學形式上大都以課堂教學為主,課堂模式也大都以老師講、學生聽得模式開展,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不能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這樣的教學模式對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也比較困難。很多小學在開展生活化的德育教學時往往注重課程的結果,忽視學生對德育內容的體驗與參與過程,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忽視了學生主體地位的樹立,而且不利于德育內容與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
(二)課堂教學質量低
小學德育教育不僅內容包羅萬象,而且學起來比較抽象和枯燥,這就需要老師在日常的課堂教學結合生活將枯燥抽象的內容生動化,現階段很多小學也在推行這樣的教學形式,但大都處于初步探索階段,生活化的德育教學質量并不高。
四、小學德育生活化教學開展的有效策略
通過德育內容與真實的生活場景相結合,讓學生在生活中培養良好品質,在良好品質中激發生活熱情,不僅可以有效實現德育教學的教學目標,而且還能促進學生知、行、踐的統一。
(一)更新教學理念
現階段我國的小學教育必須以新時期我國的素質教育理念為指導,以德育教育為載體,培養新時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接班人,其中德作為學生其他素質和能力發展、提升的前提,小學老師不論是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還是在教學管理中必須以德為根本,培養和提升學生良好品德。
(二)創新教學模式
在日常的德育課堂教學中必須改變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注重以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影響和帶動學生,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形成良好品德,在日常生活中自覺踐行良好品質。比如從母親節出發,讓學生將幫媽媽干家務,送媽媽禮物當成生活的一部分,讓學生在生活中自覺踐行,而不是刻意的練習與完成,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品德,而且還能促進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主動踐行。
(三)走出課堂,走近生活,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可以帶學生走出課堂,走近生活,通過生活化的教學帶動和影響學生,讓學生在生活受到熏陶,在生活中踐行良好品德。采取生活化的教學,通過民間藝人,民間故事的方式帶學生走出課堂,走近這些藝人,向他們學手藝,聽他們講故事,通過這種學生喜歡的形式讓學生在邊聽邊學中愛上中華文化,掌握傳統手藝,讓學生快速融入課堂。
結束語
總之,德育教育作為小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與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發揮著重要的意義與作用,因此,為了更好的提升德育教育的課堂教學效果,小學老師必須從當下德育生活化教學存在的問題出發,因地制宜,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創設特定情景,通過生活化場景的創設,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實現德育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賈守恒.小學德育生活化教學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新課程(上),2019(07):288-289.
[2]邱伊娜.小學德育生活化教學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中華少年,2019(03):26.
[3]劉紅玲.小學德育教學生活化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7,2(06):27-28.
[4]胡蕎麗. 小學德育生活化教學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