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媛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開展,對于學生核心素養與綜合素質的培養已經成為了當前教育教學的主要目標。隨著初中教學中德育教育的不斷深入開展,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對于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并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推動意義。本文通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運用,探討其對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以及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輔助作用。
關鍵詞:傳統文化;初中生;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
引言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成長的關鍵時期,其心理發育尚未成熟,道德觀念與認知并未健全,對于外界事物充滿了好奇心,也更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誘惑和引導,造成生長過程中出現偏差。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教材針對學生的學習與成長教育特點進行了相應的課程安排,并以豐富的教學材料拓展教學思路與教學手段,讓學生能夠在更為科學性、趣味性的教學環境中得到成長。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國幾千年的文化精華,也是我國優秀文化傳統的繼承與發揚,更需要學生認真的學習與傳承,發揚我國的優良傳統,以達到自我成長與實現偉大中國夢共同實現的目標。
一、以貼近生活的教學內容,融入更多優秀傳統文化
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論思想,落實到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往往需要教師更多地從貼近生活的角度展開教學內容的拓展。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課堂教學內容之中,能夠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教學內容與其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更好地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以及愛國主義思想意識。
例如,在學習人教部編版《豐富的社會生活》時,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各種各樣的社會生活內容,并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入其中。如“禮讓他人”、“尊老愛幼”等思想,能夠獲取學生的認同感的同時,讓學生真正體認到傳統文化的重要傳承意義。通過豐富的社會生活案例,讓學生通過自身的角度出發,去理解并想象更為豐富的社會生活的內容,進而展開討論,幫助學生更好地拓展知識內容,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另外,也可以拓展介紹更為更富的具有國家及地域特點的民族文化與民間藝術,讓學生在了解更多豐富的國家文化瑰寶的同時,還能夠更深刻的理解我國傳統的文化特色,更深刻地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
二、通過課堂教學滲透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并引導學生理解其內涵
(一)通過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培養學生愛國、法治思想
在《勇擔社會責任》及《維護國家利益》兩個單元的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采取文化滲透的方式,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的理解青春、格調、追求的含義。同時,也應當讓學生明確“規范”的意義,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愛國”與“法治”的思想,促進學生愛國主義思想的形成,并延伸發展成為“家國情懷”、“天下己任”的核心思想與精神人格。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以“社會責任”以及“國家利益”為出發點,讓學生理解責任與義務,并讓學生能夠充分了解青春時期的責任與義務,讓學生能夠認識到青春與生命的真諦,促進學生向著更高層次的精神境界出發。
(二)充滿了“愛與責任”的社會實踐活動
在人教部編版《遵守社會規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去發現我們在公共場所經常會遇到的一些現象和問題,并以此為例引發學生的思考與討論。同時,教師還應當注重讓學生積極地從生活中去實踐所學習到的內容。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社會規則以及秩序的概念,理解在公共場所應當注意的言行舉止,并將尊老愛幼的思想貫徹于學生的日常行為與學習生活之中。教師可以設計教學情境,模擬在公交車、游樂園等公共場所,幫助學生領會公共場所秩序及尊老愛幼行為的標準,同時也要培養學生親社會行為,讓學生能夠將其應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對于學生關愛、理解他人的行為的培養,是學生承擔意識、責任意識的培養基礎,教師應當讓學生理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傳統文化思想,并將之傳承。
在愛與責任的教育過程中,如開展《師長情誼》的教學時,通過教材內容,讓學生理解并尊重教師與父母對于學生學習與成長的關愛,并充分體會教師與家長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保護作用,保障學生與教師、家長能夠更好地交流溝通,促進家庭環境融洽和諧,提高學生對于學習環境的認可程度。愛與責任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體現,也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傳承。
(三)以歷史文化與內涵,促進學生更好地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在人教部編版《和諧與夢想》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對我國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文化特色與民族發展的介紹,讓學生深切感受到來自祖國不同地區為了同一個夢想而努力奮斗的人們的共同信念。讓學生通過對我國文明的起源、科技的發展、社會文明與傳統文化的進步等方面進行學習與理解,從傳統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了解我國文明與精神的發展,從豐富的人文思想與民族文化等內容,以優秀的傳統文化來促進學生愛國主義思想與人文情懷的培養。并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與傳承,促進學生跟隨時代發展的腳步,更為深刻地學習并理解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從課堂活動與教學實踐活動中更多地學習并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踐行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精神與思想,將之作為行為與學習生活的基本原則,并通過創設學習情境,組織實踐活動等方式,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并認識到中華傳統文化對于自己的學習與成長的重要意義和作用。教師在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同樣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與成長需求,積極結合教材的內容,拓展學習資源,讓學生能夠通過更為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以貼近生活的知識與文化,來引領創新化的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開展,也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與家國情懷,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與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徐龍朝. 淺談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如何更好地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J]. 中外交流, 2017, 000(048):100.
[2]李丹. 借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J].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