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為
摘要:如今各行各業的發展都離不開電子信息技術,計算機操作技能成為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能。學生要不斷地適應社會的發展,系統化地掌握計算機操作理論,提高學生自身的計算思維。因此,教師要針對時代的發展背景,適時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針對學生的階段性特點進行計算機教學方法研究和創新,培養學生信息技術操作能力與計算思維。
關鍵詞:中學;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
一、中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課程教學現狀
1.課程教學模式缺乏創新
信息技術課程本是一個充滿“創新”和“科技感”的課程,但是在多年的教學經驗累積中,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模式形成定勢。在中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沒有對課程教學模式進行創新,依舊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僅靠教師在講臺上課堂理論知識輸出和課程演示,沒有合理地對理論學習與實踐課堂的時間進行規劃,當學生在知識學習中處于被動接受時,他們對于一些課程中細致深入的問題也就缺乏了思考、鉆研的興趣,只會導致學生對于信息技術課程學習的積極性不斷下降。中學階段,過于單調的計算機教學模式只會加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疲憊感,難以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影響課堂效率。
2.課程內容冗余,過度偏向基礎型教學
當然信息技術課程仍偏向于講解基礎操作理念知識,這與計算機尚未普及的時代發展狀況相符合,通過這樣的課堂能夠讓學生從基礎學起,打好信息技術課堂的“地基”。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如今中學階段的大部分學生都已接觸過互聯網和各類電子信息設備,對計算機的操作與使用都有所了解,并不需要教師過多地對一些基礎操作知識進行教學。所以,傳統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流程和內容已經不適用于當前的中學課堂。但是依據實際情況來看,仍有多數教師采用傳統課堂模式,在課堂上針對計算機基礎操作的相關內容講解過多。這種情況不僅浪費了學生的課堂時間,也在消耗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本該活躍的信息技術課堂變得枯燥乏味。
二、中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課堂教學效率提升策略概述
1.提升自身專業能力,創新教學模式
在當前電子信息技術高度普及的時代,人們可以快速在網絡上檢索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網絡上的電子信息資源豐富多樣,為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中學計算機教師要利用這種時代優勢積極關注關于信息技術課程理念的最新動態,以“核心素養”理念為導向,及時調整自身教學理念和方法的不合理之處,尋找適合本階段學生的教學方法,能夠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計算思維。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在網絡上尋找一些相關的課程資源,學習網絡課程教師講解中的優秀之處,主動對自己的教學模式進行反思,對新穎的課堂教學手段進行借鑒,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應用在本班的信息技術課堂之中。
2.增添趣味活動,營造活躍氛圍
興趣是一切學習開始的動力,課堂上激發了學生對于信息技術課堂的興趣,他們就會主動對這門課程進行探究,以此來開拓自身計算機操作相關的優勢領域。除了在課堂上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以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益智游戲、分組比賽等多種形式增加學生在課堂的參與度。利用這種形式激發學生對于計算機操作的好奇心,增加學生計算思維的培訓,也有助于學生在課下主動對于信息技術課程的研究和探索。
教師在對office辦公軟件中的Excel講解后,就可以讓學生進行一個課內小型的競賽。教師依據所學的內容,給出學生一組亂序數據。讓學生依據課程講解內容,對已有的表格進行規范。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意對表格數據進行完善,但是數據必須要進行清晰地區分,體現一定的邏輯性。學生就會根據自己的能力對表格進行標紅、標藍、求和或降序排列。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所提交的數據作品進行課堂展示,鼓勵學生積極創新,給予優秀學生班級積分獎勵。這種方式可以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計算思維,增加學生在信息技術課程學習中的自信心,并且能夠有效地提升課堂效率。
3.線上線下聯合教學,增加日常培訓
學生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和計算思維的培訓,僅僅依靠在學校的課堂講解是遠遠不夠的,仍然需要依靠學生在課后的多次訓練。課堂上教師所講解的內容都是最基礎的計算機知識點和操作技巧。而且課堂上學生操作計算機的時間有限,教師又難以對全部學生的實際學習和操作情況進行具體的了解,這就需要教師利用當前信息技術資源,幫助學生在課下和日常生活中對課程內容進行操作訓練,以此幫助提升學生的操作熟練度,加深學生的課堂記憶。
教師可以利用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線下統籌時間引導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操作,線上可以選擇合適的信息技術課程平臺,通過平臺建立學生群,為學生提供更優質地翻轉課堂資源,讓學生進行更透徹地理解。也可以在平臺上通過布置計算機操作練習,讓學生進行操作練習并提交,能夠讓教師更具體地了解到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針對學生學習情況對課程講解方案進行改善,通過多次的訓練也能夠讓學生的計算思維得到有效培養。
4.營造課程情景,增加提問環節
增加學生計算機操作實踐是情景教學必不可少的步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也是這樣,教師需要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結合基礎理論來進行自主探索,把教師抽象的敘述變為學生現實的實踐操作,不僅能夠讓學生對相關操作記憶更加深刻,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操作熟練度,培養學生計算思維也能夠幫助學生更靈活地將計算機操作知識應用在生活實踐中。教師可以在提問環節進行合理的情景設計,可以讓學生通過引導性的問題理解本節課程的中心內容,加深學生的操作記憶,幫助學生打造牢固的計算機知識基礎,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提升信息技術課堂的活躍度。
三、結束語
中學教師應該重視信息技術課堂效率的有效性,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上加強對學生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創新能力、計算思維的培訓;課后對不適應時代發展的教學方法進行反思與改善;注重提升課堂的趣味性,利用當前時代的信息技術優勢,為學生制定更現代化的教學方案。
參考文獻:
[1]梁瑞燕.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中學信息技術教學[J]. 西部素質教育,2020,6(05):139+141.
[2]周長波. 在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中提升學生的計算思維[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4):34.
[3]李鶴. 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策略[J]. 西部素質教育,2019,5(1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