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藝方 孟旭
摘要:基層治理的現代化建設離不開黨建工作的引領。二者的有機融合不僅有利于對黨執政根基的鞏固,而且有助于基層治理效能的提升。但黨建工作與基層治理在融合過程中存在一系列的不足之處,不利于基層治理功能的充分發揮。基于此,本文對二者融合的不足之處進行分析,并提出一定的策略,以期推動黨建工作的高質量建設,并以其引領基層治理的提升。
關鍵詞:黨建工作;基層治理;提升策略
引言
國家基層結構的穩定性有利于其健康發展,開展基層治理有助于國家發展根基的穩固。因此,應以黨的理念為指引開展基層治理工作,在治理過程中全面貫徹黨的思想,在各個治理環節中貫穿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建的引領作用,推動治理工作新格局的形成,有效鞏固黨的執政根基,強化基層各項資源的整合,進一步提升基層治理的效能,提高黨與群眾聯系的緊密性。
一、黨建工作與基層治理融合的不足之處
(一)黨建主體與基層治理的主體融合程度不高
我國城鄉一體化的進程不斷加快,使得我國城市人口的流動性大大提升,基層建設中存在一定的異質性,群體不再是以“單位人”的身份區分,而是以社區的不同來區分,群體的聚集逐漸向陌生性轉換,使得基層治理工作的開展難度越來越高,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多。人與人之間關系愈加疏遠,不利于人們凝聚力的提升。如何提升人們的歸屬感,提高其向心力,促進社會基層的組織化建設等儼然已成為社會學主要關注的問題[1]。而黨的引領作用的充分發揮可有效解決此類問題。但部分基層黨組織與基層治理在融合過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黨建主體具有一定的弱化及邊緣化現象,使得其在基層治理多元主體中的權威性不足,其引領功能得不到有效發揮。此外,部分基層治理主體之間具有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其契約精神較為缺乏,未充分意識到其是利益共同體的關系,缺乏一定的配合,使得基層治理工作的開展動力不足,影響基層治理效能的發揮程度。
(二)黨建工作模式與基層治理方式的統一性不足
在開展基層治理工作時需要各個主體之間的有效配合,推動其協同機制的形成。但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過程中,黨建工作模式與基層治理方式具有一定差異性,使得二者協同治理的實際情況與預期目標具有一定差距,其具體體現在三方面:一是部分基層黨組織對黨建工作的定位清晰性不足,對其扮演的角色存在一定認知偏差,將自身的精力主要投放到基層治理各個環節的控制中,以一種大包大攬的姿態對各個治理流程進行控制,缺乏一定的統籌協調意識,忽略基層服務的需求,使得黨建工作趨于形式化,黨建與治理的結合受到制約,阻礙黨建指導作用的充分發揮。二是基層溝通協商平臺的建立完善性不足,使得群眾無法對自身意見進行及時反饋,對社區及街道的認可度較低,不利于群眾與社區合作關系的建立,甚至可能會使社會小事件逐漸演變為大事件,對社會利益造成不良影響。三是黨建工作與基層治理的體制條塊壁壘分明,信息的傳遞效率受到限制,阻礙協同治理機制的形成。
(三)黨建資源與基層治理資源的整合性較差
近年來,我國不斷推出相應政策促進民生問題的改善,提升群眾的幸福感,使得各項資源不斷向基層傾斜,基層掌握的資源十分豐富。但部分基層在開展治理工作時仍存在一定的資源匱乏現象,對群眾的服務能力有待提升,服務的全面性仍需增強,導致群眾對基層治理的信任度不高,制約基層治理工作的推進速度。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基層黨組織對各項資源的整合力度不足,統籌管理能力不高,未充分利用黨建資源及基層治理資源,使得基層服務工作陷入一定的瓶頸,服務規模未形成一定的集約效應[2]。
二、以黨建工作的高質量建設引領基層治理水平提升的策略
(一)增強黨建主體與治理主體的融合
黨組織具有強大的領導能力。基層治理工作應加強對黨組織的重視,使黨建工作充分發揮其引領功能,對基層治理面臨的各項問題予以解決,增強黨建主體與基層治理主體的融合,推動黨執政根基的鞏固。首先,應圍繞組織力提升的目標,促進基層黨組織在基層治理主體中的完善布局,充分滲透到社會組織或業委會中,推動黨組織體系的延伸,充分發揮其帶頭作用。其次,應加強黨組織的自身建設,提升其統籌管理的能力,推動其指引方向的正確性建設。最后,應對社會力量予以重視,授予其權利,賦予其能力,對業委會及社區群眾等基層治理的主體進行培訓及引導,使其在黨建的帶領下開展自治工作,提升其治理能力,助推各個治理主體向心力的提高,保障組織治理體系的強大性建設。
(二)推動黨建與基層治理協同聯動機制的建立
黨建引領作用的充分發揮,可有效提高基層自治的有序性,促進基層協商的高效性建設,推動二者協同聯動機制的形成。首先,應轉變黨建工作的模式,促進其外循環體系的形成[3]。黨建應開展聯建工作模式,互派人員進行交流,提升信息的互通性,促進社區居委會與社會組織等聯動平臺的構建,推動交流渠道的常態化發展,對社區精英進行識別與引進,以一定的激勵措施提升其參與程度。其次,基層黨組織應綜合考慮社會單位的意見,對群眾的合理建議予以采納,尊重群眾的主體意愿,保障規章制度的合理性及問題處理措施的針對性,充分了解群眾的利益訴求表達,對各項基層矛盾進行調停處理,有效保障居民的權益,助推居民社會參與程度的加深。
(三)對黨建資源及基層治理資源進行整合
黨組織應對黨建資源與基層治理資源進行整合,促進黨建引領功能的發揮。首先,應明確街道與社區基層黨組織的作用,使其對街道及社區的各類資源進行統合,并以街道黨工委匯總服務需求為依據,促進需求清單的形成,之后根據黨組織的實際情況,提升資源清單的清晰明了程度,將二者的供需清單進行有效對接,推動黨組織運作效率的提高。其次,應對各項資源進行匯聚與整理,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引導作用,對基層文化進行凝聚,加強對法治氛圍的營造,使其服務功能不斷延伸,對大數據等網絡信息技術加以利用,對線上及線下的資源進行整合,助推基層治理格局的轉變及服務的創新,強化基層服務的精細性。最后,應對基層黨建的考評機制進行完善性建設,有效落實黨建工作的職能,提升基層黨建工作的政治引領能力,為基層治理工作的開展澆筑良好基礎。
(四)提升群眾在基層治理中的參與程度
一方面,黨組織應充分掌握基層成員的特點,如個體原子化,訴求多樣性等,促進黨建工作與人們思想理念的融合,使黨的理念深入人心,推動黨的路線方針與基層社會建設的有機結合,提升基層凝聚力[4]。另一方面,應注重黨建活動的舉辦,使社區文化充分發揮其教育作用,對人們的情操進行陶冶,強化黨群的聯系,提升群眾在基層治理中的參與程度,助推基層治理共同體的形成。
結束語
黨組織建設水平的提升是基層治理工作的助推器。黨建工作與基層治理工作的融合是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手段。而二者在融合過程中產生諸多的不足,不利于基層治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制約黨建引領作用的發揮。因此,應采取一定的措施,如增強黨建主體與治理主體的融合,推動二者協同聯動機制建立等,提升基層治理的效能,推動我國發展根基的牢固性建設。
參考文獻:
[1]倪俊杰.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現代化研究——以啟東市為例[J].黨史博采(下),2021(11):45-48.
[2]馬正立.文化元素: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的“融合劑”——以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為樣本[J].黨政干部論壇,2021(01):12-16.
[3]徐成華. 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實踐研究——以蘇州工業園區“紅色管家”項目為例[J]. 江南論壇,2021,(11):39-41.
[4]邵娟. 黨建引領 基層治理 提升效能[J]. 石油化工建設,2021,43(S2):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