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顯
摘要:微課是一種有效的新型教學方式,存在一定的新穎性和創新性,有利于引導學生展開數學邏輯思維的鍛煉,從微課的一個便利性角度,重點研究導入型的微課教學技術,以從微課之中尋找出一條創新數學課程知識探索的道路,并且基于小學數學教學的特點,借助微課來優化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以促使學生得到有效地數學思維鍛煉。
關鍵詞:小學數學;微課;導入型;分析
前言
如今信息技術已滲透進教學的各個領域,數學之中的微課技術也已成定局,但對于微課有何種優勢,能夠對數學教學之中的內容、方式施予優化,都是文章研究的一個重點,且適合分析出一條創新的數學微課教學之路。本文借助微課來導入課程內容為教學手段,對小學數學教學實施改進和優化,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課程知識的學習。
一、運用直觀的微課,導入可理解性的數學內容
小學數學概念及性質定理比較多,將這些知識信息變得可理解,無非以一種學生能夠看得懂、了解到的方式進行呈現,才能促使學生知道和了解一個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此時,微課技術可以方便學生利用好課前時間,去探討這些數學概念以及知識,也可以將微課與多媒體技術結合起來,就某個數學知識概念以微課教學主題的呈現方式,引導學生圍繞主題內容去學習與了解數學知識,以幫助學生構建起良好的數學學習邏輯結果。比如,教師可以利用直觀的微課,對原本枯燥的數學內容進行重新的整合和優化,并加入一些直觀、形象的教學素材,能夠讓小學數學課程教學顯得比較輕松,也容易讓學生接受數學知識,這樣學生才會動腦筋去思考數學問題、運用數學知識解答問題[1]。
數學之中看似比較簡單的角和線段知識,其實是非常難理解和探索的,教師應該轉變傳統的板書形式,積極運用直觀的微課教學手段,用電腦抽象出折角的過程,從而運用動態視頻的形式向學生展現角的組成,以幫助學生構建起角的空間邏輯結構。而利用直觀的微課過程中,教師也要遵循學生的主體性原則,以他們的實際理解程度去呈現數學知識內容,讓他們能夠理解這些內容信息,以促使學生理解角的大小是受哪些因素影響,進而引導學生掌握角及其大小。比方說,從一些常見的生活設施、物體中抽象出角,如將黑板中的四個角抽象出來,又或者是將桌子椅子的角抽象出來等,從而將這些生動有趣的圖片加入進微課之中,使得微課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以滿足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時教師可以利用這些主題內容,先在課堂導入階段,導入這些知識信息的參考圖片,以這些圖片信息去指引學生走進角的學習探索世界,分析這些角的構成、大小判斷方法,從而使得學生去了解這些知識的由來。
二、運用短小精悍的微課,集中導入專題化的數學內容
教學時間緊張是小學數學教學普遍遇到的問題,使得很多學生得不到充足的時間去探索數學知識,不斷增加課程內容的難度和深度,使得小學生產生巨大的學習壓力。此時,越來越多的知識信息以及學習任務,讓學生一時之間無法接受,教師必須對課程知識的教學進行創新與優化,如利用微課對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展開專題教學,從而實現微課教學的針對性,進而讓小學生可以利用課前或者課后時間對相關的數學專題內容展開細致的學習,以清晰去展現不同主題之下的數學知識,促使學生得到更多邏輯思維的鍛煉,好比在學習幾何結構的圖形知識時,必要的直觀內容呈現以及主題式的教學都是提升課程教學效率的重要方法。
以小學數學三角形面積知識點為例,這一課時內容涉及了求三角形面積方法,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而三角形面積的計算與學生之前學習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存在聯系,做好這些知識之間的信息對比,教師可以利用短小精悍的微課,先從正方形、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引入這些已經學習過的圖片信息,讓學生尋找已學過的知識信息思路,以承上啟下出后續的三角形面積知識點,而后教師可以提出關于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問題,要求學生完成面積的計算任務。然后,由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延伸至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應該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且應該具有一定的思維連貫性,讓學生可以去解決與分析,因而注意問題提出的方式,這時也就離不開微課技術的進一步運用,以微課不同主題的設計,讓學生利用課程之前以及中后時間繼續探索問題,以解決課程教學時間不足的問題。
三、針對數學知識導入微課訓練內容,以提升教學的效率
由于小學數學課程時間有限,所以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很少有時間展開專門的課程知識訓練,這不利于鍛煉學生的學習思維。其中,微課是以視頻為載體展開的課程教學模式,能結合相關的微課視頻展開數學知識的訓練,因而學生可以利用任何時候,去完成微課之中的學習任務。比如,學生可以利用微課視頻之中的學習任務,先去引導學生分析任務之中的問題,再利用微課之中的一些提示內容,去解答問題。所以,教師可以借助微課的便捷性和完整性,有利于打開學生的分析與課后復習思路,便于學生繼續去檢驗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信息[2]。
以小學數學廣角問題為例,它是在學生掌握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之后,融合了合并、分割正方體和長方體有關知識的一節綜合實踐探究內容。那么教師可以針對“包裝”的有關問題,設計微課的課堂訓練內容。比方說,在微課視頻中設計一段“包裝學問”的情景:
情景一:小明去商場購買2盒牛奶,收營員該怎樣包裝這兩盒牛奶,才能有效的節約包裝紙呢?(接口處不計)
情景二:若小明買了4盒牛奶,收營員又該怎樣包才能節約包裝紙?(接口處不計)
在情景引導之下,教師可以將“包裝學問”的活動探究要求及步驟羅列出來,以引導學生有效地展開探究,具體如下:
1.擺:有幾種包裝方法,擺一擺。
2.算:算出每種包裝方法的表面積。
3.議:討論怎樣包最節約包裝紙。
4.示:匯報及展示各自研究的成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微課技術的研究,將其與數學課程知識聯系起來,利用微課技術的導入功能,開展數學課程知識的教學研究,是實現先進微課教學技術與數學課程教學相互融合的一個有效途徑,促使數學課程教學變得有趣而有意義。
參考文獻:
[1]羅淑賢.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讀寫算,2021,9(12):17-17.
[2]旦吉.基于微課的小學數學課堂導入探究[J].科學咨詢,2020,3(36):10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