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育英
【摘要】素質教育的持續推進,使得當下美術、音樂等課程的重要性逐步提升。音樂是小學階段的一門基礎性課程,該課程深受小學生們的喜愛,其對于提升小學生節奏感以及審美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音樂教學中,對小學生的節奏訓練必不可少,因為節奏訓練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深入的了解音樂,而且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們的音樂基礎和藝術氣息。
【關鍵詞】小學音樂;節奏感;策略
引言:在小學教育階段,小學生接受音樂的熏陶,不但能獲得良好的思想情感教育,而且能提升音樂素養和藝術修為。節奏是構成音樂的重要元素,也是小學生音樂學習必須掌握的重點。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節奏訓練,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桎梏,激發小學生的音樂興趣,提高小學生的鑒賞能力和表現能力,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巧設課堂游戲,加強節奏訓練
小學生的年齡普遍較小,仍處于求知欲強、玩心重的階段,所以晦澀難懂的樂理很難激起他們的興趣,特別是教材中有許多小學生聞所未聞的專業用語。因此通過一定量的節奏訓練來開啟專業的、系統的音樂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一系列的課堂游戲來增強節奏訓練。在日常的音樂課堂教學中,小學音樂教師要善于利用小學生求知欲強、好玩、好動這。一特點,并且在課前對教材內容充分的了解;以教材為根本并根據班內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將課堂游戲融入課堂教學、融入節奏訓練。讓學生在游戲中高效的學習音樂知識,把握音樂節奏,感受音樂的強大魅力。另外,所謂的游戲并不是學生日常接觸的那類游戲,音樂中針對節奏訓練而設計的游戲與生活中的游戲有所不同,它是培養學生們音樂素養的一種重要工具。
例如,在音樂教學中廣為流傳的奧爾夫教學法。接下來筆者重點講解這一節奏訓練方法,在奧爾夫教學法中,教師將班內的同學分成數個小組,多數以四人為一組,然后教師在課堂播放一些音頻、視頻或者教師自己產生一些節奏,讓學生跟著教師或多媒體所指示的節奏進行拍手、跺腳或者輕敲桌子等。除了跟著節奏走,感受音調律動外還可以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模仿一些事物的聲音,例如火車頭“嗚嗚嗚。。。。。?!钡穆曇艋蛘邥r鐘“滴答滴答的聲音,還有馬兒走路“噠噠。。?!钡穆曇舻?。通過聲帶模擬的小游戲讓學生對節奏訓練有一定的了解,進而在進行專業系統的音樂教學。
二、通過肢體語言,讓學生體驗音樂節奏感
對于人類而言,表達情感的方式有很多種,有些是語言上的表達,也有一些是肢體上的表達。在音樂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感,實際上也可以聯系肢體語言,通過肢體和節奏緊密連接,讓學生感知音樂的節奏。對于當下的小學生而言,雖然年齡較小智力水平并不高,但是其在肢體語言方面的表達并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個體會通過節奏自動地進行肢體的反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地進行引導,繼而加深學生對音樂節奏的記憶,提升學生的音樂節奏感。例如在學習《捉迷藏》這一內容時,需要讓學生體會其中擬人化的色彩,感受其中歡快的情緒,了解“強弱弱”三拍子節奏感。教師可以將這三拍子和肢體語言結合在一起,通過拍手、拍肩、拍肩的方式,邊聆聽邊做動作,感受這首歌曲的節奏感。學生第一次聆聽時,做出肢體往往是不協調的,但是教師不要干涉,這是學生在自我摸索的過程。在學生能夠用肢體表達出三拍子的強弱節奏感之后,教師則可以將手展現節奏,轉變為小腳,讓學生再去聆聽和感受。最后再以2人為一組,跟隨音樂進行律動,比如第一個拍子的時候,雙方擊掌,二三兩個拍子時各自進行擊掌?;谥w語言和音樂的節奏感相連,提升了課堂的活躍度,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
三、利用多種媒介,加強節奏訓練
從某種意義上理解音樂,音樂是一種藝術的表達方式,類似人用聲音、肢體去表達內心的情感和活。動,音樂也是一種不同于說話、動作的藝術表達方式。因為音樂是有節奏的,小學音樂教師可以有效地利用語言中存在的節奏感來增強學生們對節奏的認識和音樂的理解,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擬聲詞和句子來配合不同的手勢或者腳部動作,像是根據某首歌曲的節奏擊掌、跺腳或者輕敲桌子等,將歌曲的節奏和學生的動作結合在一起;上述方式不僅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而且能夠增強學生對節奏的理解,使節奏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行之有效。
四、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引導學生感知音樂節奏感
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感,需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只有調動學生的興趣,才能夠提升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熱情。但是就當下的小學生而言,年齡較小,心智也并不成熟,對于學習并不主動。加之音樂這門課程在小學階段的地位并不高,教師和家長對音樂這門課程的重視度不夠,也導致了學生對音樂產生了一種輕視。在課堂中完全是憑借自身的喜好進行音樂課程的學習,基于此音樂教師一定要轉變傳統教學理念,避免出現過于的理論或者是抽象類的知識。尤其是在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感時,更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融入一些節奏感較強的音樂,再借助多媒體的力量,引發學生的探究和思考。例如在學習《我是草原小牧民》,這是一首以內蒙古民歌音調作為素材進行創作的兒童類歌曲,其旋律是非常明快的,節奏也比較跳躍,有一種舞蹈性質,在聽取該首歌曲時會有一種喜悅之情。整個歌曲是2/4拍,句首以及句尾幾乎使用的是八度跳進,展現了小牧民拿著揚鞭的歡快形象。在第三樂句上節奏使用了八分休止符,表現了對家鄉的贊美。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知這首音樂的節奏感,教師可以制作和音樂相匹配的視頻,比如手拿揚鞭多自豪,就要出現一個小牧民拿著羊鞭的畫面,讓學生邊聽便感知其畫面,了解其節奏感?;谶@種方式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感,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會大大提升,音樂教學的效率也會更高。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用節奏訓練,可以有效提升小學生的音樂水平和音樂素養,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鄧美霞.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小學音樂節奏訓練教學探討[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24):56-57.
[2]董玉萍.小學音樂課堂中的節奏訓練方法淺談[J].課程教育研究,2019(50):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