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教育改革的時代背景下,我國根據個人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就目前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核心素養的理念,對教學的核心素養目標進行了明確。習題是課堂鞏固的重要方式,而習題講解能根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建立新的教育體系,通過有組織性的開展分組討論教學,提升學生在一個時間段內的教學效率,可以通過三到五個專項習題,讓學生集中提升某項物理習題素養,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文章以核心素養理念下,如何以物理習題開展課程教學進行重點闡述。從注重三維發展,擴展解題的基本途徑以及發揮學生在學習之中的主體作用等三個方面展開深入分析,以求進一步提升核心素養下高中物理課程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高中物理;核心素養;習題教學質量
當前時代背景之下,我國學校教育重點也發生了一定變化,開始從單純追求成績轉變至以科學教育手段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方向。眾所周知,高中是人一生當中接受教育的關鍵階段,此階段對于學生自身自主學習能力提升以及思維模式的轉變都會起到關鍵作用,而如何利用好物理學科重要組成部分的習題,并且通過習題來更好的提升高中物理課程教學的質量與效率,已經成為高中物理教師必須要研究的重點之一。為了能夠更好地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滲透學科核心素養,高中的物理教師必須要扭轉自己的教學觀念,通過教學方式的調整來保證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夠得到有效提升。
作為高中物理教師,當前的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必須要以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為前提,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開展必要的習題教學,使學生能夠更好的體會到習題在物理課程中的價值,來達到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目標。當然,教師在習題教學過程當中必須要做好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善于發現學生在解題過程當中的不足,并且針對性的給予學生有效的輔導,以此來促使學生進步。文章基于高中物理習題教學為經驗,探討在習題教學中如何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達成課堂學習任務。下面文章根據學科核心素養的背景對高中物理習題教學展開探討。
一、 以三維發展提升物理習題時效性
作為高中物理教師在進行習題設計時,必須要充分重視三維發展的重要性。以此來達到提升高中物理習題時效性的目的。三維發展,即“舉一反三”,作為教師必須要以有效的方式引導學生通過以習題的解題技巧作為出發點來展開進一步延伸,幫助學生提升自身思維轉變能力。作為教師在物理課程教學過程中應以啟發式教學為主,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自己解決習題的感受,以此來更好地激發其對于習題解答的探索與求知欲望,最終達到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外,在習題解題過程當中必須要加強對于解題方法與過程的訓練,通過讓學生對于解題的過程展開系統分析,提升習題教學質量。
例如,高中物理必修一中的“速度和加速度”一課,為了達到習題教學的目的,作為物理教師必須在課前列出一些與本課程相關的習題,在出題前,教師必須要吃透速度與加速度的特征與基本原理,通過精心組織來為學生列出不同類型的課堂習題。比如:一個物塊從某一斜面上滑落,或者小車在一個斜坡行駛過程作為實例,來求物體以及小車的加速度值。同時,在習題創設的過程當中作為教師必須要適當的出一些含有隱藏信息的習題,通過此種方式來達到培養學生自身三維發展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自身對于相關物理知識的掌握以及在生活實際當中的應用,最終達到提升高中學生物理學科素養之目的。其實很多高中物理習題考查目的非常明確。正如上面加速度的習題,加速度方面概念要在題目中呈現必然要涉及這節課的知識,顯然是需要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在題目中找出速度、加速度的概念的區分之處,在習題中再次認識加速度的相關知識。
在當前高中物理教學中,選擇的習題要符合當前新高考考試要求,符合考試落實學科素養需求。教師不宜過度地讓學生訓練重復試題,而是需要引導學生如何在試題中舉一反三,注重梳理習題講解中運用到的方法與技巧,讓學生能在物理習題中收獲基本的物理知識與物理思維,從而提升物理習題的解析能力。
二、 以擴展解題思路來幫助學生思維拓展
作為高中物理教師,要想更好的提升習題教學的質量,必須要在習題教學過程當中以有效手段來擴展解題的思路,進而達到培養學生自身知識遷移與思維轉變能力的目的。通過系統講解一道習題的不同解題方式,來幫助學生進一步發散思維,進而培養學生自身的自主探究精神。作為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應有意引導學生從多種不同的角度來進行同一問題的分析,逐步養成以巧思解決習題的良好習慣。
例如,高中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一課,教師在完成相關理論知識的教授之后,可以引導學生解這樣一道習題:如圖1所示,一塊質量為M,長為L的均質長木板放在很長的光滑水平桌面上,板的左端有一質量為m的小物體(可視為質點),物體上連接一根很長的細繩,細繩跨過位于桌邊的定滑輪。某人以恒定的速率v向下拉繩,物體最多只能到達板的中點,已知整個過程板的右端都不會到達桌邊定滑輪處。試求:(1)當物體剛達木板中點時木板的位移;(2)求m與M之間摩擦因數;(3)若木板與桌面之間有摩擦,為使物體能達到板的右端,板與桌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應滿足什么條件?
這道題對培養學生自身的思維能力而言具備相當的代表性,而且具備相對較強的靈活性,在實際解題過程當中教師可以此題為重點來引導學生針對習題展開有效的閱讀以及分析,并且通過多個角度來展開具體探討,以此來幫助學生進一步靈活自身的思維。除此之外,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還可以將習題進行一定的變形,變形題:桌面上有一塊平整的木板,在這塊木板上面,放置一個靜止的圓盤,將其移動至整個木板的中間位置,并且保持木板的一個邊與桌面完全的重合,當前圓盤與模板以及圓盤與桌面的動摩擦因數分別為μa以及μb,如果使用恒定不變的加速度來將木板從桌面之上迅速的抽離,此過程當中加速度的方向始終垂直于桌面。此時,要想保證圓盤能夠在桌面上滑落則加速度需要什么樣的條件?
增加變形題不是簡單的增加學習量,而是以此鞏固同類研究,還旨在培養學生自身創新意識,通過引發學生自身對于習題的思考以及探索,力求將習題當中的內容與自身的生活實際進行充分結合,提升學生實際生活的經驗,最終達到擴展學生解題思路的目的。高中物理大部分試題都是在原題或者經典試題上改編過來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原題進行適當的改編或者修改部分題目范圍等要素,讓學生在原題與變形題之間尋找它們之間的關系,讓學生能靈活拓展學習思維,提升原題的教學研究價值。
三、 以教育思想加強學生教輔指導能力
作為高中物理教師,必須要善于將新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學思想融入至課程教學當中,比如教師在物理課程教學過程當中可以將信息技術融入課程之中,通過信息技術將課程內容加工成課件,進而提升學生對于課程直觀感受,并且能夠重點突出習題之中的難點與重點,更好地輔助學生提取常規習題之中所包含的關鍵信息,通過將習題以及已學的相關內容進行充分融合,最終達到提升解題效率的目的。當然,高中物理課堂必須要始終以學生作為主體,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融入其中,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來進行生活情境的創設,從而達到提升學生主動分析問題的能力。
例如,高中物理必修一“力的分解”一課的學習過程當中,作為教師可以提前制作多媒體課件,通過課件來系統的闡述物體的重力分解問題,之后可以提出如下習題:將一個物體靜止放置于一定角度的斜面之上,物體本身會產生重力作用,但是物體沒有移動,這是因為什么原因?通過這道題目可以針對力的分解問題展開進一步的鞏固,通過為學生營造更加生動的生活情景,使學生能夠自主結合與之相關的知識來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之后,教師可以將整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分組,并且要求學生通過分組的形式來針對力分解習題的相關解題技巧進行研討以及小組分析,從而幫助學生提升對于物理原理的理解,最終達到提升教學效果以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當前高考物理試題大部分都是源于生活情境的,教師在物理習題解析中,要引導學生從生活情境理解中去看待平時的物理試題練習,引導學生在物理習題情境中分析物理現象、物理事物。諸如,2020年全國Ⅰ卷第24題以我國自主研制的運-20重型運輸機為情境,考查學生運用新信息和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全國Ⅰ卷第16題以表演蕩秋千為情境,考查學生對牛頓第二定律、圓周運動規律的理解和應用,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運動,樹立強健體魄的意識。全國Ⅱ卷第17題以CT掃描機中X射線產生為情境,考查學生對帶電粒子在磁場中運動規律的理解。全國Ⅲ卷第16題以我國“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成功著陸為背景,考查學生對萬有引力定律的簡單應用。全國Ⅱ卷第18題以海水中富含氘核的聚變反應為情境,考查學生對聚變反應等概念的理解,加強學生對清潔能源應用前景的了解。
脫離生活實際的物理習題是沒有多大意義的考題,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坦然面對當前的物理習題,讓學生遇到源于生活實際的物理習題不會害怕,要有坦然面對的心理。當然,最重要需要認識到這些生活情境與物理知識、能力、思維考查的關系,并能根據實際情況去剖析出來,讓物理考查知識能一目了然的呈現在學生面前。
綜上所述,高中物理課程學習中,習題講解教學具備十分重要的意義與作用,其不僅能夠很好的幫助學生通過訓練的方式來鞏固所學知識,提升學生自身的思維運用能力,而且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學生與教師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溝通與交流,進而更好地幫助學生在交流以及總結的過程當中發現自身所存在的問題,完善知識結構,擴展學習的視野。
參考文獻:
[1]彭柱敏.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物理開放式教學實施策略研究[J].名師在線,2020(3).
[2]譚康,張成清.“研學后教”理念下高中物理習題課教學課前備課:以粵教版物理選修3-1“帶電粒子在電場磁場中的運動”為例[J].湖南中學物理,2019(11).
[3]葛為民.高中物理習題教學促使核心素養落地生根[J].湖南中學物理,2019(11).
[4]李道恒,楊克燦,王小蘭.2017版全國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解讀[J].課程教育研究,2019(45).
作者簡介:楊華國,福建省龍巖市,福建省連城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