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佳義
摘要:當前小學英語詞匯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高耗低效的現象,學生學習被動,學習負擔重。經過不斷學習與實踐探索,筆者認為“教-學-評一致”是一種有效教學,而評價任務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關鍵。因此,筆者試圖通過優化評價任務的設計與實施,來改進詞匯課堂的教與學,從而讓詞匯課堂走向實效,綻放出絢麗的生命之花。
關鍵詞:小學英語;let’s learn教學;評價任務實效性
一、反思催生研究
緣起于區優秀課例評比活動
2020年區優秀課例評比活動是按自薦的優秀課例錄制一節時長為40分鐘的視頻課。對此,校教導處給我選擇的上課內容為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A部分詞匯課。拿到這樣的比賽內容,內心真的是非常忐忑,因為目前詞匯教學推崇“語篇意識”的教學理念和“整體呈現、快速推進;多輪滾動、注重復現”的教學新模式,但上課課時的教材內容就4個單詞和兩個句型,如何才能讓該節詞匯課堂走向豐盈、實效呢?
經歷了幾輪試教和集體磨課,我對比前后的教學設計,發現評價任務設計與實施的優化能確實增強詞匯課堂教學的實效,創造出一個學生思維活躍、樂于合作、能夠主動參與其中,并且學習目標一一落實的課堂。
自此,便開始了對提高小學英語詞匯課堂評價任務實效性的探索與實踐。
二、研究現狀
當前小學英語詞匯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高耗低效的現象,學生學習被動,學習負擔重。因此,提升小學英語詞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刻不容緩。小學英語課,較之其他學科,其課堂教學有它的特殊性,但其教學的有效性仍應是排在首位的。有效教學的唯一證據在于學習目標的達成,在于學生學會了什么。評價任務是用以檢測學習目標達成與否的學習活動。因此,評價任務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關鍵。而設計出具有實效性的評價任務并正確實施是十分復雜的。
現實教學中存在如下問題:
(一)未基于學習目標,指向隨意
評價任務是為了完成學習目標而進行的學習活動。而在目前小學英語詞匯課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并未重視評價任務對目標達成的作用,設計的評價任務與教學內容和學習目標關系不緊密,甚至毫無關聯。脫離學習目標的評價任務是低效甚至無效的,“填補了時間上的空白”,是無法落實學習目標的。
(二)無契合評價標準,描述模糊
有教師設計的評價任務描述模糊,對此學生反應茫然,不清楚應該做些什么、怎么做,因此課堂上教師時不時“補充說明”,有的評價任務,由于其評價標準過于簡單籠統,導致學生不清楚最后要做到怎樣才算好,因此,也就無法達到衡量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
(三)未得到科學落實,處理粗糙
評價任務只有得到科學地安排,才能發揮其實效。教學活動的設計,其實就是安排評價任務。可是,有些教師沒有明白究竟怎樣安排評價任務,導致固化的教學模式下,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熱情不高,進而導致教學的低效性。
三、提高小學英語詞匯課堂評價任務實效性的對策
那么,如何提高小學英語詞匯課堂評價任務的有效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呢?筆者將結合小學英語PEP教材中let’s learn版塊的教學案例片段,從評價任務的設計與實施的角度來探究小學英語詞匯課堂評價任務的實效性。
(一)基于學習目標,匹配評價任務
只有指向學習目標的評價任務才是有效的。因此,我們要在制定學習目標后,認真思考評價任務與學習目標的對應關系,著手設計與之相匹配的評價任務。
只要有教學目標,就必須要有與之對應的評價任務。既然設計中有“了解彩虹的顏色組成”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就必須確保評價任務與該學習目標相匹配,才能使評價任務為目標服務,才能讓學生更好地達成目標,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明晰評價任務,明確評價標準
基于學習目標匹配的評價任務,務必讓學生清楚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怎樣才算好。基于此,在設計評價任務時,我們要切實做到如下兩點:
1. 任務描述要清晰
基于學生立場,采用學生能懂的語言對評價任務進行描述,學生就能清楚地了解學習任務,就能避免由于評價任務不清晰,教師一次次地中止活動來進行“補充說明”的情況發生,從而保證了評價任務地有效開展,真正起到導學的作用。
調整后的評價任務較之之前的評價任務,把任務一分為二,一個是畫一畫,一個則為說一說。并且明確告訴學生可以“涂上喜歡的顏色”,放手學生,為學生打開了思維空間;“輪流”較之“相互”在時間安排上也更為清晰;給予了活動以時間調控。綜上,調整后的任務描述更為清晰、具體、明確,也更易執行,學生參與度提高,課堂效果收效明顯。
2. 評價標準要詳細
評價標準詳細、可測,才能指導學生的學習,讓學生指導“做好何種程度才算好”;評價標準詳細、可測,評價任務才能準確采集、分析、反饋學生學習信息,評價者才能準確衡量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一句話,詳細的評價標準,才能真正做到“促學”。
參考詳細、可測的評價標準,學生清楚知道可以從哪幾方面努力才能把任務完成好,當然也就能自覺參與課堂。教師或同學在評價時,也能一一給予反饋,課堂互動性增強。所以,設定契合的評價標準,方能將評價真正融入教學中。
(三)設計教學活動,提供支持反饋
設計好了評價任務,接下來就是怎么安排落實了。教學設計就是安排評價任務。評價任務的安排,需要考慮下面三個問題:
1. 科學設計教學活動,落實評價任務
只有設計和使用與學生語言學習規律、實際水平、年齡特點等相符的評價任務,才能收集到真實的學習信息。教師在根據評價任務設計教學活動時,應關注學生,關注課堂,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活動形式,從不同的角度設計教學活動,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1)基于語言學習規律,注重多樣性
對學生的課堂評價主要是通過機械朗讀、拼寫記憶的方式進行,方式單一,學生不愿參與。教師要基于語言學習規律,借助靈活多變的教學活動,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興趣和動機,有了興趣的驅動,即使任務難度大,學生也能主動克服困難完成任務。
多樣化的活動給了學生更多的體驗、實踐、參與語言學習的機會,也能更好吸引學生的注意,增加他們主動參與的熱情,課堂質量顯著提高。
(2)基于學生個體差異,關注層次性
教師要分析學情,研究不同基礎學生的學習能力,研究不同基礎學生的學習能力,設計不同層次的評價任務,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如此,同一任務既面向全體,又兼顧了不同層次的學生,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活動,獲得進步。該活動切實踐行了有效教學,提高了全體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課堂氣氛和效果可想而知。
(3)基于學生年齡特點,突出趣味性
小學生天性好動,樂于參與活動,教師需要在課堂上把學生多種感官調動起來,讓他們眼睛在看,耳朵在聽,嘴巴在說,身體在動。只有學習任務有趣,才能有效促進學生積極學習,主動參與,提高興趣,減少學習的枯燥感,才能使其持久地對學習內容保持興趣。
學生通過扮一扮,演一演,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被充分地調動,從這么準確順暢的輸出可以直觀地看到課堂效果是非常有效的。
(4)基于學生生活經驗,力求真實性
要引導學生全身心地參與評價任務,既要有認知與行為的參與,又要有思維和情感的參與。如此,就需要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回歸學生真實生活,創設力求真實的語言環境。
正是由于教學活動來自于生活中的“真實場景”,是基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語言,不僅能更有效地學習詞匯,而且能在學習中更好地體驗生活,感悟生活。
2. 有效組織教學活動,落實評價任務
(1)借助指令語,優化任務開展
任務的開展,首先必須依借教師的指令語。教師可以借助精心設計的指令語,就能適當降低任務難度,突出詞匯課單詞目標重點,助推任務有效開展,避免不必要的耗時耗力。教師必須借助難度適當的指令語,優化任務,助力有效教學。
(2)借助示范,助推任務落實
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要提供必要的幫助與支持。在提出清晰的指令后,教師還需提供必要的示范。示范能給學生提供一個范例參考,進一步明確了任務要求,有利于評價任務的落實。示范可以是師生示范,也可以是生生示范。
如果沒有示范或示范不到位,學生稀里糊涂進行活動,最終任務往往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相反,如果示范到位,學生因為有了直觀的任務感受,接下來任務的落實就變得自然、順暢。
(3)借助新技術,調控任務落實
開展任務的時候,通過運用新技術,教師能有效地把控任務節奏,學生能在規定時間里進行高效的學習,從而使任務能及時推進。這樣,學生不用因為時間太多,分散注意;也不會因為時間不夠,遲遲不肯結束任務。
借助希沃白板這個倒計時功能,學生在開展任務的時候,更有緊迫感,學習更加專注;教師也能很好地把控任務節奏,更好的進行個別指導。有效地改善了教與學。
3. 及時運用評價反饋,促進學生學習
課堂評價任務的目的不僅是了解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情況,更重要的是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幫助他們分析原因,尋找解決對策,從而促進其學習。那么教師就要及時運用具體的評價反饋,具體直觀地給學生提出指導性意見,使學生能有目的地對自己的學習做出調整。
四、結束語
在英語詞匯教學課堂中關注評價活動的實效性不僅能改變英語課堂機械操練的現狀,也能促進學生綜合語言素養的提高。教師要了解學生,從學生的需要出發,要深挖教材,從教材的目標出發,然后從評價活動的設計與實施兩方面來關注詞匯課評價活動的實效性,切實提高學生學習詞匯的學習效果,從而讓詞匯課走向實效、豐盈,綻放出絢麗的生命之花。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楊素霞.英語課堂評價任務設計的問題與優化思路[J].小學英語教與學,2019(05)
[3]楊素霞. 英語課堂評價任務設計的問題與優化思路[J]. 小學英語教與學,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