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惠芳
摘要:新課程改革標準的出現,小學語文這門學科要優化自己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錘煉。傳統的小學語文的教學理念已經沒有辦法滿足新課程改革標準的要求,所以教師需要在眾多新理念中找到適合學生學習的模式。而主題閱讀的出現,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教師需要有效分析,合理運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主題閱讀;實踐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之一,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而主題閱讀的出現可以將學生所學的知識與課外閱讀相融合,通過多個文本之間的對比來突出主題,使得學生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所以教師在開展主題閱讀教學時,將其應用到小學語文閱讀中,可以有效地開展閱讀活動。
一、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教學策略的優勢
主題閱讀教學的出現,簡單來說就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成為一個引領者的角色,讓學生在課堂上發揮主觀能動性,而教師最為主要的是引領學生進行學習。其實主題閱讀教學的出現對于教師的專業能力有一定的要求的。要求在教學的環節中不要只局限在教材,而是將所有相關的內容都整合在一起,為學生展開豐富多彩的課堂。
而主題閱讀的優勢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主題閱讀教學可以有效地提高整節課的教學效率。教師在開展閱讀時會搜索大量的材料,進行詳細的整合。當學生在學習這一內容,可以了解本章節所出現的重難點。更為主要的是與之相類似的知識點串聯后,學生會理解其它知識點的答題方式,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著極大的幫助性作用:其次,主題閱讀的出現有利于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其實,教師在課前會針對所開展的內容進行教學的設計,所以這一過程中整個課堂會按照教學流程進行演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這一過程中會得到鍛煉;最后,主題閱讀教學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印象。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都要理論與實踐相融合,如果學生對所學內容印象不深,那么學生的能力難以得到提升。
二、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教學策略的實踐探究
(一)多讀少講,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
多讀少講的出現是指教師在教學的活動中,讓學生多去讀一讀,教師在課堂上少說一些內容,整個課堂的主動權由學生掌握。這樣既可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可以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感受到作者所表達的真情實感。而在課堂上為了可以提高閱讀能力,教師在組織課堂的教學活動時一般情況下可以采用多讀少講。
比如說:課堂上教師在為學生講述《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內容。由于課文中展現了不同人物,而且用語言和動作也展現出了人物的性格,大部分學生在閱讀時對于故事都有著濃厚的興趣,而且當學生切身體驗的過程中會不自覺的感受到小女孩悲傷的氛圍。這個時候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對當時所出現的場景進行演繹,讓學生分角色朗讀的方式,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在課堂上加以展現。而且要讓學生讀完之后去想象一下小女孩兒的人物擁有著什么樣的性格特點,如果你是當時的小女孩,你會怎么做?通過這類問題的出現讓學生能夠不斷地通過閱讀,形成語感,從而感受到作者所寄予人物身上的真情實感,更好地理解文章。
(二)小組合作,設計開放課堂
新課程改革標準背景下,教師需要將語文本學生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就像一位教學家曾經這樣說過:合作的重要性就是讓學生在合作時能力得到提升,意識到合作的重要含義。因此,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師就要發揮出合作的價值,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不同層次的劃分,讓學生能夠在小組活動中實現思維的碰撞。
比如說: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教授《大自然的聲音》《帶刺的朋友》這一單元的內容。這一單元都是以自然為中心,指引著學生去熱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對此,教師在組織活動時可以將該單元的內容放到一起,引領學生進行閱讀,而且要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深入的理解閱讀中的真情實感:大自然的聲音都有哪些呢?這些聲音是如何形成的?讓學生在教師問題的驅使下品讀文章,指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感受到作者所表達的真情實感。每一個學生的想法都會有所不同,在學生思維碰撞的過程中才可以真正地理解文本的含義所在,從而實現高效率閱讀。
(三)類比閱讀,學有所得
教師在主題開展的過程中,雖然選擇的文本都是比較類似的,但是細節上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要求,學生能夠真正地理解文本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也要注意差異性,一定要學生去談論不同的內容。而且讓學生利用比較的形式加深對文本的理解,這樣才可以讓學生參與到整個課堂內,通過差異性來理解文本的深刻內涵。
比如說: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講述《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這篇課文的出現表達了作者對于季節的喜愛,但是在刻畫的過程、描述的過程、作者所運用的方式卻別具一格。教師可以組織教學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對文章中所描述的內容進行細致思考,理解作者所描述的角度和方法與以往有何不同,在表達情感上又有什么樣的差異性?通過這樣的對比,學生不僅能夠充分的理解課堂所講內容,更可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其中,積累寫作方法,從而為之后的寫作奠定基礎。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活動時要以新課程改革標準的要求為主,組織開展閱讀活動。盡可能實現多樣化的方案,將主動課堂歸還學生,展現一個開放的課堂,或許這樣的模式才可以真正的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能夠學有所獲。
參考文獻:
[1]徐潔萍.小學語文主題拓展閱讀教學實踐[J].江蘇教育研究,2021(11):61-63.DOI:10.13696/j.cnki.jer1673-9094.2021.1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