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丹妮
【摘要】課程標準指出“推理是數學的基本思維方式,推理能力的發展應貫穿于數學學習的整個過程中。”本文針對推理教學的重點,圍繞樂想、樂說進行探究,使學生體驗思維碰撞之樂、感受推理學習之樂、收獲合作探究之樂。
【關鍵詞】數學思想;數獨;學習興趣
數學思想是數學知識的靈魂支柱,是建立數學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指揮官”。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數學廣角”滲透了豐富的數學思想,如何在小學二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滲透推理的數學思想,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本文以《數獨》為例,談一談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落實推理的數學思想,打造“快樂”課堂。
一、教學過程描述
(一)活動一:歷歷在目引“聯想”,搭建“樂學”課堂
課件出示完整的四宮數獨盤面和游戲規則,并請學生認真閱讀題中的文字信息和表格信息,在“說一說你能知道什么?”這個環節從學生的認知起點處提問,讓學生愉悅學習,有話可說。引導學生將文字和表格兩者結合全面觀察,了解數獨游戲的規則和常用名詞,此環節關注學生原有認知經驗,搭建知識聯系的橋梁。
(二)活動二:層層遞進會“推想”,實現“樂說”課堂
1.有“猜想”才“想”樂說
先出示例題,請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內說一說“可以馬上確定哪個空格里的數?為什么?”之后小組長根據成員意見填寫空格中的數。通過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只有點燃了學生思考的熱情才能激發學生想說的欲望,只有想清楚了才能說得明白。學生小組內嘗試用“因為……所以……”表述推理的過程,此環節注重培養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的條理性,實質上是思維品質的提升。
2.會“預想”才“敢”樂說
請“小老師”上臺說說“我能最先確定哪個空格里的數”,營造上臺“演講”的儀式感,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越來越敢于表達,越來越樂于表現。通過“小老師”的解說活動,引出“從單行、單列、單宮的唯一數開始推理”是一種“有序思考”的方法,雖然這只是一種線性的思考,但能為下一環節“塊狀思維”做鋪墊。
3.勤“延想”才“能”樂說
通過問題“剩下空格里的數又該怎么填呢?你的判斷依據是什么?”引發學生積極思考還可以同時關注行、列、宮,從而確定剩下空格里的數。以問題引領學生思考,為學生提供思考的方向和方法,學生的體驗和感悟得到提升,才能言無不盡。引導學生重視全方位思考,形成塊狀思維,從而展開有效的推理過程,引起學生想要解決數學問題的好奇心。
4.善“回想”才“會”樂說
引導學生回想“前后兩次填寫空格里的數有什么不同?”學生在回顧中,一次次對比深化解題策略的異同,學生越來越會說,說得越來越好。兩種思維的變化,既能幫助學生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又能進一步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活動三:環環相扣惹“追想”,成就“樂思”課堂
利用數學游戲“你最想解開哪個空格里的數呢?為什么?”(如圖1)培養學生樂于思考,善于思辨的品質,讓課堂真正成為“樂思”的主陣地。此環節通過“小老師”與“學生”間的互動,運用先設問,后反問,再追問的提問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用清晰的數學語言表達,還能培養學生勤于反思的學習習慣。
二、教學設想介紹
(一)“樂創”就是會“想方設法”育素養
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明白由易到難思考問題的原則,并知道上一步推理出的結果是下一步思考的依據。在小組合作互聽、互說、互學的活動中體驗推理的過程,培養學生“樂創”的思維方式。
(二)“樂研”就是能“思前想后”顯過程
前三稿筆者用了三道由易到難的闖關練習(如圖2),先教學生三種解題方法再進行練習。雖然學生能快速運用三種方法解答空格里的數,但這樣的設計學生的認知沖突、推理能力、數學素養得不到本質的提升。所以第四稿將整個教學的主線調整成“理解題意——分析解答——回顧反思”,這樣的教學結構主線更加清晰,學生在反復嘗試的過程中學會解數獨的策略。
(三)“樂動”就是要“左思右想”會表達
筆者巧妙運用多媒體工具,將“談收獲”換成“換取信息”的游戲練習,通過“問”“答”“評”多種形式的“說”,幫助學生突破“說”的難點。
學生從動腦思考過渡到有條理地闡述推理過程,思維實現了從一維到多維的飛躍,“想”是數學學習的方法,“說”是在想的基礎上更深層次的表達。整節課的教學活動,處處滲透數學思想,讓學生充分開動了腦筋。
【參考文獻】
[1]盛維剛. 玩數獨 學數學——淺析數獨在小學數學中的教學與應用[J]. 教育革新,2019(03):62.
[2]李國娟. 借“數獨”穿針引線,促思維走向多維——“推理”教學的再思考[J].中小學數學(小學版),2018(Z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