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興艷
摘 要:語文教學中,口語交際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而當前農村小學語文教師也清楚地意識到口語交際課的重要性。如何上好口語交際課,發揮口語交際課功能作用,怎樣使學生有序表達,為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找準切入點,創設寬松、愉悅的交際環境,讓學生創造性地說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一定會不斷提高,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口語交際;興趣;氛圍;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口語的目標是:具有日常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和交流,初步學會文明的地進行人際溝通與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而口語交際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一門全新的課程。它與過去的聽話、說話教學有著明顯的區別。它是憑借聽、說進行交流、溝通,傳遞信息、聯絡感情、處理問題。它注重培養學生的人際交流能力、應對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及合作精神。農村小學語文教師也清楚地意識到口語交際課的重要性,然而如何上好口語交際課,老師們卻束手無策。現行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口語交際課在語文教學中占據著怎樣的位置?發揮了他多少本應該具有的功能呢?本學期,我們對怎樣使學生有序表達,實施口語交際”進行了專題研討,在活動中還與同事進行了探討,下面談談教學的一些做法與反思。
一、激起學生口語交際的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讓學生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口語交際課中的情境有兩種,一種是課堂情境,一種是類似于現實生活的情境,即把課堂設在生活中,或者把生活引進課堂里,后者就是我們所說的生活情境。面對高年級學生,具有挑戰性的生活化的交際情境,更能激起學生口語交際的興趣,促進他們語言能力的發展,提高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可愛的動物》這一單元時,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課,我就精心創設了一個具有挑戰性的生活交際情境,讓學生做一回主人,介紹自己家里的動物。課前我與學生一起收集相關的資料,面對這次挑戰,全班同學分成六組,各自行動,整合資料,找尋相應圖片,配上優美的文字解說,練習感情介紹……同學們個個忙得不亦樂乎。為了讓學生個個都有表現的機會,我讓每組的組長給組員分工,讓組內的每一個學生聲情并茂的介紹,加上幻燈片的演示,所有學生對我們這一單元內容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這次教學活動,既鍛煉了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又增加了學生對口語訓練的良好氛圍,激起了學生口語交際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合作能力,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二、營造口語交際氛圍
語文教學中,要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采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不必過多傳授口語交際知識。口語交際教學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單純“聽話”、“說話”練習,而是師生心靈間的對話與交流。只有營造輕松自如的交際氛圍,學生才能迫不及待地打開“話匣子”。本期我聽了我校老師執教的一節《橋下的垃圾》的口語交際課。他在課前將本校整潔、臟亂兩個方面的圖片拍下來制成幻燈片,課上伴隨問題創設情景予以展示,當問及學生看到了什么,學生個個搶著說;當展示整潔畫面,問及垃圾哪兒去了?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被老師引導完成了交際任務,整個過程顯得輕松自如、水到渠成。在整個交流過程中,我注意語言文字的訓練,注意鼓勵每個學生都參與交流活動,讓他們在實踐中積累語言,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鍛煉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拓展學生口語交際的空間
人的口語交際能力是在口語交流的實踐中逐漸形成的。《課程標準》中強調以貼近生活的話題或情境來展開口語交際活動,重視日常生活交際能力的培養,而不是傳授口語交際知識。教師要多多創造各種實踐的機會,為學生開拓口語交際的渠道,讓學生真正在生活中體驗,在生活中錘煉,從而達到自如運用語言的水平。又如第六冊語文課本中有口語交際讓學生“介紹家鄉”。我把一幅幅家鄉的山水畫、果園、田野、建筑、風情世俗等熟悉的畫面呈現于學生面前,學生個個眼前一亮,隨著教師的相機點撥,人人有話想說、有話可說,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話題到“家鄉的景”“家鄉的人”“家鄉的建筑”“家鄉的風情”小組中交流,然后每小組推薦一人,其他成員帶著本組交流成果分別到其他小組分享,這樣學生入情入境地進行口語交際,達到良好的訓練效果。為學生開拓了口語交際的渠道,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這節課收到了實效。
四、教給學生口語交際的方法
語文教學中,口語交際不能僅僅滿足于把話說明白,說清楚,還要自如得體,讓人聽起來順耳。這是一個人文明修養的體現。有些口語交際課上得熱熱鬧鬧,教師只重視內容,卻不管語言質量,語言習慣。學生在交際的過程中,出現用詞不當、病句、語言顛倒、語意不順暢等不準確、不規范的地方,我則引導學生評議、糾正。對重要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我則加以點評、強調。另外,我認為在口語交際中還要教會學生如何傾聽。現在的語文教學很注重對語言材料的積累和運用。
口語交際是一種很好的運用所積累的語言進行會話的語言學習方式,但前提是要讓學生學會“傾聽”。我覺得口語交際中“傾聽”的要素是:一是要注意儀態:眼睛要看著對方,這是尊重說話人的表現,不然說話人會認為你心不在焉;不要一聽到不同的意見就沉不住氣,隨意打斷對方的陳述;也不要因為自認為已經領會了對方的意圖而顯出不耐煩的樣子等等。二是要注意理解:要分析對方的話,正確理解對方所要表達的意思,并把它們記住,以便作出相應的回答。在口語交際的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關注學生良好的語言習慣的養成,想盡辦法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口語交際方法。
總之,在口語教學中,老師應培養和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多種切入點,創設寬松、愉悅的交際環境,讓學生創造性地說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一定會不斷提高,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探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策略[J].季學敏.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07)
[2]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對策思考[J].劉呂紅.家長.2021(08)
[3]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策略探析[J].任燕芳.考試周刊.202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