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星群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全面實施,全新的課程標準被應用到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中。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育,需要從實際出發,將課本中的理論與學生的個人行為、實際生活相結合。改革道德與法治課的作業形式,利用實踐性作業,促進學生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有效吸收,有助于保證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道德;法治;實踐;創新;吸收
前言:
在長期的教育過程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育不斷優化升級。越來越多的生活元素和社會元素,融入到道德與法治課本內容中。加強實踐性作業的設置,能夠提升學科本身的應用性,促進學生與學科內容互動,使教學過程更加有趣。積極探究實踐性作業的布置方式和布置重點,有助于構建高效的道德與法治課堂。
一、找好切入點,布置高質實踐性作業
實踐作業與傳統作業有相似之處,更有不同之處。與傳統作業相似的是,每一項實踐性作業都不可能涵蓋全部的學習內容。不同之處在于,實踐性作業形式更為創新,更受學生喜愛,能夠激發學生的知識鞏固興趣。作業設置的目的在于強化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讓學生在課堂之外利用個人時間更好的消化知識。實踐作業,無法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在確定實踐作業的切入點時,教師要明確教學的主題。從初中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圍繞學習內容的主題,梳理好重難點內容,讓實踐性作業最大程度上貼合課堂學習內容。在設計實踐性作業時,要考慮課堂內所學習的內容,更要關注學生的個人經歷以及可使用的實踐平臺。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讓實踐性作業的難易水平與學生個人學習水平相近。
像在講解“敬畏生命”這一節內容時,教師要在課堂中引導學生了解敬畏生命的原因和方法,促進學生正確處理與個人相關的生命問題。自覺珍愛個人與他人的生命,懂得生命至上的道理。這樣的教學內容,對很多學生的人生有指導性作用。將敬畏生命作為實踐性作業的主題,設計合理的實踐性任務,有助于學生通過課內學習主題,接觸更為豐富的相關知識。如果班級內的學生對生命相關的資訊感興趣,教師可以設置調查類的實踐性作業。讓學生利用互聯網平臺,在課下,圍繞“敬畏生命”尋找青少年階段敬畏生命或不敬畏生命的實際案例,對這些案例中的內容加以分析,提出自己的觀點。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借助敬畏生命的主題,組織一次辯論比賽。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看法選擇戰隊,利用課下時間完成相關素材的搜索。在下一次上課時,參與到辯論活動中來。這樣的實踐性作業,抓住了學生的興趣點,也緊密結合了課堂教學內容的主題。只有抓住實踐性作業的有效切入點,才能讓作業的設計為學生個人能力的提高而服務。
二、選好素材,布置高質實踐性作業
明確實踐性作業的主題,便明確了作業設置的大方向。在主題之下,選擇實踐性作業的素材,也是一門作業設置的科學。教師要結合初中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需求以及道德與法治學科要傳遞的正確價值觀念,收集不同的作業素材。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許多教師錯誤理解了創新的真實含義。在設置實踐性作業時,完全拋開教學內容,一味追求創新。將課外材料,作為實踐性作業的重點,這與實踐性作業設計的初衷是相悖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實踐性作業,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內內容。以充分尊重教材內容為前提,搜索與之相關的課外素材。讓學生結合實踐性作業中的素材與資料,積極思考,形成自己的見解。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本中的內容,在成人看來較為淺顯。但每一部分內容都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在傳遞正確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在選擇實踐性作業素材時,教師也要關注素材對初中學生的思想引導意義。
像在講解“悄悄變化的我”這一節內容時,教師要通過生理和心理常識的傳遞,讓學生了解青春期階段所存在的矛盾心理和展現出的心理特征。引導初中學生正確面對青春期階段的生理和心理變化,積極迎接全新成長階段的到來。針對這一主題選擇實踐性作業資源時,教師要關注初中學生在這一主題下的真實學習需求。將課本中提及但細節不夠充分的地方,以實踐性作業的方式彌補,有助于拓展學生思維,更能讓學生更精細的理解課本內容。在設置作業前,教師要準備好與青春期心理和生理變化的文字資料、圖片資料。將這些作為課后實踐作業的素材,引導學生在性別相同的小組內,完成相關內容的閱讀對比個人的變化。分享自己現在的心理狀態,大家共同傾訴個人煩惱,一起尋找解決的辦法,安全穩定地度過青春期。這樣的實踐作業,不僅實現了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目標,還讓學生的青春期煩惱得以解決,有助于學生健康成長。
三、明確重難點,布置高質實踐性作業
每一種形式的作業,都要主次分明,有重點,有指向。教師在課堂中傳授道德與法治知識,大多以內容目標和技能目標為指引,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而實踐性作業,則重在學生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價值觀的選擇。因此,實踐性作業的重點,應當放在學生的情感引導和態度轉變中,其次關注學生對學習知識和學習技能的鞏固。像在學習“在社會中成長”這一節內容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以豐富的社會生活情境為素材,共同探討社會問題與生活問題的正確處理方式,提升學生親社會的意識。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學生的道德與法治學習,不僅限于課堂內。課堂外的實踐活動,能夠讓學生切實體會到道德與法治學習內容的正確性,以及個人道德水平與法治觀念形成帶來的轉變。借助實踐性作業的布置,讓課堂教學過程發揮更大的指導作用,有利于道德與法治學科學習效果的優化。
參考文獻:
[1]石獻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實踐性作業探究[J].新課程,2021(6):207.
[2]沈林林.在新課標下基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實踐性作業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14(2):78.
[3]鄧曉毅.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實踐性作業分析[J].神州,2019(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