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雪清
【摘要】作為我國現階段教育的基本任務和目標,立德樹人是當前學校教育的重中之重。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完善,如何將立德樹人教育與互聯網有機結合,成為當前教育的一個中心課題。同時,基于當下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社會、學校對教師的教學要求也相對提高。這就要求教師立足于“互聯網+”的基礎上,實施立德教育的方法,使小學生思想素質得到全面提升,改善和幫助小學生建立健康的人格。
【關鍵詞】互聯網;立德樹人;德育
學校和家庭教育是當下學生接受教育的兩種主要途徑,它們對處于成長階段的學生的教育具有重要意義,甚至對學生的生活產生影響。可見,無論是校園還是家庭,都應該重視對小學生的教育,尤其是小學思想教育,從而實施“互聯網+”立德樹人的教育。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兩者的融合還存在一些不利的方面,很難徹底貫徹立德樹人的訓練方法。對此,教師要善于創新融合模式,積極推動兩者融合,讓兩者融合迸發無限威力,以促進兩者有效結合,發揮最大作用。
一、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家庭教育的融合現狀
從學校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家庭教育的融合狀況來說,學生在這兩方面的融合教育情況并不樂觀,其教學模式相對較為單一,并且在具體的教學中家庭與學校兩方面對學生的情況交流互動并不多,這導致學校無法知道學生在家庭中的具體情況,家長也不清楚學生在校園生活的情況。兩方面教育的無法融合,部分學生無法認真學習并取得進步。為此,學生的思想教育與家庭教育融合中的突出問題,應該仔細分析,找出原因,然后解決問題。
目前,小學生的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融合方面,主要是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學校教育模式過于簡單,受傳統模式多方面的影響,在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仍采用比較單一的教育模式,在這種情況下,課堂氣氛會比較沉悶,一些小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時經常昏昏欲睡,難以有效地學習相關知識。同時,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互聯網+”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普遍,但個別教師并未意識到這種教育方式的價值,仍然采用傳統的教育方式,其結果是小學思想政治教育發展滯后,這對小學生思想政治知識的提高和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極為不利。第二,立德樹人的意義是要弘揚以人為本的理念,提高學生素質,通過教育整合學生素質,培養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立德樹人教育的核心時期是小學。這個年齡段的學生還很稚嫩,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因此,為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完成立德樹人任務就顯得尤為緊迫,尤其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微信公眾號和在線教育應用的出現,我們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增加立德樹人教育的影響力,完成立德樹人的核心使命,在多方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立足“互聯網+”,落實立德樹人小學生德育與家庭教育的融合策略
1.加強校園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信息技術逐漸普及并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在教育行業中也逐漸演進。各中小學要加大對互聯網基礎設施的投入,實現互聯網技術與立德樹人教育的有效融合,用互聯網技術助力立德樹人教育。
2.提升教師的互聯網技術運用能力
在當下的時代發展步伐下,互聯網教育方式越來越普及。基于此,教師更要跟上時代的發展潮流,積極運用互聯網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但在運用互聯網教學能力時,首要注意的是,教師自身要提升對信息化教學軟件以及平臺的操作能力,適應當下信息化教學的發展潮流,跟上時代的發展速度,從而落實互聯網下的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真正培養全方面的綜合性人才。同時,幫助學生提高個人素質水平,為以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3.轉變教育模式
為了更好地跟進時代的腳步,教師應及時轉變自身的教育思想,將互聯網為基礎的立德樹人的教育思想貫徹落實在實際的教學生活當中,從而吸引學生樂于學習,主動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能力,改變以往的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讓思政教學具有教學活力。在教學中還要堅持公平、民主的教育思想,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過去,因為小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并不高,小學生的思想政治教學一直處于相對被動的狀態。因此,根據學生年齡段的特點,教師需要改變相應的教學模式,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促進思想教學的順利進行。互聯網模式非常適應當下的教學方式,并且有效地運用互聯網,還能夠促進學生的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有效結合。
4.開放教育思想
在傳統的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中,所采用的方法都比較封閉,與現階段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相悖。對于教師來說,要立足“互聯網+”,徹底摒棄傳統教育的阻礙和消極因素,提高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同時,教師也要注意幫助家長,告訴他們好的教育方法,讓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實踐,更好地促進兩者的融合,充分體現教育的價值。
5.創新培訓方式
隨著時間的推移,教育對象不斷變化,解決問題的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尤其是小學階段的教育,以往的教育方式已經難以滿足現階段的教育要求。如果教師盲目采用以往的教育培訓方式,難以達到良好的培訓目標。教師要重視教育方式,依托“互聯網+”,貫徹立德樹人的教育思想,通過家庭教育與校園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對小學生實施良好的教育,例如,可以在公眾號上發布一些有利于學生德育方面的消息,或發布一些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生活、學習故事,有利于立德樹人的理念滲透。此外,也可以督導家長在微信群里討論,這樣不僅有利于促進家長與家長、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交流,也有利于良好教育方法的輸出,讓家長和教師對學生實施有效的教學。例如,學習“我們和太陽一起玩游戲”時,教師可以將學習要求等內容整理到微信公眾號或發送到微信群,讓家長深入“我們一起玩太陽”的訓練方法,探索最一種教育方法適合小學生,可在實踐中使用,讓小學生認真投身思想政治學習。幫助小學生有效學習思想政治相關知識,促進思想政治相關知識的深入理解,使小學生思想素質得到顯著提高,為小學生的長遠發展鋪路。
三、結語
互聯網時代是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是傳統文化傳承的時代,是崇尚文明生活方式的時代,是多元文化共存的時代。這就要求我們在開展教育的同時,必須依托“互聯網+”,貫徹立德樹人的教育思想,利用互聯網技術的優勢,促進小學生思想政治知識的有效學習,提高小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進而在新的時代下,培養新式的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的綜合性人才。
參考文獻:
[1]葉湘虹,徐靜.“互聯網+”背景下青年學生立德樹人教育探析[J].創新與創業教育,2020,11(4):92-97.
[2]李瑾,楊菲.基于互聯網+的中職院校立德樹人教育實踐分析[J].通訊世界,2019,26(12):291-292.
[3]劉欣.“互聯網+”視閾下高校學生立德樹人教育實踐研究[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9(11):84-85.
[4]詹婕,陳庭巧.“互聯網+”時代堅持立德樹人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教育現代化,2018,5(29):263-264.
責任編輯? 楊?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