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梅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初中道德與法治;運用;教學
在傳統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作為教師總是注重對學生知識認知的提高,道德與法治作為一門實用性的學科,我們要讓學生能夠通過對事件的充分認識來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這樣才能夠改變傳統教學過程中枯燥無味的教學氛圍,讓學生都能夠以更多的積極性參與到課堂的各個學習環節。因此,教師在當前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學生對于學習的參與程度,借助案例法教學,可以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感想,而且借助對知識的合理運用,可以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學習水平。
一、案例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運用的意義
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育應該更加注重對學生思想意識領域的教育,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思想品質的提升才是對課堂教學的有效衡量。借助案例法教學,讓學生能夠對以積極的學習熱情來活化課堂教學氛圍,通過教師與學生建立的良好溝通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借助案例法教學學生能夠在討論的過程之中來加深自己的記憶水平,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體現出教師對于學生的正確引導,也能夠將學習的權利歸還給學生,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在認識問題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這樣能夠讓學生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都有更有效的認知。
二、案例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運用的策略
(一)明確課堂目標,精選課堂案例
在開展初中道德法治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明確課堂的教學目標,我們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是要通過對案例的正確分析,讓學生形成某種能力的提高和某些核心素養。因此在課堂對案例進行甄選時,應該選擇那些具有典型性的第一手材料,作為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當前的生活,也應該通過對新聞廣播等多樣化資源的搜集,這樣課堂的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化。
例如:在教學《和朋友一起》這一節內容的時候,作為教師首先要給學生呈現一些正面的案例,讓同學能夠感受到,在與朋友互幫互助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做到個人的提升,而且也能夠取長補短,讓自己能夠在與他人的交流中得到能力與人格品質的提升。接下來教師也可以呈現一定的反面案例,讓學生感受到如果沒有朋友,那么我們今后的生活將會變得怎樣,或者是在無法通過正確的方式來處理朋友之間的關系時,將會使二人的心理遭受到怎樣的傷害?在這種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通過正反案例的相互運用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二)以爭議性案例來引導學生多視角的發展
在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時,教師務必要讓課堂的教學內容激發起學生認知的同化,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在能力層面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通過對案例的分析來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念,這樣才能夠讓每一個人在社會約定俗成的契約之下更好的生活,使自己的行為符合于社會的道德和法治雙重要求。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呈現一些較為復雜的案例,讓學生通過以辯論會的形式進行學習。在學生互相辯論的過程中,教師要做一個認真的傾聽者,此時教師要幫助學生找出認知中存在的偏差,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認知觀念。
例如:在學習《網絡改變世界》這一課內容的時候,網絡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利弊雙存的,所以我們要充分的認知網絡,在利用好網絡優點的前提之下屏蔽它的缺點,這樣才能夠讓網絡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此時,的辯論會可以從利用網絡有害和利用網絡有益兩個觀點出發,讓正反兩方同學分別找出實際案例來提高自己的說服力,在學生辯論的同時是對他們認知能力的提升,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結語
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改革效果已經成為當前課程改革的一個新舉措。作為教師要借助科學的引導,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道德水平的提升和法制觀念的樹立水平。案例教學法,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讓學生能夠通過對于實際案例的正確分析并結合課堂所學內容來提高自己對道德與法治兩個方面的認知,以此來完成自己的社會化階段,作為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針對不同學生開展積極引導,最終走向同一目標。在社會道德與法治的體系下實行我們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最終為個人的生活與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梁爽.探究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應用案例教學法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01):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