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蓮
關鍵詞:課堂動起來;小學語文;肢體語言
肢體語言不僅在語言交流與表達的過程之中占據重要的地位,而且在課堂中所發揮的作用也是不可以忽視的。人生來就有五官,證明五官所傳遞出的信息都是在交流過程中所必須要具備的因素,同時學生還可以通過肢體語言,包括一些眼神動作等在交流之中傳遞出更多的信息。小學語文教學本來就是一個言傳身教的過程,教師向學生們傳授基礎語言知識的過程中,可以多做示范。在這樣的過程之中,通過教師肢體語言以及學生肢體語言的運用,讓課堂變得更加靈活與高效,從而豐富學生的學習成果。
一、注重多進行眼神交流
眼睛作為人類心靈的窗戶,在生活與日常交流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真摯的眼神會給別人,在交流過程中留下一種真摯誠懇的印象,增加自己話語的說服力。同樣與別人在交流的過程中多進行眼神交流,也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與重視,這樣的溝通才能夠更加有效。而且應用在課堂之上,教師與每個學生都進行眼神交流,就能夠在課堂中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能初步觀察出他們是否在學習狀態之中,是否認真聽講等等。不管是對于課程內容還是一些人生觀點和經驗的講解,教師都應該確保與學生多進行眼神交流,更加真誠地和學生進行語言或行動上的交流。
就比如在閱讀一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們把文章用朗讀的形式表現出來,并且讓學生把文章中所傳遞的情緒領會,然后通過語調的起伏,聲音的大小等等來突出出來。而不管是面對文章關于情感的探討,還是朗讀課文時,教師都可以通過眼神給予學生們鼓勵和支持,并且可以做出一個情感表達的示范,讓學生們在表達情感時更加的流暢與真摯,這足以證明眼神交流的重要意義。而且,教師除了將眼神交流運用到課堂中的每一方面,還可以在課下環節適當地融入感情。
二、通過基礎手勢動作,讓課堂更加有趣
教師在課堂中的很多手勢動作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動作能夠伴隨著教師的語言,更加具有說服力與感染力。這些手勢動作能夠通過非語言的形式,來更好的表達教師的目的。這些非語言的動作不僅能夠配合教師的教學過程,而且通過其獨特的方式能夠更好地傳遞出一些教師所表達的思想內容。這樣的動作對于學生們來說是新奇的,而且會比單單的語言傳遞更加具有感染力。當學生們不遵守課堂紀律的時候,教師可以帶著嚴肅的表情,兩個手的食指交叉放在胸前,表達禁止喧鬧的意思。同樣是面對學生喧鬧的情況,這樣溫和又嚴肅的表情動作,遠比向學生大吼大叫更具備其意義,也符合教師積極形象的塑造。
就比如如果學生們被要求在課堂中回答問題的時候,在他們不敢表現自己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走到學生身邊,用手掌向上的手勢,帶著溫和的表情去鼓舞學生們勇敢地站起來回答問題。或者在與學生私下進行溝通交流的時候,教師也可以摸摸學生的頭,拍拍學生的肩,來表達一種鼓勵與贊賞,讓學生們感受到來自教師的溫暖。在學生們朗讀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通過手勢來指揮學生們產生語調和情感上的變化,這樣學生們的朗讀就會更加有抑揚頓挫的感覺,能夠更好地體現出作者想表達的情感。不管對于哪一方面的教學內容來看,這些基礎的手勢動作都是必不可少的,都是作為課程的一個環節而存在的有效表達形式。
三、利用面部表情,傳遞更多情感
在課堂上,教師的面部表情往往能夠給學生最直觀的感受。對于一些心思細膩或者敏感的學生來說,教師的面部表情對于他們的聽課效率有較大的影響。作為教師來說,在授課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情況,因此有必要對自己的面部表情進行訓練。一些委婉溫柔的面部表情,往往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在課堂上被老師所接納,然而一些比較嚴肅或者犀利的面部表情,有可能會在某種程度上有損學生的聽課興趣。
例如,對于語文教師來說,在講解課文的時候,可以結合課文的內容,輔助以相關的面部表情:對內容比較輕快的課文,可以漏出較為輕松愉悅的表情,眼睛和嘴角都“笑”起來。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快速帶入到課堂的內容中去,也有助于提升教師個人的魅力以及整節課堂的教學效果。
四、結語
教學與教育的過程不僅僅是語言方面的單一傳輸,更應該是一些積極有力的動作表情語言上的有效引導。教師作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與人生學習道路上的教化者,更應該以一種積極正面的形象與方式,用自己的知識儲備以及專業技能帶領學生們在語文學習的道路上前行。不管是針對語文學習的哪個版塊,教師都應該通過積極的肢體語言的引導,向學生傳遞出真摯的感情以及確切的語文的技巧,讓學生在學習當中不那么枯燥乏味,擁有更加有趣的學習生活!
參考文獻:
[1] 李彬.淺談小學語文互動教學中肢體語言運用的具體方法[J].新課程·上旬,2017(4):92.
[2] 齊學龍.肢體語言在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語文課內外,2020(14):69.
[3] 謝韻.肢體語言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3(7):9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