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貴海
關鍵詞:小學數學;素質教育;落實策略
將素質教育充分落實到小學教學活動當中,是新課程改革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國義務教育的發展目標。對小學數學教師而言,應避免使用傳統教學模式,革新思想觀念和教育方法,凸顯學生主體,并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個體差異靈活運用教學策略,以此為學生的長遠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深入挖掘教材
隨著對素質教育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小學數學教材內容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當前的數學教材在很多方面都滲透著素質教育元素,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可以從教材出發,對教材進行深入挖掘。同時作為新時期的小學數學教師,要全面分析教學大綱的各項要求,以教學大綱為基本指導,結合教材靈活應用各種有效的教學策略,促進數學知識的高效傳遞,同時推動學生各項能力的良好發展,最終真正實現素質教育。
二、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指的就是要充分凸顯學生主體,尊重學生的需求,以學生的實際特征和個體差異為基礎調整教學策略。比如小學生都非常喜歡新鮮的事物,而且愛玩愛鬧,因此針對其開展教學活動可以結合使用游戲或者多媒體,等能夠充分貼合小學生興趣愛好的手段。以“20以內的進位加法”為例,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分別拿著20以內各種數字的卡片,然后由教師隨意說一個數字,兩者相加能夠得到該數字的學生可以迅速站到一起,從而完成一個數字交朋友的游戲,這樣學生就可以在快樂的游戲中掌握“20以內的進位加法”。另外以人為本還非常重視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教師應改變傳統的交流方式,將自身和學生放置在同等高度,真正做到想學生所想,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和學生交朋友,從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令學生更相信教師,愿意主動聽從教師的指導和管理。
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前文已經提到要尊重學生的需求和個體差異,其中個體差異十分重要,尤其對一年級小學生而言,其還沒有完全適應小學學習生活,導致在學習過程中會經常面臨各種問題,甚至有的學生很長時間也難以真正入門。為了不使這部分學生失去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和信心,教學過程中對此要予以足夠關注,采用差異化了教學方式幫助學生真正掌握數學知識。比如在“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教學中,有的學生因為不能充分掌握而無法順利計算出結果,對待這部分學生要耐心引導,從最簡單的加減法開始,幫助其掌握數字加法減法的規律和計算方法,同時也要不斷鼓勵學生,幫助學生建立信心,這樣即可讓學生逐漸入門。
四、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在素質教育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是極為重要的內容,可以讓學生逐步掌握數學規律和技能,且逐漸形成一定的學習經驗。因此,開展小學數學教學要將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作為主要目標。以“100以內數的認識”為例,引導學生學習10這個數字時,很多教師都會使用1+9或者9+1的方式,或者強調書寫10要使用兩個方格,但很少滲透10與其他數字的不同之處。比如從9到10體現的是數學但是十進制原理,將這一原理滲透給學生才能讓學生真正掌握10的含義,而不是僅僅將其當作一個數字。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掌握數學原理和數學思想方法,進而實現素質教育。
五、調整考核方式
素質教育背景下的考核方式也要進行調整,尤其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若想真正落實素質教育就要改變考核的側重點,將傳統的分數考核轉變為分數和能力的綜合考核,重點評價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數學知識,數學能力水平是否得到了提升。同時考核應具備動態變化特征,也就是說要結合學生在一段時間之內的學習狀況開展動態考核,比如一名學生在掌握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之后,學習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卻遭遇了困難,那么要評價其在這一時間段的學習狀態是否發生了變化,然后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其提供幫助,進而使學生順利掌握這部分內容。
六、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的時期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為了將素質教育真正落實到教學活動當中,要不斷調整教學策略,改變思想認知和教學方法,重視所有學生的共同提升,尊重學生的個體需求,最終才能真正提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白建武.素質教育理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貫徹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v.15(04):175-176.
[2]曾杰.小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8(015):103-104.
[3]陳妍穎.談素質教育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實施[J].新一代:理論版,2020(4):165.
[4]黃貽飛.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落實素質教育[J].赤子,2019(01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