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湛
摘要:音樂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教學,不能讓灌輸性的方式來注入,也不像民間藝人口傳心授的教學,也無法像音樂學院進行專業訓練。這就導致部分音樂教師認為只要小學生會唱歌就可以了,教師們只要利用播放工具來完成小學生的音樂教學就能完成教學任務,這種觀念錯誤的,只會使小學音樂教學發揮不出自身應該有的作用。因此音樂教師要將體態律動融入其中,通過以下幾大方面,促使學生能夠感受到音樂學科的魅力。
關鍵詞:體態律動;小學音樂;欣賞
雖然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國的音樂教育呈現出一種好的發展姿態,但是依照實際情況去看待還是能發現很多的問題,比如學生無法了解音樂的真情實感,缺乏對于音樂的欣賞能力等等,這些都需要教師從本質上去改觀學生對于音樂的看法,提高學生對于音樂的重視程度,幫助學生培養對于音樂的欣賞能力和鑒賞情懷。本文將結合筆者教學經驗,對該問題進行簡要分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一、結合體態律動授課,激發學生興趣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更喜歡教師通過有趣的方式授課,課前教師可以播放優美的音樂吸引學生,讓學生快速進入狀態。課堂一開始就在一種輕松快樂的氛圍中進行,伴著優美的旋律開始上課,會使學生心情愉悅,感覺更加放松。除了讓學生跟唱以外,還可以跟著節奏打拍子,或者增加一些體態律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在這種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學習,能激發他們對于學習的興趣,這樣會使學習效率更高,效果更明顯,教師的目的就輕松達到并且事半功倍。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一起快樂學習,通過體態律動對這首歌的記憶更加深刻,更能感受到歌曲的優美,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會全身心投入,注意力十分集中,身心都處于感知音樂欣賞之美中。
在教學《小動物回家》時,教師在教學前可先讓學生進行模仿秀,教師隨機說出某種動物,然后學生開始模仿,比如狗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汪汪叫,貓就是喵喵叫,烏龜就是四只腳龜速前進等等,這首歌是關于小動物回家的,那就與他們走路姿勢等有關系,也可讓學生跟著音樂模仿小動物走路,不同動物的走路姿勢有所不同,并且像同一物種在不同情況下,姿勢可能也不同,教師就可以設立一些特定情景下的動物回家,然后讓學生進行搶答,比如狗正常情況下四只腳正常走路,[1]當他們很高興時就會一蹦一蹦的,可以模仿不同情景下動物的走路姿勢,通過模仿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學習,學中玩,玩中學,能使他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為后面歌曲的學習十分有幫助,跟著優美的旋律一起律動,當唱著小鴨子回家時,可以邊唱邊模仿,搖搖搖搖回自己的座位,這使他們對歌詞的記憶更加深刻,也能更加專注地欣賞音樂之美。
二、體態律動感受音樂,把握欣賞音樂要素
節拍對于音樂十分重要,欣賞音樂的一個關鍵點就是了解音樂速度。對于每一首歌,他們都有屬于自己的旋律,他們所表達的情感可通過速度表現出來,對于傷感的歌它整體的節奏比較緩慢,低沉,對于喜慶快樂的歌它整體的節奏比較輕松,歡快,這與他們想要表達的情感密切相關。首先,正確把握音樂的速度,然后才能正確表達音樂思想,所以一首歌的旋律與作曲家所想要表達的感情緊密相連。教師應引導學生,讓他們親身體驗音樂中速度的變化,從而感受作曲家的情感表達。一般來說,當歌曲節奏較快,則感覺輕松,歡快,當歌曲節奏適中,則感覺優美,舒緩,當歌曲節奏較慢,則感覺憂傷,沉悶,所以對歌曲音樂速度的了解,對于歌曲整體的把握十分有幫助。
在教學《快樂的潑水節》時,從歌曲名就不難看出這首歌曲整體比較輕快,學生可通過邊唱邊跳的方式學習該歌曲,還可加入傣族人民敲鼓,打鑼,和潑水的動作,隨著旋律配合動作進行學習,可以感受到該歌曲輕松歡快的節奏。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不僅抓住了音樂的速度,掌握了音樂節奏,而且對于整首歌所表達的情緒有更清晰的把握,[2]這對于學生獲悉音樂的學習十分有幫助。當接觸到一首不熟悉的歌時,他們可快速通過音樂速度大致判斷出這首歌的情感,并且也鍛煉了他們的反應力,當速度發生變化時學生們可快速做出反應。
三、根據體態律動編創活動,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低年級學段的學生在音樂學習上缺乏對于歌曲的記憶,主要原因是他們在腦海里沒有一種對于音樂的標志性記憶印象,學生們在學完一首音樂后,可能在短時間內能夠記住這首歌的歌詞和旋律,但是經過了時間的沉淀之后,學生們只會記得一首歌曲的主旋律部分,而將之前學習過的東西拋之腦后,這就使得音樂的教育缺乏一種持續性。教師就可以在音樂教學中通過加入一些肢體的活動,結合上要學習的音樂,隨著音樂做出相應的活動,學生不僅學習起來會更加的積極,有興趣,并且能夠使整個課堂氛圍呈現出一種活躍的狀態,最重要的是通過這種體態運動的活動,學生能夠在腦海里保存一個關于歌曲的印象,在今后回憶起歌曲時,能夠根據肢體的活動而引申出對于歌曲的回憶,從而增強學生的音樂記憶力。
在教學《動物說話》這一首歌時,教師要讓學生模仿動物叫聲時也加入體態律動,教師要帶領學生一起,首先用“汪汪汪,小朋友好!”來問好,然后學生也會用相同的方式來向教師問好,如“嘰嘰嘰 老師好!”與此同時,教師就可以根據本首歌的主旋律部分去編創一個活動。比如教師可以編創這樣一個活動,當音樂中響起“小雞說話”這一句話時,就需要抬頭的同學站起來,然后出現“嘰嘰嘰”時,就需要抬頭后面的同學依次站出來,出現了幾個“嘰嘰嘰”的聲音,[3]就要站起來幾位同學。因為音樂中這幾句歌詞出現的時間點學生們并不熟悉,所以經常會因為反應不及時而沒有站起來,使得整個過程失敗,當然整個過程也會充滿娛樂性,學生們玩起來也很快樂。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很好的用體態運動幫助學生記憶歌曲,提升對于歌曲的熟悉度,學生也能在活動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的反應力,提高綜合能力。
結束語
我國現階段的教育在進行不斷的改革,越來越多新穎的教學模式和現在手段也不斷的被利用在音樂教學中去,這些都使得學生的音樂教育程度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因此教師要通過以上幾大方面,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參考文獻:
[1]吳湘瑜.因“材”施教,打造個性化小學音樂教學[J].當代家庭教育,2020(23):158.
[2]尹智偉.淺談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效率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11):103.
[3]張悅.多元化教學法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新課程(小學),2018(03):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