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康
摘要:在現代教學中,德育教育一直都備受大家的關注,甚至在現代教育中,德育教育與智育教育同等重要。在新課改背景下,提出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并逐漸開始注重學生的德育教育,以此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在中職教育中,語文教學是最接近德育教學的學科之一,教師可以結合中職語文教材以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將語文教學與德育教育相結合,實現學生的德育教學,提高學生的德育教育水平。對此,本文就中職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滲透德育教育,以及實踐德育教育的路徑探索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改善措施。
關鍵詞:中職學校;語文教學;德育教育;實踐途徑
引言
我國教育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方針,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也應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德育教育理念。語文教學在我國教學歷程中都占據著較為重要的地位,且德育教育與語文教學也有著密切的關聯,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也是較為正常的。不僅如此,在現代社會的發展中,大多數學生都是家中獨子,長輩的溺愛、自身的無知以及社會教學的忽視,使得很多年輕學生的德育教學受到影響,甚至在社會風評中都有不好的影響。為了有效的改善這一現象,教育機關更注重對青年學子的德育教學。語文教學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還能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德育修養。
一.德育教育與語文教學的關系
很多人認為德育教育與語文教學的關系較為簡單,甚至有人認為這是兩者不一樣的關系,實則不然。在教育理念中“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在古時教師不僅需要給學生“傳道”,更需要為學生“解惑”,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人生哲學。但在現代教學中,教師的作用更偏向于“傳道”,逐漸將“解惑”忽視了。尤其是語文教學,語文教學是傳承著我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學科,有較多的優秀傳統文化都備受大家的推崇,因此語文教師在傳道授業的過程中,應將其滲透其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為他們的人生道路奠定良好的德育基礎[1]。
二.目前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問題
1.德育教育不貼近生活
在很多中職學校中都有德育教育課程,但以實際情況而言,很多中職德育教學課程都沒有落實到位。其主要原因是中職學生因年齡問題沒有足夠的生活經驗以及生活常識,教學中所涉及到的德育教育不夠貼近實際生活,概念性知識較強,故而學生不能較好的領悟到位。
2.德育教育方式單一
傳統教學而言,德育教育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更側重對于學生的日常行為評價,教師在其過程中也是以批評為主、鼓勵為輔,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影響了學生的自信心以及自尊心,更是限制了中職學生對于德育教育的認識。在德育教育過程中,中職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德育教學過程中,并有效的改善傳統德育教學方式,以更輕松、貼近生活的方式幫助學生認識到德育教育,甚至建立多方位的德育評價機制,促進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德育教學過程中[2]。
3.德育教育較為形式化
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現代德育教育較為形式化,很多教師只是單純的將課件中的德育教育“朗讀”給學生聽,并沒有結合實際案例或以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實現德育教育的講解,學生逐漸忽視德育教育。
三.中職語文教學中對于德育教育的滲透方式
1.改善教師的教學理念
中職教學與普通高中教學課程不同,中職教學中更注重實際操作,對文化教學有所忽略,故而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應及時改善教師的教學理念,加強教師的自身專業性。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營造出平等、和諧的教學課堂氛圍,讓學生能主動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思想,鼓勵學生對社會熱題表達自己的見解。在其過程語文教師應做好引導工作,在學生的討論中引導學生進行事件的分析、探索、歸納。例如學生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學生該不該用大牌”等問題時,教師可以提出該問題,讓學生對此問題進行自身的思考,并歸納出自己的想法,討論的最后教師應總結給學生,不管是不是大牌,都應以實際情況為主導,不應以超出自身實際情況購買商品,應有正確的價值觀,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3]。
2.利用課外閱讀實現德育教育工作
課堂教學能幫助學生認識到基礎的德育教育知識,而課外閱讀能讓學生更深刻的體會到德育教育,積極開展多樣化的語文課外閱讀能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精神。在中職教學中,很多學生在青春懵懂時期而沉迷于一些談情說愛的小說情節、電視情節中,這樣的教學氛圍不利于學生正確思想的引導,也不利于學生良好教育的形成。因此語文教師可以推動學生實現課外閱讀,讓學生認真的學習、閱讀文化教育相關的書籍,如《士兵突擊》、《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名著書籍,并引導學生認識到不能過于追求書籍中的精彩情節,而應注重書籍中的知識內涵,以及思想內容,能透過書籍中的文字看到更深層次的知識道理。
3.實現言傳身教,鼓勵學生積極接受德育教育
作為中職教學的教師,應做好積極帶頭作用,尤其是語文教師,更應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以及道德素養,實現自我完善,努力成為學生的追求的目標及學習的榜樣。在古語中“言傳身教”極為重要,若是語文教師一邊和學生講解著人生道理,一邊做著違反道理的行為,會讓學生產生不良的思想,甚至不自覺的忽視德育教育。因此語文教師在給學生講解德育道理的同時還應做好帶頭作用,讓學生認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其次,中職學生接觸社會生活較早,教師應鼓勵學生多多參與社會實踐,通過不斷的實踐活動促進學生主動、自覺地接受德育教育熏陶,讓德育教育不再只是教師講解的知識,而是學生的行為措施[4]。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德育教學是否有結合實際生活,是否只是流于表面形式等,還應注重言傳身教,讓學生更深刻的認識到德育教育的意義,為社會、為國家培養更多高質量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吳萬功. 如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 學周刊,2019(24):15.
[2] 聶瑜璐. 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策略[J]. 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1(9):389.
[3] 陳霞. 淺談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J]. 軟件(電子版),2020(2):114.
[4] 徐君雅. 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方法研究[J]. 中外交流,2019,26(2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