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蕊
摘要:《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開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以企業需求為基礎,逐步推行制度改革,從理論與實踐兩方面培養社會所需的人才。而以思想教育為基礎的技能型人才培養是當今職業教育的重點,將思政教育融于技能教育之中,在潛移默化之中教育學生。但是混合人才培養模式在實施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亟須解決的問題,比如如何結合高校及區域經濟的發展,如何落實1+X制度和課程融通的混合人才培養,等等。
關鍵詞:高職1+X證書制度;課程思政;人才培養模式
1課程思政融入“1+X”證書制度建設的意義與作用
1.1幫助高職院校實現全面育人
高職院校教育教學不只是專業知識的教育、崗位的指導與訓練,更重要的是引導和塑造當代高職院校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指引他們向正確的發展方向和道路前進。課程思政融入“1+X”證書制度建設能夠幫助高職院校大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同時繼承和發揚中華傳統美德,激發學生形成奉獻社會以及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的信念。通過將課程思政內容融入“1+X”證書制度建設,可使思想政治教育過程與具體專業學習和職業實踐活動有機融合,使學生就業能力、工作能力、創新創業能力等多元化能力得到加強和提升,從而實現全面育人。
1.2因應培養新一代大學生的基本要求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立德樹人”是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務,是新時代高校必須堅守的教育教學原則,必須貫穿職業教育教學全過程。因此將課程思政融入“1+X”證書制度建設也是培養新生代高職大學生的基本要求,是提升高職大學生綜合發展的有效路徑和方法。高職院校教師應以“1+X”證書制度建設目標為引領,充分理解專業課程教學與課程思政內容相輔相成的豐富內涵,積極探索“1+X”證書制度建設中課程思政內容的融入路徑,發揮好課堂教學主渠道的作用,將“1+X”證書制度建設的相關思政內容有效引入到課堂教學環境中,建立健全科學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進一步提升高職院校大學生的綜合思想素質,培養德才兼備、德技并修的社會有用人才,使高職大學生成為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1.3充分發揮高職院校專業教師的特長
一般情況下,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由思政課教師或輔導員擔任,所傳授的政治意識形態、思想道德和理想價值觀念等課程內容通常理論性較強,實踐感受性較弱,如果思政課教師在講授過程中缺乏激情,很容易讓學生產生消極態度和懈怠情緒,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難以達到預期效果。而在“1+X”證書制度建設過程中,專業課教師能夠充分發揮特長,積極將本課程含有的大量思政元素有機滲透融合到“X”證書專業教學過程之中,對學生進行全面、全方位的隱性教育,在進行技能知識傳授與實踐技能培訓的同時,同步升華學生思想境界,實現對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補充,進而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提供有效保障。
2混合人才培養模式實施策略
2.1校企互聘“雙導師”制教師團隊
高職院校的青年教師大部分是從高校直接進入教師崗位的,他們沒有到企業進行過長期的實踐,因而實踐教學能力缺乏,無法有效地將企業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而校企互聘“雙導師”能夠較好地彌補當前高職院校師資力量不足的缺陷。“雙導師”制從專業教學隊伍中選取專業理論知識扎實、責任心強、具備雙師素質的專業骨干教師擔任學生校內導師;從企業員工中選取業務精湛、技術過硬、語言表達能力強、耐心細致的業務骨干擔任企業導師。學校與企業深入合作,形成信息技術、業務操作、基層管理等規范的導師崗位。為保障校企雙導師隊伍質量,校企可以共同制定考核評價機制,引進第三方對雙導師進行考核,根據考核結果進行獎勵或淘汰?;谛F箅p導師共同提高的思路,不斷完善校企合作模式,學校教師在試點期間要采用企業參觀培訓、行業企業會議、企業實踐等形式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在雙方合作深入的基礎上,健全校企互聘的“雙導師制”教師團隊,積極開展1+X證書制度與課程思政混合人才培養。
2.2精選網絡教學資源,豐富課程思政教學內容
如今高職大學生的知識來源已不再局限于一本紙質教材或者幾本教學參考書,互聯網為學生提供了海量的優質資源。如在國家“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教育部相繼評選出8 000多門國家級精品開放課程,包括配套課件、作業題和考試題,同時還有4~5萬門的MOOC、SPOC課程資源等。另外,各級、各層次專業教學資源庫的內容也極為豐富。如此浩瀚的優質資源不僅給高職大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知識源泉,也為高職院校教師提供了更多教學資源。因此,高職院校教師可以根據專業教學需求,精選知識講解透徹、制作水平精良、富含課程思政內容的網絡教學資源,及時充實到“1+X”專業課程教學體系中,多方面豐富專業課程思政教學內容,并隨時更新完善,因勢利導,對高職大學生進行專業和思想上全方位的教育和引導,在拓展學生知識面的同時提升學生思想素質。
2.3 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豐富課程思政的教學體驗
多樣靈活的教學方法及以校園網為平臺的現代教學手段,線上線下培養相結合。如引導學生構建“孕育小家”“夢想家園”等理想的母嬰、養老機構,自己管理。隨著專業知識的學習、積累,教師引導,根據所需要的知識,隨時更新自己設計的母嬰或養老機構,并定期對學生構建的機構進行評價或通過競賽的形式,請行業專家當評委進行點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實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能力轉化。
2.4對照職業等級標準,建立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
與母嬰會所、養老院、家政機構等簽訂見習協議,安排學生課余時間到行業見習。以往護理專業學生的見習地點往往局限于醫院各科室。1+X證書制度實施后,學生有了到各行業見習的機會。由學校與合作機構統一安排見習時間和事宜。見習期間學校和機構均應做好學生管理和反饋工作,要對參加見習活動的學生儀容儀表及紀律等提出嚴格要求,以增強學生對相關行業的感性認識,提高專業意識。
2.5建立混合人才培養實施團隊
混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不是個人或者部分人能夠完成的,需要高職院校多個層級共同的努力?;旌先瞬排囵B模式的實施團隊應有多個層級組成,以保證各項措施的有效落實,主管教學的院長為團隊負責人,相關的教學部門和負責實踐的教學科室共同參與,骨干雙師型教師為主要成員。實施團隊應不斷健全和完善相關的制度及方案,因為實施過程中政策、方針、制度隨時可能變化,尋求到便捷可行的方案后執行會更有效,負責人把握實施方向,教學部門和實踐科室積極配合提供教學所需的設施設備,骨干雙師型教師負責具體實施。為實現混合人才培養模式的不斷優化,一定要注重反饋機制的健全,由雙師型教師、企業和學生共同作為反饋主體,及時反饋混合人才培養模式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由團隊負責人主持解決問題,各科室部門快速響應并調整策略,使得混合培養模式不斷趨于完善,以更好地服務學生和企業。
總之,1+X證書制度是職業教育領域的一次重大教育改革。在1+X證書制度背景下,全面強化課程思政教育,對培養高素質的技能應用型護理專業人才有著積極的作用。教師承擔育人職責,課程發揮育人功能,實現全方位協同育人目標。建立護理專業課程思政體系,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和人道主義精神及正確的價值觀,成為社會需要的有責任有擔當的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 羅云芳,閔金花.??“課程思政”融入高職軟件技術“雙創”人才培養的路徑探討[J].廣西教育.?2020(39)
[2]馮萍.??“課程思政”融入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策略研究[J]. 大學.?2021(36)
[3]朱濤,羅剛毅.??技能型人才培養視角下高職院校專業課“課程思政”實踐研究[J]. 經濟研究導刊.?2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