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核心問題是營造良好課堂學習氛圍的基礎,也是學生學習和探究數學知識的關鍵,其對引發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積極思考、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以及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具有積極的影響。為了充分突顯核心問題的價值,教師需要精心解讀教材,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所學知識。同時,教師應依據教材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融入情境中,獲得真實的學習感受,從而讓數學知識的習得變得更加自然。此外,為了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教師應為學生設計一些輔助問題,從而為核心問題的提出做好鋪墊,讓核心問題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得以有序開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問題;課堂教學;質量提升;驅動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48-0058-03
作者簡介:袁麗仙(1981.4—),女,福建省龍巖蓮東小學,中級教師,本科學歷。
引? ?言
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小學數學核心問題的設計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其一,一些教師設計的核心問題過于淺顯,留給學生的思考空間不足。這主要是因為教師沒有理解教材深層次內容,未能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典型例題。學生雖然在數學課堂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未能領悟例題蘊含的數學思想,使得核心問題的提出流于形式。其二,一些教師提出的核心問題過于散亂,導致學生難以將其集中解決。一些教師為了節省教學時間,甚至沒有針對重難點知識精心設計問題,導致核心問題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其三,在數學課堂上,一直都是由教師向學生提問,很少有學生主動向教師提問,課堂缺乏有效的師生互動,存在師生單向交流的問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消磨了學生探究核心問題的動力和興趣[1]。針對這些問題,筆者從六個方面進行分析,以期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供一些方法上的建議。
一、精心解讀教材,深刻理解教材內容
想要讓核心問題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教師要對教材進行正確分析和解讀,準確提煉核心問題,并設計有效的輔助問題,使學生能夠借助數學核心問題來深刻理解教材內容[2]。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教師應深入挖掘,將知識點聯系起來,從發展的角度帶領學生深入解讀和分析教材,從而讓教學內容更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例如,在“三角形”一課的教學中,筆者通過對本節課知識的分析和解讀,發現在本節課,學生需要學習的核心問題是認識三角形的高和底,懂得如何在三角形內畫出三角形的高,并計算其長度。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在小組內討論自己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見到過三角形。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教材,觀察教材中的主題圖,并讓學生動手繪制三角形,說出這些三角形具有怎樣的特征,從而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深刻理解教材內容。為了增強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更具針對性的數學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和回答,從而讓學生在思考和回答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核心知識點,更好地解決核心問題。
二、創設數學情境,讓數學問題的揭示變得更加自然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依照教材內容及學生的數學學習需求,為學生創設具體的數學情境。這不僅可以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讓數學核心問題的講解更加順利,還可以讓學生投入情境中,獲得更真實的學習感受,并在參與情境教學的過程中主動思考,不斷產生新的數學問題[3]。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來創設教學情境。
例如,在教學“小數的加法和減法”一課時,筆者發現本節課的關鍵是讓學生熟練地應用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進行相關計算,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實現學以致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教師可以根據本課的內容,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小趙的圓珠筆用完了,現在要去文具店里購買,其中一種圓珠筆的價格是1.5元每支,另一種圓珠筆的價格是2.5元每支,小趙每種圓珠筆各買了兩支,請問小趙一共需要花費多少錢?”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情境給出的已知條件進行列式和計算,使學生感受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合理的游戲,吸引學生參與練習。教師可以向學生出示練習題:3.2+2.4=?12.2-1.2=?4.2+6.5=?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依次答題,回答正確的學生進入下一輪游戲,回答錯誤的學生則淘汰出局,直至決出最后的優勝者。這樣的游戲教學環節,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提高學習效率,也為后續對核心問題的探究做了良好的鋪墊[4]。
三、設計輔助問題,為數學核心問題的提出做好鋪墊
為了讓核心問題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教師需要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設計一些輔助數學問題,從而讓學生在逐步解決輔助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提升數學認知能力,進而為核心問題的提出做好鋪墊,使學生能夠更容易理解并解決核心問題[5]。
例如,在“條形統計圖”一課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學會靈活利用條形統計圖直觀地表示一些數據并進行數據分析,筆者為學生設計了兩個問題。第一,筆者向學生展示了現實生活中一些常見的條形統計圖,并讓學生對其進行觀察和分析,回答問題:“從這些條形統計圖中你發現了些什么?”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答案進行整理,引導學生總結如何利用條形統計圖表示數據。第二,筆者繼續提問:“這些條形統計圖呈現的數據告訴了我們什么?”這兩個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使核心問題的出現變得更加自然。在此基礎上,教師提出核心問題,并引導學生利用數據繪制條形統計圖來解決問題。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我們已經學習和掌握了條形統計圖的特性。老師這里有一組數據,同學們,你們能幫助老師繪制具體的條形統計圖嗎?你們準備如何繪制呢?”這一問題將條形統計圖的知識和畫法聯系在一起,能讓學生想到繪制條形統計圖需要先畫區間再連線。由此可見,輔助問題的設計讓數學核心問題的提出變得更加自然、順利。
四、提煉核心問題,幫助學生揭示數學知識的本質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要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為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重視核心問題的提出,巧妙地借助核心問題驅動教學工作的開展[6]。小學數學教材中,每節課都有核心內容。要想加強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需要透徹解讀教材,準確地提煉教材中的核心問題,并借此幫助學生揭示數學知識的本質。
例如,在教學“時、分、秒”一課時,為了提煉核心問題,揭示數學知識的本質,教師需要先確定本節課的核心內容,讓學生學習并認識時間單位,并進行一些時間方面的計算。對小學生而言,時間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要想讓學生更透徹地理解時間的概念,熟練地進行時間方面的計算,教師可以從揭示數學知識的本質入手,向學生提出問題:“什么是時間?”“現實生活中我們是如何確定時間的?”學生可以通過組內討論、閱讀課本等方式來探究這些問題,從而找到問題的答案。同時,教師要設計時間計算練習,讓學生在實際計算的過程中建立時間的概念。在此期間,教師應確保問題指向明確,且具有啟發性,在調動學生進行積極探究的同時,也為學生揭示數學知識的本質。
五、梳理核心問題,使其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和認知規律
在設計輔助問題和核心問題之后,為了強化學生的數學課堂學習效果,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對核心問題進行系統化的梳理,從而在梳理的過程中形成問題鏈,最大限度地突顯核心問題的價值[7]。
例如,在“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一課的教學中,一位教師未能根據學生的學習心理和認知規律挖掘教材內容。他為學生設計了這些數學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有哪些是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這些圖形中哪些是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平行四邊形分為哪幾類?”“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有哪些顯著特征?”其中,“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有哪些顯著特征”是本節課的核心問題。從教師提出的數學問題中不難看出,第一個數學問題的提出有些突兀,很多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并未關注由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因此,這一問題的提出會讓學生無所適從,難以激發學生的探究學習積極性。此時,教師需要從學生的學習心理和認知規律入手,對第一個數學問題進行調整,將其變為:“同學們,請觀察自己的課桌,看一看桌面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呢?這些線段圍成的是什么圖形呢?這個圖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顯然,問題鏈的提出能夠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從而強化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8]。
六、關注教學反思,提高問題驅動下的教學質量
要想提高問題驅動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教師除了要對教學方法進行調整,選擇更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教學手段,還應注重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繼而突出核心問題對課堂教學的驅動價值[9]。
例如,在“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一課的教學中,為了強化問題驅動下的教學效果,教師應反思自己在設計核心問題方面存在的不足之處,積極開展教學反思活動。在教學反思活動中,教師應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將整個教學環節利用視頻的形式記錄下來,在反復觀看后找到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從而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使其符合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需求[10]。同時,教師應積極組織學生開展評價活動,不僅要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還要對其他同學的學習情況和教師的教學情況進行評價。教師應在每節課結束時,趁著學生對本節課記憶還較為深刻,組織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生生互評、師生互動,深入理解本節課中的每個問題,理解每個知識點[11]。同時,教師應設計多元化的評價方式,確保評價的客觀性和全面性。教師應根據教學評價的反饋,認識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從而積極反思,調整教學策略,為學生設計更符合其實際情況的教學問題[12]。學生也可以根據評價認識到自己在學習中的問題,從而進行強化練習,積極參與教師組織的學習活動,提高學習質量和效率[13]。
結? ?語
綜上所述,在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核心問題不僅是培養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關鍵和踐行新課程改革要求的重要途徑,還能為后續教學工作的開展做好鋪墊。因此,教師應依據教材內容提煉核心問題,揭示數學知識的本質。同時,教師應梳理核心問題,依據學生的學習心理和認知規律來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14]。當然,為了更好地開展核心問題驅動下的數學教學工作,教師還需要對整節課的教學過程進行反思,找出自己在核心問題的設計和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從而真正實現利用核心問題驅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不斷強化學生數學學習能力[15]。
[參考文獻]
[1]陳言萍.深度學習背景下的小學數學問題驅動教學:以“圖形與幾何”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20,6(01):232-233.
[2]黃秀梅.以“問”促教 以“理”導學:小學數學問題驅動教學實踐[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0,21(08):96-97.
[3]鐘雪松.問題驅動教學法中教師該如何提問[J].華夏教師,2020(03):87-88.
[4]張嬌.問題引領 深化思維:小學數學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方法探析[J].華夏教師,2020(17):25-26.
[5]鄭毓信.中國數學教育的“問題特色”[J].數學教育學報,2018,27(01):1-7.
[6]孔國偉.巧問·蛻變:小學數學教學核心問題的提煉與實踐[J].文理導航(下旬),2020(12):32-33.
[7]饒錦全.把握核心問題 構建智慧課堂:淺談小學數學智慧課堂討論探究學習策略[J].教師,2020(21):72-73.
[8]彭建日.凝練問題核心 促進深度學習:也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核心問題的實踐與思考[J].小學教學參考,2020(23):50-51.
[9]江璇.基于核心,引領學習:關于小學數學核心問題教學的思考[J].教育觀察,2019,8(37):112-113.
[10]蔡秋洪.基于“問題解決”,設計“核心問題”:小學數學“核心問題”設計策略例談[J].福建教育,2019(30):62-63.
[11]劉媛.讓核心問題引領學生的數學思維:例談基于核心問題的小學數學課堂的實施[J].數學教學通訊,2019(16):45-46.
[12]王玉東.核心問題引領:小學數學對話教學的理性追求[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8,34(01):31-33.
[13]陸玉輝.“核心問題”引領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踐與研究[J].數學教學通訊,2017(16):45-46.
[14]劉紅.設計核心問題 提升課堂效益:小學數學教學核心問題的設計與思考[J].數學教學通訊,2017(10):61-62.
[15]徐微英.設計核心問題 引導數學探究:例談小學數學“核心問題”的設計策略[J].內蒙古教育,2016(1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