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偉

摘 要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天津市防護林是全國三北防護林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在總結了天津市三北工程建設取得成效和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未來工程建設的主要思路、轉變發展、主要布局和建設重點,并從政策、管理、土地落實、科技等多方面提出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 天津市三北工程;現狀;建設思路;主要對策
中圖分類號:S727.2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21.06.016
三北防護林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實施的一項規模宏大的跨世紀重大生態工程。在工程建設40周年之際,黨和國家對工程建設做出了重要指示和批示,為推動新時代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指明了方向,提出了目標要求。天津市防護林是全國三北防護林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接力新時代,天津市三北防護林建設迎來了重要的發展機遇,更面臨著新的挑戰和任務。筆者在天津三北工程總體規劃和六期規劃編制[1]前期工作中,對工程區建設進行了摸底考察,并提出相應對策和建議。
1 工程建設現狀
1.1 工程實施概況
1985年國家把天津市12個區(縣)納入三北工程建設范圍內,1986年正式建設實施。經過30多年不懈努力,截至2020年,天津市三北工程累計完成造林34.19萬hm2,其中人工造林32.69萬hm2,飛播造林1.5萬hm2。不同階段天津三北工程建設面積和實施范圍見表1。
1.2 主要建設成效
1.2.1 森林資源總量大幅提升
受自然條件的制約,天津市森林資源匱乏,歷史上就屬于少林地區。“六五”末期,全市有林地面積達到8.3萬hm2,森林覆蓋率7.57%。通過天津市三北防護林工程實施,工程區已建成多林種、多樹種、帶片相結合的較高標準防護林基本框架。目前,工程區森林覆蓋率17.3%,森林蓄積量362.07萬m3[2],活立木總蓄積468.98萬m3。三北工程的實施使區域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均大幅提高。
1.2.2 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
天津市沙化土地面積的98%主要分布在三北工程區范圍內,經過多年的工程區防沙治沙建設,沙化土地已經得到有效治理。天津市第五次沙化土地監測報告顯示,工程區沙化土地13 707.69 hm2,其中沙化耕地面積7 452.08 hm2,占54.36%,人工固定沙地面積6 255.61 hm2,占45.64%,工程區現有沙化土地均是輕度沙化土地,無中度、重度沙化土地,半固定沙地已經得到根治[3]。三北工程建設在改善天津市土地沙化及空氣質量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
1.2.3 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持續向好
近些年來,工程區依托津西北防沙阻沙林帶、國家儲備林基地、重要生態廊道、郊野公園等生態工程的實施,工程區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根據天津市2019年生態環境公報,三北工程區從生物豐富度、植被覆蓋、水網密度、土地脅迫情況、污染負荷情況等5個方面進行評估,生態環境狀況指數( EI )整體高于全市指數(70.23),生態環境狀況級別為良好,其中薊州和寶坻為優級,位居全市前列。
1.2.4 森林富民成效顯著
依托三北工程建設,工程區已建成天津市特色經濟林基地、天津市津西北水果基地、武清區觀光采摘基地和薊縣干鮮果品基地等大規模的經濟林基地[4]。同時,由于天津三北工程苗木需求較大,也帶動了天津市苗木基地建設。目前,天津現有民營苗圃611個,實有育苗面積8 318 hm2,苗木產業已成為當地群眾致富的重要途徑。此外,利用工程區各類森林公園、郊野公園、濕地公園等發展森林旅游業,不僅為市民提供了優質生態產品,也讓群眾享受到了綠色發展的福利。
1.3 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1.3.1 造林綠化用地緊張
工程區經過持續多年的大面積造林綠化,目前可供造林用地越來越少,同時,隨著國家對農田保護力度的加大,未來增加林業用地指標的難度也日益突出。根據全市國土初步統計的數據分析,目前工程區造林用地部分區域存在耕地保有量不足,還有部分區域造林地略有剩余,但地塊分布零碎,且林地多為洼地、鹽漬化地等造林困難立地,制約了三北工程建設的發展空間。
1.3.2 造林樹種單一,不利于森林生態系統穩定
受立地條件限制和用材林市場導向影響,工程區所選造林樹種較單一,楊樹約占林木面積的50%以上。雖然純林能夠給林業生產和經營帶來諸多便利條件,但林分結構如出現純林多、混交林少,同齡林多、異齡林少的狀態,會造成森林群落結構簡單,生物多樣性水平低、穩定性差,森林生態保護功能下降,抗性減弱,極易感染病蟲害,而且一旦感染容易造成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巨大損失。
1.3.3 營林成本高,相關補助較低
經過近25年的三北工程建設,工程區林木資源增長較快。但隨著林業生態建設的逐漸深入,大部分剩余造林地立地條件越來越差,造林難度越來越大。同時土地租用費用越來越高,人工成本也逐步提高,造成造林成本居高不下。根據調查,目前天津市平均造林成本(不含土地租賃費)約為7.5萬元?
1.3.4 林業隊伍建設有待加強
長期以來,天津市各級林業主管部門就存在著管理和技術人員不足及工作任務較重的問題,林業隊伍需要補充“新鮮血液”。但在2018年的機構改革中,三北工程區除薊州區外,其他區林業職能劃歸農業農村委,相關科室被拆分、重組,一些林業管理及技術人員被調至農委或其他部門;同時,基層鄉鎮林業工作由農辦管理,原鄉鎮林業站已被取消,林業工作人員也多為兼職管理,林業隊伍被削弱將不利于三北工程的順利實施。
2 未來工程建設思路
2.1 主要建設范圍
按照國家三北工程建設范圍,目前天津三北工程建設區包括薊州區、寶坻區、武清區、北辰區和西青區。根據《三北工程總體規劃修編和六期工程規劃編制技術手冊》要求,國家三北工程分區建設布局遵循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地區、區域性防護林體系區和防護類型區的三級區劃體系。依據區域發展非均衡理論和地域分異規律,充分考慮以林草植被為主體的北疆綠色生態屏障的特點,將天津市三北工程區劃在國家三北工程一級區里屬于東部丘陵平原區,在二級區屬于華北平原農田防護區,三級區劃根據區劃要求和建設原則,天津市三北工程三級區劃包括北部生態涵養區,即薊州區;南部平原生態防護區,包括寶坻區、武清區、北辰區和西青區。
2.2 總體思路
按照新時代“兩步走”戰略發展要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保育結合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立足天津市實際,以提質量、增總量、強保護和促民生為總任務,統籌協調,科學布局,突出重點,穩步推進,更好地促進生態系統的保護、修復和提升,努力提高天津三北地區生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構筑三北東部丘陵平原區和京津冀地區綠色屏障,為天津生態文明建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2.3 工程建設的總體方向
2.3.1 從重造向重管轉變
天津三北工程第四期和第五期進行了大面積的造林綠化,達到了9.79萬hm2,這對一個以平原為主的地區來說,幾乎達到了最大程度,工程區的5個行政區有2個區農田保有量不足,另外3個區剩余造林地也有限,且多為造林困難立地,造林難度大和成本高,不利于實施。三北工程造林目標是能綠化的土地都綠化,但國土空間有限,平衡性是不易被打破的。從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高度看,未來進一步增加造林面積的難度進一步加大,同時,工程區有百萬畝中幼林需要撫育管護,管理任務較重。綜合分析,天津三北工程將從重造向重管轉變。
2.3.2 從較單一樹種向推廣多樹種轉變
根據“二調”初步數據分析,目前工程區內約有過半樹種為楊樹,其中速生楊占到30%以上。速生楊基本8~12年為一輪伐期,局部森林保存率不高。大面積的純林,不僅使森林生態保護功能下降,抗性減弱,而且有發生大面積病蟲害的風險,同時,與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天津歷史名城不匹配,成片的大樹、古樹群落有待進一步培育。按照未來天津三北工程規劃要求,政府投資造林更新部分,不再選擇速生楊,多營造混交林,突出綠化、美化、香化和彩化,喬木樹種主要發展國槐、白蠟、刺槐、椿樹、旱柳及彩葉樹種,培育大徑級、樹齡長的鄉土樹種。由較單一樹種向多樹種轉變。
2.3.3 從較單一的森林功能向多功能森林轉變
天津市提出生態宜居城市建設,工程區是京津冀國家戰略的重要生態屏障,林木資源占天津市的50%以上。為了滿足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對林業的多方面、多層次的需求,工程區森林的功能和作用必然面臨著從單一功能向多功能的轉變,拓展林業的內涵和外延,開發森林的多種功能,滿足社會對林業的多種需求。從工程區的自然、經濟、社會、歷史、文化特點和城市性質出發,工程區多樣化的森林功能主要歸納為5方面:一是防護功能,發揮好京津冀生態屏障作用;二是景觀美化功能,突出體現生態景觀和改善城市形象;三是社會服務功能,如森林旅游、休閑健身、游憩娛樂、觀光度假、應急避險等,是人們生活質量高低的具體體現;四是文化服務功能,森林是傳承和弘揚生態文化的物質載體,做好歷史名城的見證工作;五是經濟發展功能,貫徹鄉村振興戰略,帶動農民增收、農業增效,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未來一個時期,多功能森林將貫穿整個林業的發展過程中。
2.3.4 從傳統產業逐漸向市場化和政策性較強的產業轉變
天津市三北地區產業基礎薄弱,整體屬于平原少林地區,林業生產主要是以農村集體所有制為主體,工程區涉及的傳統林業產業主要是果樹經濟林,如柿子、梨、棗和山楂等,速豐林主要是速生楊的種植,近幾年工程區通過開展林下種植(林菜、林藥、林菌)、林下養殖(林禽、林畜)、國家生態儲備林建設和森林觀光給農民增收致富提供了廣闊平臺,林業產業總體發展水平有一定程度提高。按照京津冀農林產品加工業發展有關規劃,未來將以天津名優林果、觀賞(食用)花卉精深加工及果飲制品、特色林產品精深加工為主,構建安全、生態、健康林產品加工體系,逐步打造一批集科研、開發、生產為一體的龍頭化林業企業,由傳統林業產業向現代林業產業轉變。
2.4 總體布局和重點建設
按照國家對三北工程建設總體要求導向、問題導向,并綜合考慮水文氣象、地形地貌、農業生產、社會經濟等,提出了未來天津市三北工程總體生態建設布局,即 “一區、一帶、兩沿、多片多點”的構架。一區:薊州北部山地保護區。對區內分布的林相較差的喬灌木林進行封育,做好部分區域的補植補造,并落實好國家級公益林管護和自然保護地優化整合工作。一帶:西部防護林帶[5]。依據天津國土空間發展戰略,從京津冀生態防護戰略高度和天津生態戰略需求,對涉及天津三北工程區范圍的西部防護林帶開展規劃建設,以見縫插針、補帶擴片的思路,形成較完整的防護林體系。兩沿:沿重要道路、沿主干河道兩側綠化帶開展未成林撫育、中幼林撫育、更新改造等森林經營建設,特別是對生態位較突出的,涉及過境工程的京滬、京承、津薊、京秦、京津唐高速和潮白河、龍鳳河、永定河、大運河、獨流減河、子牙河、中亭河等兩側進行工程建設,做好生態綠色廊道聯通。多片多點:針對經濟林、林下經濟和森林村莊及生態旅游等建設。涉及地點區域包括:薊州區山區主要村莊,寶坻區牛道口鎮、史各莊鎮、大白街道等;武清區大王古鎮、高村鎮、河西務鎮、下伍旗鎮等;北辰區雙口鎮等;西青區辛口鎮、精武鎮、王穩莊鎮等。同時根據自然條件和森林植被分布等情況,開展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和防災減災建設工程,總體打造天津三北林業建設增總量、強質量、重保護和促民生的發展新高度。
3 建議及措施
3.1 加強組織領導
一是落實各方責任。各級政府要加強工程組織領導,堅持加強協調,密切配合,精心實施,堅持不懈地推進三北工程建設。抓好組織落實,進一步建立健全各級工程建設管理機構,充實管理人員,強化管理職責,形成上下貫通的管理體系,全面承擔起工程建設規劃、計劃、指導、檢查的職責。
二是強化法治保障。要廣泛深入地宣傳新《森林法》《環境保護法》《水土保持法》和《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提高全民及全社會的法律意識。要依法加大對人畜毀林、濫砍盜伐案件的查處力度。加強林業執法力量,同時,應高度重視開發占用林地、毀壞林木問題,依法補償,及時恢復。各區地方政府應把三北工程建設任務納入林業建設發展規劃中,保障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的順利實施和建設目標的實現。
三是提升戰略地位。三北工程在新時代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鄉村振興、京津冀協同發展和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等重大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工程建設戰略意義重大。應充分認識天津市三北工程建設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提升戰略地位,充分發揮其在建設北方綠色生態屏障建設中的重大作用。
3.2 落實配套政策機制。
一是完善落實土地政策。各區應把落實三北六期工程規劃任務作為重要大事,積極協調,抓好造林地塊和撫育管護等地點的落實,明確土地權屬,調整和統一土地用途,理順利益關系,努力做到造林地塊的權屬清晰、集中連片。同時,通過增加新造林用地指標,統一規劃,明確林業用地范圍,如將部分河渠兩側,新修公路、鐵路兩側,風沙化土地、污水灌溉土地及地面沉降區等地帶作為林業建設用地,拓展造林空間。
二是創新落實資金投入政策。各區應按照國家戰略工程項目的要求,著力抓好地方配套資金的落實;要創新和完善各項政策措施,本著國家、地方、社會與市場共同投資的模式,廣籌工程建設資金,聚集各種生產要素向工程建設領域流動,構建多元化的長期、穩定投入機制,保證工程建設資金需要。
三是完善落實工程建設獎補機制。大力推進國土綠化和森林撫育工程進程,擴展造林綠化和森林提質的內涵,探索并完善工程獎補機制,確定合理的補償標準,建立國土綠化補償制度和相關保護獎勵政策。構建結構合理、功能完備的森林生態體系。
四是完善落實生態補償機制。積極探索生態公益林保護和管理的新機制,確定合理的補償標準,建立與工資和物價水平掛鉤的動態調整機制。制定造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和相關保護獎勵政策,逐步構建覆蓋所有核心資源的大生態補償機制。
3.3 強化科技支撐
一是嚴格技術標準。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要始終貫徹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努力提高科技含量,提高科研成果的應用率、轉化率和貢獻率。國土綠化、森林撫育、退化林更新和封山育林等工程建設須按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本市的建設技術標準執行,因地制宜,因林施策,協調推進,建設結構優化、功能完備、系統穩定的人工和自然相融合的生態系統。
二是強化技術推廣。把現有技術優勢集成、組裝配套,爭取在不同立地類型區的撫育方式、造林方式、退化林更新方式及林種和樹種配置、喬灌比例等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突出直轄市森林景觀特色,在新造和更新中注重林木壽命的持久性,推廣一批有效的治理模式,推廣機械化造林、抗旱保水劑造林、綠色植物生長調節劑應用等技術。按照山地、平原、洼地等不同地貌,建立一批工程示范點。在具體實施中,選擇一批成熟適用的技術組裝配套,進行綜合推廣,以提高和擴大推廣輻射面。
參考文獻:
[1]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于做好三北工程總體規劃修編和六期工程規劃編制》的通知[EB/OL].[2020-01-20](2021-07-20)http//www.forestry.gov.cn/414/20200120/161032668293290.html
[2]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森林資源報告(2014-1018)[R].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9
[3]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40周年發展報告[R].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9
[4] 劉月紅,劉彬,張潔,等.天津林業產業現狀的存在問題及發展對策[J].天津農業科學,2016(12):132-133
[5] 天津市人民政府.天津市國土空間發展戰略[EB/OL].[2020-09-22](2021-07-20)http//www.cnews.chinadaily.com.cn/a/202109122/WS614ab8eba3107be4979eeecb.html?ivk_sa=102319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