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琴 楊永雙 何燕



摘 要:本文研究了數(shù)字信號處理課程的教學改革方法,文中詳細敘述了課程知識體系優(yōu)化、多模式教學,結合動態(tài)演示的教學策略,基于線上線下有機結合教學實施方案及課程及時有效的學習反饋,從而完成傳統(tǒng)教學和網(wǎng)絡教學的優(yōu)勢結合,有效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關鍵詞:數(shù)字信號處理; 多模式教學; 線上線下;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1-160-002
一、引言
數(shù)字信號處理是通信工程、電子信息類專業(yè)的核心課程,該課程具有數(shù)學理論推導多、內容廣泛、概念抽象等特點[1]。以往的教學模式以講授知識點為重,將知識“灌輸”給學生,授課過程中缺乏對數(shù)字信號處理應用的重視[2-3],重點講授“是什么”,而忽略了“為什么”和可以“做什么”,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欠缺主動思考探索,且教學反饋過于單一、滯后,通常通過期末卷面考核結果總結分析,獲得學生學習掌握知識的情況及存在的問題,無法及時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最終影響學習效果。
針對上述問題,自2018年起,鄭州輕工業(yè)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數(shù)字信號處理課程組開始實施該課程綜合改革,結合該門課程的特點及學生培養(yǎng)目標,在教學策略、教學實施等方面進行教學探索和嘗試,取得一些有益的成果。
二、課程教學改革
1.教學策略
數(shù)字信號處理是我校電子信息工程系三年級學生必修的專業(yè)基礎課。課程組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精心討論策劃,優(yōu)化知識體系,采用問題啟發(fā)、項目驅動等多模式教學、對比分析,動態(tài)演示的教學策略,如圖1所示。
2.優(yōu)化知識體系
課程授課內容主要包括信號處理與分析和濾波器設計兩大模塊,每個模塊下又分為不同的知識模塊,每個模塊內容詳細規(guī)劃,重點突出。授課課程知識體系圖如圖2所示。
2.1多模式教學
課程組將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有機融合。由問題啟發(fā)[4-5]引入相關知識點,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采用項目驅動[6]將理論內容融合在實踐項目中,促使學生結合實際項目,逐步熟悉和理解理論內容。
比如講解模擬信號數(shù)字處理方法時,由問題“為什么要將模擬信號數(shù)字化”,進行分組討論,引導得出數(shù)字信號具有穩(wěn)定性強、易存儲、易傳輸、易處理的特點。然后由問題“我們能不能從模擬信號中抽樣出一系列離散值,由這些離散值無失真恢復原模擬信號”,引入生活中音頻信號采樣和圖像采樣實例,采用MTALAB軟件進行采樣恢復演示,對比不同抽樣頻率下的聲音及圖像信號的恢復效果,使同學們直觀認識到,抽樣間隔對信號的影響、能不能無失真恢復原模擬信號,抽樣間隔是關鍵,進一步引導提出問題“如果要無失真恢復原模擬信號,采樣間隔應該如何選取”,給出抽樣的模型,理論推導得出結論:一個頻譜有限信號f(t),如果頻譜的最高頻率為fm,抽樣間隔Ts小于等于[12fm]時,可以從抽樣信號中無失真的恢復原模擬信號。
最后結合抽樣定理的工程應用實例“CD數(shù)字錄音系統(tǒng)”,探討CD系統(tǒng)如何選擇采樣率,并討論抽樣前,對錄制的聲音信號為什么要進行低通濾波,從而引出抗頻譜混疊濾波器。這樣以問題為導向,層層深入,將所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結合,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具體講解頻率采樣法設計濾波器時,由實際生活提出問題“工程上,常給定頻域上的技術指標,能不能直接在頻域進行濾波器設計”,引入用頻率采樣法設計FIR數(shù)字濾波器的基本思想,設計方法,約束條件等;實例講解如何利用頻率采樣法設計FIR數(shù)字濾波器,結合軟件演示對濾波器設計結果直觀地進行分析;舉例分析大多數(shù)信號應用場合,利用頻率采樣法設計的濾波器阻帶衰減的是不能令人滿意的,從而給出改善阻帶衰減的方法;對比FIR和IIR數(shù)字濾波器的設計,分組討論,總結兩種濾波器各自的優(yōu)缺點及適合的應用場合。
2.2對比分析
數(shù)字信號處理的先修課程為信號系統(tǒng),它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比如Z變換的性質、傅里葉變換、離散傅里葉變換等,通過對比分析[7]講解公式推導,溫故知新,將信號與系統(tǒng)中的已有的方法對比應用到數(shù)字信號處理課程中新的知識點。
2.3動態(tài)演示
針對數(shù)字信號處理學科中許多難以理解算法,制作基于MATLAB的教學演示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主要包括信號產生模塊、抽樣模塊、頻譜演示模塊、IIR濾波器生成模塊和FIR濾波器生成模塊。基于MATLAB的教學演示系統(tǒng)把數(shù)字信號處理中的一些重點、難點用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使學生易于理解,幫助其快速有效地完成課程的學習。
3.教學實施
教學實施方案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如圖3所示。采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建設并利用反映課程體系與內容的在線課程,供學生學習。學生可在課前通過線上自主學習,線上交流后,進行線上檢測,并反饋問題。
線下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增強交互性,設置課程分組討論,解決問題,得出相關重要知識結論,加深學生對課程知識點的理解。授課過程注重理論與工程實踐相結合,通過分組討論講解為什么要引入此知識,聯(lián)系實際結合項目和學科前言引導學生理解所學內容可以做什么,在此基礎上抽象定義,闡述性質,詮釋應用告訴學生“是什么”。
4.教學反饋
4.1學習反饋
及時有效的反饋會直接影響到學習者的學習態(tài)度并最終影響學習效果[8]。教師時刻關注學生的整體學習狀態(tài)。課程開始時,進行簡單的課堂小測試,并結合課堂討論,了解學生對前期信號與系統(tǒng)、線性代數(shù)等相關知識儲備,對學生提出該課程學習方法的建議。通過線上線下作業(yè)完成情況、隨堂問答及分組討論了解學生對知識點掌握情況,及時進行調整,討論總結經驗和可實施方案。
4.2信息溝通
充分利用微信、QQ教學群及電子郵箱等網(wǎng)絡資源,及時進行師生溝通,對學生的提問,根據(jù)問題反饋情況特殊問題進行一對一講解、共性問題課堂解決。學生對教師教學的意見和建議也可以通過微信、郵箱來反饋。教師利用QQ群向學生推送有關教學文件、學習方法、學科資料。
三、結束語
數(shù)字信號處理課程教學改革探索,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獲得同行教師和學生的一致好評,被評為校級優(yōu)秀課程。線上線下教學的有機結合,多模式的教學策略將枯燥的理論學習生動化,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不但理解了課程中復雜煩瑣的公式和定理是什么,而且能夠有效將所學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明白了為什么要學習課程內容,課程中復雜煩瑣的公式在實際中可以做什么。
資助項目:新型在線開放課程——微課建設與應用研究,鄭州輕工業(yè)大學第十一批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
參考文獻:
[1]何海浪,黃乘順,李星亮.淺析基于數(shù)字信號處理課程的教學實踐與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9(30):123-124
[2]萬永菁,張淑艷,王海軍.基于微課的數(shù)學信號處理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7(1).45-49
[3]王卓遠,鄭德春,孔中華,等.基于項目導學理念的數(shù)字信號處理課程翻轉課堂教學設計[J]電子世界,2019(15),35-37
[4]胡樂樂.基于“翻轉課堂”和“同伴教學”的“混合式教學”[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7(5):54-57
[5]郭姣,劉艷良.問題式教學法在“信號與系統(tǒng)”課程教學中的運用[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0(5):83-85
[6]唐加能.項目驅動式教學在信號與系統(tǒng)課程中的探索和實踐[J]科教文匯,2017(2):66-67,72
[7]王燦,臧嫻.基于雙線程的“數(shù)字信號處理”課程教學方法探討[J]科技視界,2019(11):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