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進 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引言:鐵路接觸網課程是高職院校鐵道供電技術專業學生的專業核心課。通過對該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對接觸網的組成、供電方式、設備及結構,負載計算以及施工與運營管理加以了解,因此本課程對學生提出了嚴格的要求,需要學生理論聯系實踐,在實踐能力中掌握理論,在理論中認識實踐,提高綜合素質[1]。
為了更高效地培養出符合鐵路企業要求的人才,在接觸網的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適時對其教學方式作出創新與改革,以便正確地引導學生去學習。本文從理論知識、實操技能、崗位認知三個方面指出接觸網教學的弊病,并就此從理論教學改革、改善接觸網實訓場條件、加強校企合作三個方面展開該課程教學的策略分析[2]。
長期以來,與本科院校相比,高職院校更加注重實踐,學生的實操能力比本科生強,但是理論方面,卻明顯落后于本科院校的學生。同時,接觸網教材大多是文字配以少量的圖片,書中的圖片大多是理論結構圖,和實物圖有很大的區別。學生通過理論結構圖,很難真正掌握知識內容。
由于接觸網實操項目往往比較復雜,同時具有一定的危險性,課時有限等原因,導致學生練習時間非常有限,造成實操技能不熟練的后果。
不同于其他社會分工崗位,接觸網工屬于鐵路特殊行業。在生活中,學生接觸不到接觸網工的工作環境,因此對接觸網工的崗位工作以及職責認識非常有限。
傳統的接觸網課堂理論教學,主要是借助課本,黑板板書、PPT以及視頻。但是接觸網課程,不但具有繁多的抽象的理論知識點,而且擁有復雜的結構。接觸網的結構組成非常繁雜,比如腕臂結構。常見的腕臂支柱裝配就有水平拉桿(壓管)腕臂、鋼腕臂裝配、高速鐵路的L型腕臂裝配等。不同的裝配形式,裝配材料也不盡相同,僅僅通過圖片及視頻等傳統方式,學生很難熟識和分辨。為了改善教學效果,可以將接觸網教學的教室統一安排在實訓室,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可以展示接觸網設備的實物,學生在課間,也可以近距離接觸觀察對比設備。同時,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專業的手機軟件發布教學任務,以此加強師生互動。教學任務包括課堂簽到,問題搶答,問卷調查等等。
接觸網課程的實訓項目眾多,包括攀登支柱作業、接地封線作業、腕臂組裝作業等。這些項目具有設備龐大,占地面積大等特點,只能戶外進行,因此接觸網實訓場的絕大部分只能在戶外建設。但是,夏天天氣炎熱,冬天天氣嚴寒,天黑太快,這些都影響課程的開展。同時,戶外課受天氣影響嚴重,雷雨天氣,場地濕滑,學生的安全無法得到保障。因此,完善接觸網實訓場環境,刻不容緩。比如,在實訓場地邊,搭建棚子,可以遮擋烈日、暴雨;夯實地面,雨后可以縮短地面干燥時間等。同時,部分實訓項目,在天氣惡劣,無法前往實訓場進行時,可以采用仿真軟件代替。仿真軟件不但克服了環境的束縛,而且保證了學生的安全,便于學生獨立、反復練習。并且,在實訓場上課時,存在教師嚴重不足的情況。接觸網實操課,不同于理論課。由于接觸網實操課項目有一定的危險性,教師必須時刻盯著學生,指導學生安全作業。基于上述原因,很多接觸網實操課項目,作業只有一組一組進行,不能多組學生同時操作。因此,為了學生的安全,為了教學進度的順利進行,在接觸網實訓場上課時,需要安排多位教師。
鐵道供電專業的學生,對口就業的單位以鐵路局,地鐵公司為主。因此,很有必要與這些單位加強校企合作,一方面有益于加強聯系,為今后的畢業做準備;另一方面有助于進行針對性的知識技能培養,使學生更加符合對口企業的崗位需求。通過開展校企合作,定期組織學生參觀企業,到現場一線去熟悉接觸網工的工作環境,加強學生對就業崗位的認識。定期邀請企業工程師到學校開展講座,給師生做專業培訓。教師可以從企業工程師那了解到最新的行業發展,可以了解到畢業生在企業的發展狀況,得到畢業生在校知識技能應用情況的反饋,查漏補缺,及時更新完善人才培養方案,調整教學大綱與授課計劃等。同時,教師還可以了解到企業一線的技術和設備更新,及時更新學校的實訓教學設備,始終保證教學設備和企業現場設備的高度同步,及時更新換代。企業也可以通過校企合作,與一線教師充分交流溝通,提出崗位需求,充分利用學生在校期間時間的充裕,提前做好相關項目訓練,提前關注優秀畢業生,選拔人才,做到學生從學校到工作崗位的無縫對接。學生通過企業工程師的專題講座,也可以了解到接觸網課程的知識點與接觸網工崗位需求的密切相關點。
接觸網課程教學雖然存在一定的問題,但這些問題,是可以通過一些策略來解決、緩和的。本文主要對接觸網課程的教學效果與鐵路企業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的現象進行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進行了策略分析。可以看出,豐富理論教學方式,有助于改善學生的學習效果;改善接觸網實訓場條件,有利于提高教學環境和教學效率;加強校企合作,有助于學校、企業和學生三方的信息互通,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