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潔穎 浙江金融學院
庚子年開年,新冠疫情來勢洶洶,無人能置身事外。保險機構積極向疫情地區捐贈資金、幫忙籌措疫情防控物資;眾多保險公司第一時間向武漢本地以及外地馳援的醫生、護士提供無償的專屬風險保障,為他們保駕護航;保險業在疫情發生后的第一時間便啟動應急預案,出臺多項舉措優化理賠服務并充分發揮現代保險的功能作用,支持企業復工復產。保險行業在舉國戰“疫”中涌現出的各種人和事,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保險職業素養》課程素材。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保險職業素養》課程組基于課程第二章“透過保險內涵看保險職業素養”、第二節“保險的功能與作用”的授課內容,結合本次新冠疫情中有關愛國主義精神熏陶和保險行業在抗“疫”中的感人事跡,將疫情中的素材與課程中“保險的功能與作用”綜合性學習做了一次深度融合,設計了“戰疫課堂”這樣一個主題單元學習。
本次“戰疫課堂”秉承浙江金融職業學院“以社會責任為核心”辦學價值理念,恪守“披沙揀金、融會貫通”的校訓,凸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通過“學事跡─思行業─省自身”三個教學環節,帶領學生開啟一場生動、宏大的合作學習之旅。
1.教學單元設計思路
在這場雖然看不見硝煙,但卻同樣異常殘酷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保險業作為其中一員,通過實際行動主動擔起自身責任,共同助力攻堅克難,展現了自身的行業價值與社會擔當,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愈加彰顯。
課程組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運用好疫情防控“教科書”,將新冠疫情中保險行業相關素材與課程中“保險的功能與作用”綜合性學習做了一次深度融合,設計了這樣一個主題學習單元,旨在通過本次課程的學習、思考和探討,開展感恩教育、擔當教育、反思教育、辯證思考教育,培養學生“家國天下”的愛國情懷,引導學生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科學精神、奮斗精神等,自覺擔當青春使命。
2.教學單元整體設計理念
《保險職業素養》“戰疫課堂”秉承我校“以社會責任為核心”辦學價值理念,恪守“披沙揀金、融會貫通”的校訓,圍繞“戰疫”主題選取疫情中保險行業的相關素材設計本次主題單元學習內容。旨在通過老師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及課堂討論思辯,開啟一場創造性的合作學習之旅。
“戰疫課堂”主題單元學習共有三節課,課堂設計思路按照“學事跡─思行業─省自身”分三個環節完成。
1.教學課題
“保險業的責任與擔當”戰疫課堂
2.學情分析
本次授課的學生對象是高職保險專業18級大二的學生。學生們經過一年半的保險專業學習,已經打下較為扎實的保險專業理論知識基礎;并且通過保險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訓練,具有一定理論聯系實際能力,能較好地進行自學、思辯、口才與團隊合作,具備一定的保險職業技能。
3.教學目標
本次授課的知識目標是通過分析保險業在此次“舉國戰疫”中所發揮的作用,讓學生掌握現代保險業的功能及在國民經濟中所發揮的作用。
通過本次“戰疫課堂”的學習,培養學生利用互聯網搜索信息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基于客觀、獨立、理性的思維習慣分析保險行業在疫情中的擔當與作為,培養學生獨立思辯的能力、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并培養與他人創造性合作的能力。
經過課堂的“自省”環節,讓學生學會感恩,激發他們的愛國精神、科學精神以及“不負韶華、只爭朝夕”的奮斗精神;培養學生具有誠信、敬業、主動、合作等良好的保險職業道德情操。
4.教學內容
本次“戰疫課堂”的授課內容分為三個部分:
一是學習各保險機構在此次“抗疫”活動中的擔當與事跡;
二是反思保險行業經此一“疫”,所遭受的沖擊與孕育的機會;
三是在基于上述兩個模塊的學習之后,讓學生設想如果目前自己是一名保險從業人員,將如何做好自己,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第三個“自省”模塊教學內容是“戰疫課堂”的升華階段,旨在讓學生通過課堂的學習、體驗、思考后,培養愛國情懷并學會用辯證的思維習慣思考疫情帶給保險行業的積極與消極影響,養成積極主動、終身學習、誠信敬業的工作習慣,學會從自身做起,影響周圍的人和事,為社會、為國家盡一份力。
5.教學重點
本次“戰疫課堂”的教學重點是結合現代保險業的功能與作用,觀察與分析各保險機構在此次“抗疫”活動中的擔當與事跡。
6.教學難點
本次“戰疫課堂”的教學難點是“自省”教學環節,即如何通過情境模擬,讓學生反思作為當代保險職業人如何更好地適應“疫情”下保險行業的轉型升級,如何更好地為客戶服務實現“雙贏”、如何更好地練好內功實現自身社會價值。
7.教學方法
本次“戰疫課堂”采用啟發式教學、案例教學、合作學習、情境教學等方法進行授課。
8.教學過程
(1)第一節課:學事跡
首先,授課老師介紹本次授課主題、授課內容及授課安排。面對當前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嚴峻斗爭,結合現代保險業的功能與作用,授課教師拋出保險業作為金融系統的一員,如何通過實際行動展現自身的行業價值與社會擔當,做好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這一話題。接著同學們利用互聯網,查找各大保險公司參與此次“抗疫”活動的相關資料(2-3則);并思考保險業在此次“抗疫”中可發揮哪些作用?同學們紛紛參與了課堂討論,參與討論的質量較高,參與度高達90%。最后,任課老師利用第一節課的最后10分鐘,點評同學們的發言,并總結保險業在抗擊疫情中所發揮的積極作用。
(2)第二節課:思行業
大家都知道,疫情來臨,老百姓都居家不出,很多非有關老百姓日常生計的行業都停工停產,按下了暫停鍵,這給國民經濟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作為保險專業的學子們,非常有必要思考一個問題——疫情帶給保險的沖擊是什么?疫情給保險行業孕育著什么樣的希望與機遇?我國保險業如何借“防疫”促進自身行業的轉型升級。
課堂導入(10分鐘)
進入第二節課,教師話鋒一轉,指出2020年春節前后,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全國迅速擴散,全國多數地區人民在政府的防疫措施指導下減少外出活動,多數行業受疫情短期沖擊影響明顯,并且隨著疫情在世界范圍蔓延,全球經濟短期增長的不確定性增強,疫情對全球產業鏈、商業模式及展業模式等均形成了一定的影響。任課老師隨后向學生們拋出一個引人深思的話題:新冠疫情帶給保險行業的沖擊有哪些?疫情又帶給保險業哪些希望?同學們積極踴躍地對本次課堂活動進行了深入地思考,用辯證的思維、長遠發展的目光看待此次疫情帶給保險行業的深遠影響。同學們在課程平臺互相熱烈地交流自己的觀點,暢所欲言。第二節的最后15分鐘,老師點評并總結了本次課堂討論。任課老師贊賞了同學們用獨立、辯證、理性的思維模式思考疫情帶給保險業的影響,特別肯定了同學們在課堂上就自己的觀點相互之間進行熱烈討論的學習模式。這一體驗帶給老師和同學集體創作的樂趣,指出本次課堂討論是一次創造性的合作學習之旅。
(3)第三節課:省自身
人在反思中成長。此次疫情是一本生動的“保險教科書”,不僅倒逼保險行業改變傳統營業模式,促進險企轉型升級;同時也為每一位保險從業人員帶去思考:如何才能讓自己在“疫情”中更好地開展工作,讓自己“發光發熱”給客戶帶去價值。
授課教師在第三節課首先分享了一個案例——身邊的抗疫故事:一個保險人的“大”“小”事。通過案例導入,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作為一名“準保險職業人”在疫情時刻,如何做好自己?緊接著,授課教師在課堂上組織開展課堂討論:假設你是一名保險從業者,對于此次“疫情”你將如何應對?并且對社會可以做些什么?(請從如何提升自己的保險職業素養及從業能力和心懷祖國、如何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兩個方面進行展開)
課堂上,同學們以“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的習慣為指引,結合自身實際,積極發表了自己的想法。最后,任課老師結合學生的發言,總結歸納了同學們發言中的亮點。
經過第一節課的“觀現象”、第二節課的“思行業”,第三節課學生在模擬角色的情境下,較好地進行了自我反觀與自省。通過這一節“自省”課,學生找到了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明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4)課堂后
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非常重要的職責就是幫助學生找到更好的自我。
“戰疫課堂”課程思政教學讓同學們明白:我們要善于從危機背后發現機會,并運用自己所長去解決問題滿足需求,人人都能創造自己的社會影響力;并且時刻記住一點,人類是個命運共同體,這個世界怎么活著,我們人人有責。
通過本次“保險業的責任與擔當”戰疫課堂的教學,給學生全方位、360°地展現了我國保險業在舉國“抗疫”中的擔當與作為,激發了他們作為未來一名保險職業人的職業使命感與責任感。學生們通過課堂教學學習獲得的收益有:
1.較為全面、系統地了解保險業在這場防疫阻擊戰的先進事跡
在這場沒有銷煙的防疫戰斗中,保險機構不僅積極捐款捐物,還結合自身職能作用,發揮所長。如很多保險機構免費向武漢本地及外地馳援醫生護士提供大量的專屬保險保障;積極擴展現有保單的責任范圍,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引起醫療、身故等責任納入保障范疇;制定行之有效的應對疫情措施,在第一時間里推出眾多惠民舉措,包括啟動應急預案,開通24小時客戶報案熱線,開設理賠綠色通道等。
學生們在了解了保險業勇擔責任的光榮事跡之后,“與有榮焉”;同時也喚醒了心中作為一名保險職業人的光榮的職業使命。
2.分析疫情給保險業帶來的短期與長期影響
疫情當下,很多行業面臨生產經營上的困難和前所未有的挑戰,保險業也受此影響頗巨,尤其是線下業務遭受不小打擊。
在這樣的背景下,教會學生用長遠、發展的目光看待疫情帶給保險業的影響,學會獨立思考。學生能更有意識地關注疫情下的保險業動態,學會用理性、辯證的思維分析問題。
3.在“自省”中成長
學生們在保險業抗疫信息的閱讀與思考中深切體悟“保險的功能與作用”內涵,并通過思考作為一名現代保險職業人應如何更好地提升自我、回饋社會,明確愛國情懷,熏陶崇高人格,豐富生命底色。
本次“戰疫課堂”是在疫情時期開設的一堂特殊的網絡課,在授課方式上大大不同于平時的課堂面授。課程組也是第一次嘗試這種全新的授課模式。針對“保險業的責任與擔當”戰疫課堂主題,課程組進行了積極認真的備課,搜索了盡可能詳盡的資料;對課堂的教學環節進行了精心的研討、設計;并對課堂中的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充分的預估,準備了預備方案。
我們認為“戰疫課堂”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主要要實現兩點:
1.采用合適的教學平臺進行網絡授課
“戰疫課堂”綜合運用“超星+微信群+喜鵲兒”三個平臺進行網絡授課,確保教學效果。
任課老師運用超星平臺,在課前發布課程學習資料、學習任務,便于學生提前進行課程預習、完成相關的學習任務;在授課中發布課堂討論話題,組織學生討論,可供學生圍觀其他同學的評論;在課后發布課堂作業,及時追蹤學生作業完成情況。超星平臺在疫情授課期間,平臺運行暢通,非常給力。平臺會統計每一位學生具體的學習數據,可供任課老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任課老師運用“微信群”實現實時同步授課,講解授課內容,并且通過微信群,組織學生進行現場討論。
任課老師運用“喜鵲兒”進行學生考勤。
2.采用恰到好處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課堂討論,實現高效課堂互動
課程組運用啟發式、案例導入、情境教學等教學方法實施課堂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課堂互動頻繁,師生均體會了一次愉快、高效的集體創作學習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