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玲玲
摘要:數學是公認的枯燥學科,如果創新數學教學方式是教育界長期探討的重點話題。將數學繪本運用于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可幫學生的教學工作開啟新大門。本文首先闡述了數學教育與繪本結合的優勢,進一步提出小學低年級數學繪本教學開展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數學教學;繪本教學;教學策略
小學階段的學習是學生學習生涯的開端,學生的思維處于飛速的發展時期,對于外界的新鮮有趣的事物具有濃厚的興趣。但是,傳統的教學課堂基本是以教為主的教學方式,教師將學習內容講述給學生,無法從根源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永遠處于學習的被動地位。因此,想要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就必須尋找適合學生學習,有效觸動學生思維,激發學習興趣和智力水平的教學方式。本文主要探究了繪本融入數學教學中的方式,對小學低年級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一、繪本與數學教學融合的重要性
1.1通過繪本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低年級的學生對于故事性較強的內容由濃厚的興趣,將繪本作為小學數學的教學工具,可以通過具有趣味性的故事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比如在“加減法”教學內容的課堂中,可以運用繪本《小松鼠的面包》滲透數學加減法知識。在故事的引導下,不斷對學生提出簡單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成就感,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由一定的了解和愛好。由此可以看出,數學繪本故事可以打破學生對于該門學科的固有印象。數學繪本與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大都符合,在實際將教學中可以輔助教師提高上課質量及效率。但需要強調的是,繪本并不是主要教學工具,還應以課本為主。
1.2通過繪本輔助教學,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知識覆蓋面積廣,涉及內容多。讓學生從小接觸數學是為了讓其具有一定的數學思維,可以將其中比較內隱的知識有效的顯露出來。但是傳統的被動學習會讓學生認為數學是門困難而枯燥的學科,從而影響數學學習效果。運用繪本教學可以使用符合學生特性的故事,站在學生的關注點,將數學思想方法滲透于日常教學中。比如,對于低年級數學中最為重點的數學思想—數形結合就可以通過繪本作為輔助教學工具。繪本中,繪聲繪色的童趣畫故事可以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讓學生在學生中占據主動地位,與圖文中的內容進行有效互動,將數學思想滲透于故事中。
1.3通過繪本故事,培養正確價值觀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生涯的起點,對于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有一定的影響。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合理運用繪本故事也可讓學生感受生產,滲透正確的價值觀。比如低年級減法的教學中,可以借助沙漠求生的繪本來引入教學。該繪本中,小男孩因為被困沙漠而十分沮喪,沒有充足的食物和資源。在家人的鼓勵之下,他一直保持著堅強而樂觀的心態,不斷尋求求生的契機,最終依靠自己的能力走出了沙漠。與此同時,他們遇到了其他掉隊的小孩,在自己水源和事物已經短缺的情況下,依然幫助他。最終在小孩的幫助下,找到了他們的隊伍獲得了更多的補給共同走出了沙漠。學生在故事中,對于減法算式和思維有了一定認識和練習,并通過該故事,讓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基礎上,還能了解生存技能,培養互幫互助的品德和堅強樂觀的心態。
二、小學低年級數學繪本教學開展策略
2.1結合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繪本
(1)選擇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數學繪本
低年級學生對于故事性較強的繪本有著濃厚的興趣,在排版和樣式上更偏愛畫面明艷的繪本。因此,可以根據學生的愛好需求,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比如在小學數學內容“時間與鐘表”的教學中,可以借助《我的一天》繪本,將時間的流逝和鐘表的變換融入故事中,使得原本乏味的數學概念變得十分生動。整體排版簡潔明了,圖畫明亮動人。通過這種具有趣味性的方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認識鐘表,珍惜時間,符合低年級小學生的思維方式。學生的思維跟著故事不斷推進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學會了數學知識,并舉一反三開拓數學思維。
(2)選擇符合學生心智的數學繪本
低年級的小學生一般認字還不夠多,如果使用含有較多生字生詞的繪本,可能讓學生覺得難以理解,無法將繪本發揮實質性的作用。因此,在選擇繪本時,需要辨識適合學生心智和能力的繪本,讓學生有生活離不開數學的感覺。比如《奇妙的數字》繪本中,每個數字都有其獨特的意義,學生可以感受到生活與數字緊密相關。
2.2發揮創新能力,師生創造繪本
(1)教師創造繪本,開拓教學思維
傳統的教學課堂是教學的灌輸式教育,但新課標的教學方式中,需強調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模式。因此,教師需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案,開拓教學思維。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可巧妙地運用繪本故事,但是往往無法完全覆蓋到每個教學內容,因此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編寫一些簡易繪本故事,將教學知識融入其中,有效提升數學教學的互動度,讓教師更好掌握教學效果。
(2)學生創造繪本,體驗學習樂趣
數學繪本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可以有效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由于與學生的年齡性格特點相符,可以有效煥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對于學生培養數學思維和未來成長都有著不可磨磨滅的價值。讓學生自造繪本,可以調動學生創新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學習數學的信心。
2.3通過互動式教學,提升學生的主動性
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中,通過簡單的互動可以幫助課堂營造活躍的學習氛圍。加強師生互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糊教與學的界限,拉近教師和學生的距離,提升教學效果。在日常教學中運用繪本,引導學生閱讀并理解故事內容,促進學生加強合作。在閱讀過程中,學生直接相互探討課本內容以及數學知識,完成繪本閱讀后,教師根據繪本提出相應問題,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數學公式,培養實際運用能力。通過設置不同方式的問題,激發學生探究的主動性,在一定程度上拓寬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思考品質。
三、總結
繪本教學將數學知識與繪本故事融為一體,幫助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無窮的樂趣,讓數學學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詞。通過明艷的畫面,動人的故事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變的簡單易懂,搭建了數學與生活之間的橋梁,不斷開拓了學生學習的思維,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將知識良好地運用于實際。
參考文獻
[1]李萍. 小學低年段數學繪本教學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渤海大學,2019.
[2]胡逸曦. 小學英語繪本教學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6.
[3]王曼. 繪本融入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優化路徑研究[D].信陽師范學院,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