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不僅是學習任何學科的基礎,也是人與人交流的一種技巧。而習作是學習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現(xiàn)階段,學生在習作上常常出現(xiàn)“流水賬”等問題,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壓力較大,面臨的重要考試較多,從而忽視了習作的重要性。部分學生寫出來的文章語言太過蒼白無力,絲毫沒有邏輯性。針對此現(xiàn)象,教師應該開始著重培養(yǎng)學生在習作方面上的技巧,提升學生的習作水平。對此,文章以小學語文課堂為例,針對習作生活化做出策略性的分析。
關鍵詞:中年級;小學;語文;習作教學
一、 引言
現(xiàn)階段,教育部頒發(f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的過程。”習作就是根據(jù)學生在生活中積累的生活經(jīng)驗通過語言描寫出來的文章。要求寫作過程中需要有一定的邏輯思維,保持文章前后順序一致,并且貼近生活,利用生活中的事物進行創(chuàng)作。但是盡管教師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學生學習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學生的習作能力成為語文老師最艱巨的任務之一。因此,教師需要改變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采用新型教學方式并融合生活進行教學,貼近學生的情感需求,讓學生體會到習作的魅力,進一步掌握習作技巧。
二、 生活化視野下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必要性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一個好奇心強且求知欲旺盛的時期。隨著年級的升高,習作已經(jīng)不是簡單的“白話”而是能夠完成更加具有難度的文章,比如:記敘文、議論文等。所以,小學階段中,學生在進行習作練習時要融入自己生活中的事物,讓寫作的內(nèi)容更加真實,富有情感,貼近生活。但是在習作教學中仍然存在多種問題。比如教師難以教會學生學習閱讀知識,學生也無法理解習作方法,教學形式單一等。無法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寫作能力。因此,廣大教師應積極投身研究如何在生活化視野下進行習作教學。教師在教授過程中,需要將理論結(jié)合生活,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掌握寫作技巧,力求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不斷積累語言和材料,爭取創(chuàng)造出新穎高質(zhì)量的習作。這樣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習作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生活情趣,而且能幫助學生增強思維邏輯。
三、 生活化視野下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現(xiàn)狀
(一)觀察能力較弱
學生習作的材料內(nèi)容應該來自生活中的所見,所感,所聽,所聞。習作就是通過將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用語言描繪出來,將自己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融入習作中。但是學生在生活中缺少一雙發(fā)現(xiàn)觀察的眼睛,沒有將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記錄下來,無法結(jié)合生活在習作中運用,導致在習作中沒有材料可寫,內(nèi)容枯燥無味。而且不能夠用語言將自己所發(fā)生的事情表達出來,缺乏語言表達能力。因此,要求學生將目光轉(zhuǎn)向生活,用心去記錄生活中和自己息息相關的事情,將自己最真實的體會用文字表達出來。
(二)閱讀比重較大
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改革深入,義務教育中英語、數(shù)學、語文是最基礎的學科。在學習語文過程中,通常側(cè)重于閱讀,忽略了寫作的重要性,將原本屬于習作的課時轉(zhuǎn)變?yōu)殚喿x課,導致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全篇白話,毫無營養(yǎng),分數(shù)大大下降。但是在考試中作文的分數(shù)占總分的一半以上,所以要求教師從現(xiàn)在開始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興趣,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擴展學生習作的生活視野,同時將生活與習作融為一體,最終創(chuàng)作出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
(三)重視程度不高
現(xiàn)階段,中年教師的比例要遠遠超于年輕教師。由于老教師的思想觀念過于保守,普遍被以前的思想觀念所影響,而年輕教師的思想先進,同時熟悉新穎的教學手段,而生活化教學就是利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的事物進行習作的創(chuàng)作,所以導致很多老教師無法熟悉和了解,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學習。因此,學校應該開展教學會議,總結(jié)教學經(jīng)驗,交流教學方法。整理出效果更佳的學習模式幫助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能力。
四、 生活化視野下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應用策略
(一)利用多媒體,擴寬生活視野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形成了以多媒體為主的新型教學方式。多媒體主要是指將計算機數(shù)據(jù)、語音、視頻等資料,儲存到電腦上以便用戶能夠?qū)崟r使用。不僅可以隨時調(diào)出而且可以隨時更新并存儲,既方便又快捷。小學生寫作文,常常覺得無話可說,落筆沒有頭緒,雖然心里有很多內(nèi)容想寫但是就是寫不出來,只能是想起什么寫什么,東一塊,西一塊,內(nèi)容無法拼湊到一起,導致最后無話可寫陷入困境。這種情況就是因為沒有利用正確的教學方式,學生沒有學習的積極性,思路不清晰。而解決方法也很簡單,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幫助學生對題目進行審題和分析,然后規(guī)劃整體框架,理清思路,明確文章的中心思想,不偏題,在此基礎上學生才會寫出優(yōu)秀的文章。這樣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進行第一單元寫作訓練時,主題是要寫出人物的精神。學生需要帶著導學目標,認真閱讀教材以及名師導航材料進行自學。教師適時舉例點撥,為實際寫作奠定基礎。在課程開始時,首先進行情景導入,利用多媒體讓學生欣賞一組人物圖片,看看每張臉的不同。教師旁白:“大千世界,人海茫茫,一張張鮮活各異的面孔如花瓣一般在我們面前閃現(xiàn)飄落,我們?nèi)绾稳⒁粡垙埨_紛的面孔定格,化作永恒的一瞬呢?畫家可以用顏料去畫,雕刻家可以用刻刀去展現(xiàn),攝影師可以用相機去拍,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用一支筆去寫。”然后進行寫作指導,教師要告訴學生寫作技巧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寫好肖像,以形傳神。肖像描寫是指描寫人物的外形,包括容貌、體態(tài)、表情、服飾等。寫肖像,可以抓住性別、年齡、職業(yè)、身份、經(jīng)歷,表現(xiàn)人物的特征。然后為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舉例:魯迅筆下的楊二嫂,凸顴骨,薄嘴唇;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guī)。由這個外貌特征可以知道她尖酸刻薄的性格。隨后告訴學生第二個方法是寫好心理,傾訴心聲。人物思想性格的塑造離不開內(nèi)心世界的描述。可以按照人物的內(nèi)心,寫人物怎么想,怎么感覺;也可以間接地借助人物的外部表現(xiàn),如語言、動作、肖像,來反映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諸如“我感到很高興、我感到很懊悔、我感到很溫暖”之類,要能把內(nèi)心深處的精妙傾訴出來。第三寫好行動,扣住細節(jié),形神兼具,并利用多媒體舉例。通過三部分講解讓學生理解寫作技巧。最后,讓學生根據(jù)學習的內(nèi)容,結(jié)合自己身邊的事物寫一篇文章。
(二)利用游戲教學,融入生活知識
在習作教學過程中,如果只是在課程中談論一些習作技巧知識,那會很無聊。此時,教師可以將習作的知識概念融入有趣的游戲中,從而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邏輯。現(xiàn)階段要求,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要有條理,有一定的規(guī)范性。因此,教師需要創(chuàng)新教學思想,改變教學方式,運用游戲互動的方式講解習作的寫作順序,使語言更富有邏輯性,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例如,老師首先給出練習題目要求學生以“成長的滋味”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由于成長與學生過于接近,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可以帶領學生掌握寫作的主題,讓學生體會“成長”一詞,其中可以加入一些游戲互動來調(diào)節(jié)課堂氛圍。如,每六個人一組,按小組回答,回答正確加一分,錯誤減一分,最后得分高的可以獲得作業(yè)減免的獎勵。游戲結(jié)束后老師對于寫作主題做出總結(jié):成長是一個與我們息息相關的話題,成長的感受也是千差萬別,豐富多彩的,就像一棵小苗,長成大樹,有陽光雨露,也有風吹雨打,有歡樂甜美也有困惑、痛苦。講述完之后帶領學生進行寫作的第一步整體構思,引導學生進行題目分析,認真審題,讓學生明確“題眼”是“滋味”,要求學生把滋味寫出來。確定好主題之后進行下一步,確定要寫作的內(nèi)容。明確告知學生要寫出自己真實的生活感受,引導學生學會構建整體構架,明白如何寫,寫什么,中心是什么,這樣才能使思維順利地發(fā)展。
(三)情景體驗教學,再現(xiàn)生活情景
情景體驗式教學是互聯(lián)網(wǎng)不斷發(fā)展下的新興教學方法。隨著虛擬現(xiàn)實的廣泛應用,情景體驗教育開始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現(xiàn)如今,在各中小學都將情景體驗教育融入課堂中,提高了教學效率,情景體驗教學逐漸成為一種新型教學手段。情景體驗教學一般來說是指利用老師激情的話語或者多媒體,使學生沉浸在生動逼真的課堂模擬場景中,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融入學習環(huán)境之中,教師能夠更加集中注意力,向?qū)W生生動地傳授知識和概念,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取知識,激發(fā)學生學習習作的興趣。
在學習抒情的寫作課程中,教師需要在課前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搜集有關抒情的片段以及資料。在課程開始時,首先,教師利用激情的話語將學生帶入到老師創(chuàng)設的情景中,如:我能感覺到媽媽并沒有出去,她好像站在了我的床前。我微微睜開眼,媽媽果然站在那里,手里抱著毛毯,眼睛靜靜地看著我,那是什么樣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縷晨曦對嬌花的撫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風對碧水的溫柔,那是夏日晚霞對嫩柳的輝映,那是月光對修竹的依戀,那是冬日里的朝霞與小草的交談,媽媽呀,我愿在您溫柔的懷里甜甜入夢。讓學生感受這種使文字充滿意義和張力的表達方式叫抒情。其次,提問:“什么是抒情?”讓學生小組討論,積極回答,老師進行總結(jié)。然后利用多媒體展示例題,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抒情的用法。并提問:“什么是借景抒情?”利用《春》和《土地的誓言》兩篇例文讓學生理解借景抒情的用法。最后,讓學生根據(jù)抒情的用法,讓學生以身邊的小事進行創(chuàng)作,運用生活中的故事,提高學生的習作技巧。
(四)開展特色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生活化的大背景下,習作是教師在教學語文中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只有讓教師全身心投入教學工作中,才能達到有效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目的。因此,教師需要改變教學思路,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著手改變教學方法,開展特色主題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習作的效果,提高習作的技巧。
為了讓學生知道如何選擇主題材料,老師開展《寫作,怎樣選材》的主題活動,讓學生了解作文在選材方面的具體要求,掌握作文選材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學生的選材能力。在課程開始時,首先教師可以以“抓耳撓腮落筆愁,胡編生套成文羞”概括上一次學生寫的作文《在挫折中成長》所遇到的選材問題,引出選材三要素“圍繞中心”“真實”“新穎”。然后教師需要詳細講解如何做到圍繞中心選材,講解圍繞中心的三個要點:確定中心、廣泛取材、仔細刪除。接著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份例文:《記一位助人為樂的同學》所選的幾種材料。第一點:他愛好體育,在校運動會上,為班級奪得了幾個冠軍。第二點:他課間幫低年級小同學抬水。第三點:他課間很抓緊時間,珍惜分秒復習功課,有時同學課間遇到難題,他也耐心幫助解答。然后給學生時間進行思考和討論,并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指出第二點是圍繞中心選材的,并再次向?qū)W生強調(diào)圍繞中心選材應該做到的三步,確定中心,廣泛取材,仔細刪除。
五、 結(jié)語
習作是一個創(chuàng)造性的腦力勞動過程,是人們使用語言符號來反映事物,表達他們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傳遞知識和信息,實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在習作過程中融入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明確思路進行創(chuàng)作,需要學生養(yǎng)成邏輯性思維,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不要一味說“白話”,語言要盡量優(yōu)美。教師也需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更好地強化小學生寫作水平,提高教學質(zhì)量,也可以結(jié)合科技手段進行教學,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李辰辰.小學語文高學段習作教學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21.
[2]吳進姬.根植于生活,成就精彩習作:淺談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策略[J].讀寫算,2021
(1):203-204.
[3]張交交.生本教育理論下的小學語文中段習作教學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9.
作者簡介:徐冰,江蘇省蘇州市,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qū)木瀆南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