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劍霏
摘 要:多元智能理論自誕生以來就受到教育界的重視,它注重對學生多元能力的培養,被廣泛應用于各類教學實踐,舞蹈教學也不例外。傳統的舞蹈教學過度關注學生舞蹈技巧的培養,應用的教學模式比較單一,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將多元智能理論應用于舞蹈教學,能夠給予學生更加多元的發展環境,不僅能幫助學生學習舞蹈技巧,還能提高其自身的音樂素養與溝通能力,從而讓舞蹈教學煥發新的生命力。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舞蹈教學;舞蹈技巧
一、多元智能理論概述
(一)多元智能理論的內涵
多元智能理論是由著名教育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針對傳統智能一元化理論提出來的。加德納提出人天生擁有至少八種智能,包括語言、數字邏輯、空間、身體運動、 音樂、人際、自我認知、自然認知智能,這八種智能組成了人類基本的智能結構。因此,他認為學校教育不應該局限于學生讀書解題能力的提高,還應該注重發展學生的其他智力與能力。將多元智能理論應用于學校教育對學生多元能力的培養有著十分積極的影響,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1]。
(二)多元智能理論應用于舞蹈教學的必要性
傳統的舞蹈教學過于強調舞蹈的學科性,教學模式單一。學生在課堂上一般都是通過模仿教師動作,進行大量的練習,最后達到教師的要求。這樣的模式固然能夠提升學生的舞蹈能力,但會使得學生的知識面過于狹窄,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將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應用于舞蹈教學能夠改善這一局面。多元智能理論能夠使學生在一個更加多元化的環境中學習,也能夠使教師通過科學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提升能力,同時學生自身所具有的潛能也會在這種環境下被激發,從而為其全面發展奠定較為穩固的基礎。
二、多元智能理論應用于舞蹈教學的具體體現
(一)肢體運動智能
學生的四肢協調能力、身體柔軟程度、肢體表現力等都屬于多元智能理論中的身體運動智能。學生身體運動智能水平是教學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因素。舞蹈是利用肢體語言表達思想情感的藝術形式,身體運動智能的提高能夠讓舞蹈更富感染力。因此,基于身體運動智能的提高,教師要對教學計劃進行針對性的制定,要清楚不同的智能水平需要不同的訓練方式。
在舞蹈教學中,學生的肢體表達能力是教學的重點,而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天賦與不同的舞蹈基礎。在教學中,教師若是對所有的學生都采用同一種肢體訓練方式,通常無法達到理想的訓練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看到學生的體能差異,針對不同體能的學生制定適合他們的訓練計劃。教師在培養學生身體運動智能方面,負責制定計劃與監督實施。而學生擁有了屬于自己的訓練計劃,在后續的訓練過程中,會有更加明顯的進步。
(二)音樂智能
音樂與舞蹈總是相輔相成的,合適的音樂能夠讓舞蹈更具感染力與吸引力。音樂是學生感受舞蹈內涵的重要媒介,因此,在舞蹈教學中音樂智能的培養是不可或缺的。
在舞蹈教學中,學生能否通過肢體語言表達音樂中的情感是衡量學生舞蹈表現力的重要標準。因此,舞蹈教學并不應只停留在動作訓練上,音樂教學同樣必不可少。音樂智能的培養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理解不同類型的音樂,還能讓學生了解每種樂器的音色和音樂的節奏、音調、旋律等。在此基礎上,學生能快速地找到音樂的基調,理解音樂包含的情感內涵,從而將自己的舞蹈動作與音樂融合。教師在教學中,可使用情境教學法,使學生在切身感受音樂的過程中產生共鳴,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音樂感知力[2]。
(三)語言智能
舞蹈是集體表演的一種,例如群舞表演就經常在大型晚會上出現。群舞表演需要舞蹈演員之間的默契配合,也需要舞蹈演員之間的流暢溝通。而學生之間的溝通、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都離不開語言智能。語言智能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教會學生正確表達心中所想是舞蹈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日常的舞蹈課堂需要語言的溝通和思維的碰撞。舞蹈教學并不是刻板的動作講解,教師要適當給予學生啟示,讓學生領會動作的要領。相應地,學生也要學會向教師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情,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有效的溝通是舞蹈演員之間默契配合的前提,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要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通過溝通可以促進學生之間彼此學習,形成一種互相監督、互相幫助、互相學習的課堂氛圍。
三、多元智能理論應用于舞蹈教學的
積極影響與局限性
(一)多元智能理論應用于舞蹈教學的積極影響
1.培養教師多元化的教學理念
多元智能理論將教育的重點放在了人的全面發展上,它認為每一個智能領域都有其獨特的發展軌跡,不同學生有著不同的擅長領域。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看到學生之間的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我國當前大力推行的素質教育便是在注重人的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多元智能理論的整體思想與我國教育改革發展思想相適應。多元智能理論應用于舞蹈教學能夠讓教師對學生有更加全面的認識,使教師更加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學習狀態。
2.豐富舞蹈教學的內容
在多元智能理論的指導下,舞蹈教學不再只是讓學生具備舞蹈能力的藝術教育,而是讓學生通過學習舞蹈,從而成為一個擁有完整人格且富有個性的人的教育。
通過上述內容可知,將多元智能理論應用于舞蹈教學會使教師探索更多的教學方向,如音樂教學與溝通教學。舞蹈藝術是綜合的藝術,它不僅需要學生具備精湛的舞蹈技巧,還需要許多其他的輔助元素,如舞臺布景、燈光、化妝、服裝等,這些元素在舞臺上缺一不可。根據不同的舞臺變化、隊形變化來調整自己的舞姿,是學生空間形體智能的體現。因此,讓學生靈活地根據舞臺上布景、燈光的變化來調整自己的舞姿也是舞蹈教學的內容之一。通過結合多元智能理論的舞蹈教學,學生能夠獲得使用空間進行思想表達的能力[3]。
3.建立多元評估體系
傳統的以單一成績單的形式對學生能力進行評價的方式十分不科學,而且對學生的全面發展也有著消極的影響。在傳統的舞蹈教學中,很多教師也經常以一個動作來評價學生的舞蹈能力,這不利于學生自信心的建立。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在教學中,任何教學目標都可以通過至少八種不同的方式教授,任何科目也能通過至少八種不同的方式進行評估。在舞蹈教學中,同樣需要這樣一個多元而又科學的評價體系。在舞蹈教學中,多元化的評估體系能夠發現學生能力的不同與智力特征,從而發掘學生在不同方面的天賦,然后再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在其所擅長的領域有所突破。
(二)多元智能理論在舞蹈教學中的局限性
盡管多元智能理論在舞蹈教學中有著十分突出的貢獻,但其局限性也不容忽視。多元智能理論要求教師具備多元化的視角,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不拘泥于某一項能力的提升。這對于教師來說要求較高。舞蹈教學不同于普通的文化教學,舞蹈課程對學生的體態、動作都有統一化的要求,這個要求若是沒有達到,學生就無法進入專業院校進行學習,后續也很難有自我提升的空間。而多元智能理論強調對學生多元化能力的發掘,這在專業的舞蹈教學中實施起來有一定的難度[4]。
多元智能理論為舞蹈教學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新型教育理論和傳統教育理念的融合與碰撞將為舞蹈教學的發展開辟更加廣闊的道路。多元智能理論應用于舞蹈教學有著十分積極的影響,它能夠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豐富舞蹈教學的內容、建立一個更加多元的評估體系,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更加科學的指導方式。但其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局限性也不容忽視。如果盲目地將理論與教學進行結合,而不考慮當前實際的舞蹈教學狀況,可能會阻礙舞蹈教學的發展。
因此,將多元智能理論應用于舞蹈教學,就要尊重舞蹈教學的實際發展模式,在已有的完整、科學的訓練體系中結合多元智能的理論特點,拓寬教學思路,正確對待學生的個性差異,在對學生的個性差異進行多元化評估的基礎上為學生制定有效的學習計劃。
參考文獻:
[1]王博.高職舞蹈教育教學改革中多元智能理論的應用[J].中外企業家,2020(1):170.
[2]賈嵐.高職舞蹈教育教學改革中多元智能理論的應用探討[J].大觀(論壇),2020(11):63-64.
[3]張明.反思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在舞蹈教學實踐中的運用[J].北方音樂,2019(24):107-108.
[4]趙越.霍華德·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在舞蹈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音樂,2016(6):80-81.
作者單位:
忻州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