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丙珍
內容摘要:語言文字應用與思維提升是密不可分的。學生對語言規范運用的認知與體驗過程,也就是其思維發展與提升過程,同時,思維提升的高度、寬度、深度反過來又增強語言文字應用的能力。
關鍵詞:語文教學 語言文字應用 思維提升
《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要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增強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闭Z言文字應用是語文素養最本質的體現,語文教學需要培養學生靈活運用中國傳統語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其對中華民族語言文字的認知,提升其對中華幾千年文化的熱愛之情。
在思維活動中,我們一般講的是三種普遍的思維形式:形象思維、抽象思維與靈感思維。抽象思維是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來反映現實的思維過程,亦稱邏輯思維;形象思維是借助于具體形象來展開的思維過程,亦稱直感思維,也有人稱之為藝術思維;靈感思維是在不知不覺之中突然迅速發生的一種特殊思維形式,亦稱頓悟思維或直覺思維,它具有突發性,與潛意思有關。語文是語言的藝術,語言是個體或群體思維的外化,思維又總是被語言所纏繞。語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文學作品都體現著語言與思維的相輔相成,抓住學生在校期間集中學習中華語言文字這一重要階段進行同步培養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與思維提升是很有必要的,也是語文老師必須要做的功課。
一.思維提升是語言文字應用的內核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和事物之間內在聯系的規律性的反映。其特點是具有概括性、間接性。
(一)中學生的思維現狀
中學生思維發展具有如下幾個特點:抽象邏輯思維占優勢。并向理論型抽象思維發展;辯證思維基本形成;思維的完整結構基本形成。學生抽象邏輯思維日趨完善,語言表達能力發展升級,能基本概括出事物的本質特點和規律,這就不難理解在語文考查的時候,往往都是考查學生的理解等級,在學生回答教學問題時,教學一線的老師都會強調:請不要照抄原文,學生需要根據原文內容進行概括與分析,這一教學需求重視語言文字應用與思維的關系。
(二)語文教學思維作用于語言
語文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敏捷性、靈活性、批判性和獨創性都會表現在對語言文字應用的深淺上。只有思維提升了才能更好地、更加準確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表情達意。學生思維的提升得益于語言文字應用的深度與廣度,思維提升是實踐中語言文字應用的深化,向更深的階段發展。語言文字應用是思維提升的重要途徑,當語言文字應用到爐火存青的地步,也就是自由調度思維深化過程。從學生的長遠發展來看,語文教學需要學生達到系統化、邏輯化運用語言。這一要求,就需要強調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強調思維的嚴謹性、深刻性。如毛澤東《沁園春.長沙》開篇:“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這優美的語言,讓我們感受到了一代偉人毛主席龐大的敘事與抒情風格。但這簡短的三句詩,學生理解它需要借助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形象思維讓我們感知毛主席寒秋時節,正在橘子洲頭獨立遠眺的意境與美感;邏輯思維更加讓我們明白了詩化的語言結構,達到理解的深層。正常結構應該是:“寒秋獨立、橘子洲頭、湘江北去”。語文教學中,借助思維訓練之后,再去品讀語言文字就不那么難了。
二.語言文字應用是思維提升的外化
語文教學的語言文字應用,主要是指聽說讀寫等實踐活動,包括語言積累、語言理解、語言建構等過程,以及對與之相關的語感經驗調整和遞進,語言的重組、補充、轉換等。語言或言語是思維的符號載體,是思維的外在表現,即外化。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或者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過程其實就表現為思維提升的外在形式。柏拉圖認為“心靈在思想的時候,它無非是在內心里說話,在提出和回答問題時,思想就是話主,判斷就是說出來的陳述”,華生也說:“思維與自言自語沒有絲毫不同之處,他把思維完全看成是無聲的語言”??梢?,語言和思維互相依存,思維越精確就越需要語言。語文教學,教師通過語言文字應用,特別是聽說讀寫的訓練,來傳達教材中的文學意蘊,表達教師自己或者學生的思維過程,學生具體或形象地用語言把文本作者思維意圖與教師思維意圖外放表達的過程也就是其自我思維的提升過程,語文教學中的,語言文字應用是思維提升最重要并且是最合適的物質載體,也是最恰當地思維提升外化與總結。
如寫景狀物散文朱自清《荷塘月色》開篇述:“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然后重點向我們描繪了月下的荷塘、荷塘下的月色、荷塘的四周與忽想起江南采蓮四個場景,在向學生講述這篇文章時,學生也許會自覺不自覺遐想到自己家鄉的荷塘,那是一片寧靜。老師為了進一步體現學生的思維過程,培養并提升學生的思維。教師可以設問:為什么朱自清筆下的荷塘、月光跟你家鄉荷塘月色美景不同呢?學生就會尋著朱自清的筆觸去感受這淡淡的喜悅、淡淡的憂愁,去尋找“這幾天頗不寧靜”的緣由,“不寧靜”源于1927年革命處于低潮時期,白色恐怖籠罩全國,中國處于一片黑暗之中。朱自清作為民主戰士,一直在吶喊和斗爭,他深深地感到生活的惶惑矛盾、內心抑郁,始終無法平靜。于是寫下了這篇文章,含蓄、委婉地表達了不滿現實,渴望自由,想超脫現實而又不得的復雜思維過程,朱自清這樣的思維運作下才有了這樣不用于學生家鄉的荷塘月色。學生在從教師對文學文本作者行文思維的講解中感受并提升自己的思維。
結語: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努力發揮學生的能動性,讓學生自覺的感受并最終表達出情感,即是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的二次提升,即用自我語言表達貼合文學文本、貼合作者、貼合教師教學三者的語言文字應用。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思維離不開語言,同時語言也離不開思維,二者如影隨形,同步提升,所以語言文字應用和思維提升是相輔相成的。
參考文獻
[1]李波.語文教學應注重語言文字應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3):29-30
[2]楊德民.試談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08(08):779
[3]秦曉春.發展形象思維能力 提升學生語文素養[J].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學,2009(12):132-134
[4]陳玉秋.思維學與語文教育[M].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永州師范高等??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