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明
耳聞目睹了不少針對那些所謂“桀驁不馴、冥頑不靈”后學們的抱怨之后,不禁觸發了我對于班主任工作重點的一番思考。余以為,班主任工作的著力點應囊括涵養后學的“精神成長”,使之成為一個“精神明亮”的人。
一、癥結
既往的“精要良方”不可謂少:先有“賞識教育”,再有“養成教育”,后有“成功教育”。然亦不甚效,癥結還在于“耽于形,持于技,呈于力”:缺乏耐心,教育手段單一化,忽視人文教育,功利主義、實用主義成為了主導的價值取向,過分注重“專業成才”,將人看做為機器、工具、零件……這也是校園乃至社會惡性傷害事故層出不窮的根源之一。
二、緣起
涵養后學的“精神明亮”何以是班主任工作的著力點之一呢?其成因還在于:一是人之為人不僅僅在于作為個體生命擺脫了自然界的束縛,還在于擁有著得天獨厚的思維器官;二是人存在的意義與價值不僅僅在于物質需求的滿足,還在于精神世界的充盈;三是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天然地決定著人有著追求幸福、健康、美好、理想生活的欲望;四是人的精神屬性決定著生命的質量、生活的狀態、乃至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人的可塑性決定著人只有不斷拓展自己情志的空間和時間,才能形成完整意義上的人文自我。
換句話說,只有使自己的“精神明亮”,才能讓一個人真正從生物學概念轉變為文化學層面的“主題角色”——真正地熱愛起自然,守護住“未泯的童心,經受住誘惑,肩負起責任。守護住了“童心”也就意味著守護住了我們的幸福、勇氣、快樂、信心,也就守護住了生命與生活的豐富、充盈和絢麗——這是生命健康與積極性情的一個標志,更是精神明亮的標志。
三、路徑
人是環境的產物。人的精神發育當然也脫離不了具體環境。誠如達爾文所說“物種是傳承下來的,它的發育也是不平衡的……大自然會把好的、對生物個體有用的變異保留下來,把壞的、不利的變異排斥掉,這就是自然選擇。適者生存既是選擇的標準,也是選擇的結果。”故班主任工作的著力點還當是努力營造出?一個貼近“自然”的生存空間——即“自由、寬容、真實、善良、健康、快樂的氛圍【3】”.
(一)自由是最基本的權利也是普遍的“物質”基礎。是張揚個性,萌發精神,蔓延思想的草原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讓人更像人……所以自由成長,孩子才能發展個性、完善自我……人生道路只有自己選擇……他才能沒有束縛地大步踏上自己的人生之路。(易中天)
作為班主任,著力點當是順其自然,因勢利導,塑造自由成長的空間。“無為而治乃大治?”——生命因自由而覺醒。
寬容是心態也是對生命的尊重。繁茂的森林一定是既有著參天的大樹,也遍布著碧翠的小草,絢爛的花朵。
上了小學。全班50名同學,數學考試,兒子排第49名。然而,她告訴兒子:“老師對你充滿信心。他說,你并不是個笨孩子,只要能細心些,會超過你的同桌,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上了初中,老師告訴她;“按你兒子現在的成績,考重點高中有點危險。”然而,她告訴兒子:“班主任對你非常滿意,他說了只要你努力了,很有希望考上重點高中。”
高中畢業了。兒子把一份印有清華大學招生辦公特快專遞交到她的手里的時候,她哭了。因為在他報考時,她跟兒子說過,她相信他能考取這所學校。(?《一個母親和家長會》?)
作為班主任,著力點當是以超越“功利”的眼光和豁達去包容和指引后學的生長——生命因寬容而博大。
(二)真實是不經雕琢的自然,是“善、美”的基礎,是人類基本的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不要把教師的講臺看作是皇帝的寶座或是傳道的講壇!老師不是教官,也不是上帝……不要完全相信你們的教科書!但成長全靠你們自己!(《開學致辭》)
作為班主任,著力點當是尊重孩子的選擇,提醒他們?“不要忘懷自己的童年!”也只有活得真實才能承載真正的幸福,感受真切的苦難【4】——生命因真實而深刻。
善良是人類基本道德的底線和普世價值,是與生俱來的”惻隱之心”。
……沒有愛和善良,即使事業上成功,但心靈會可怕的扭曲著;即使行動是勇敢的,但心靈是自私的。……人之為人,在本性上潛藏著善的種子,灌溉它們,使他們發展壯大,集合成一個看似天然的森林,這就是文化的使命。(《善良是精神世界的太陽》)
作為班主任,著力點當是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地去傾聽孩子的聲音,用澄明之心去呵護善意的種子——生命因善良而美麗。
(三)健康包含兩個層面:身體的舒適和精神的愉悅。后者尤為重要。他們是獲得快樂、幸福生活的基礎
……學校不應該僅僅教給學生一些數理化的知識,也應該培養美好的人格,讓學生懂得如何去愛,知道什么是美好的情操,學會怎么樣追求更好的生活。(李銀河)
現代人易患心理疾病,病根多半在想不明白人生的根本道理,于是就看不開生活中的小事。倘若想明白了,哪有看不開之理?(周國平)
作為班主任,著力點當是和孩子們一起探尋生命的價值:主見比順從重要;興趣比成績重要;良知比對錯重要;成長比輸贏重要……“無為而求心安”——生命因健康而快樂。
快樂是一種主觀體驗。快樂的獲取源自歸屬需求,受人尊敬需求及自我實現需求的滿足。
自我實現是更本質的快樂……最典型的是那位匿名捐贈80億美元財產的查克·費尼……只是在看到一位受他捐贈做了兔唇手術的女孩臉上綻開的笑容時,得到由衷的快樂。……每個人都有一個自我,他的自我能夠實現就是他最大的快樂(《人怎樣才能得到快樂?》)
作為班主任,著力點當是從興趣培養出發,協助后學實現自我的價值。人生只有一次,我們要快樂過好每一天——生命因快樂而精彩。
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告訴我們:但凡自然生長的物種都是緩慢的。生命成長有著特定的基因序列,需要時間也需要足夠的空間。和諧的社會必定是多樣性的統一。素養是靠熏陶出來的。我也是位班主任,我踐行的著力點便是“以人文本”,努力營造自由、寬容、真實、善良、健康、快樂的氛圍并設法將人類進步的普世價值譜系與優秀經驗內化成后學的德性,涵養其“精神成長”。但我更愿意成為他們的朋友、他們的兄長,伴隨他們一起成長。
萬類霜天競自由。愿生命之花綻放出自己的色彩
——作一個“精神明亮”的人
參考書目:
【1】王開嶺著《精神明亮的人》
【2】夏中義主編《大學人文讀本》
【3】鐘道然著《我不原諒》序言
【4】周國平著《寶貝,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