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毛青草
內容摘要:使學生明確了快速閱讀的目標,還僅僅是具備了速讀的一個基本條件,其更重要的,帶有關鍵性的條件乃 是懂得快速閱讀的方法,并把這一方法較靈活地運用于閱讀實踐中去。
關鍵詞:小學語文 快速閱讀 方法
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不良影響,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著忽視整體感知而一味追求細枝末節,以老師的“講”替代學生的“讀”,把閱讀課上成以解詞、分段、概括段意和歸納中心為模式的純技術訓練課等不良現象.這些現象的存在嚴重制約了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導致學生閱讀速度慢、閱讀效率低、望閱讀而生畏。為了徹底改變閱讀教學效率低下的局面,打破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瓶頸”地位,早日實現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我們應把“快速閱讀法”引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以增強閱讀訓練的活力。
一.快速閱讀及其要求
快速閱讀是一種閱讀方式,也是一種閱讀技能,“它是利用視覺運動的規律,通過一定方法的訓練,能以較快速度進行閱讀,并能從讀物中迅速攝取有用信息的一種全新的閱讀活動。”(王繼坤《現代閱讀學》第275頁)快速閱讀方法是從文字中間迅速吸收有用信息的一種閱讀方法。其目的是盡快拋棄多余信息,吸收有用信息。快速閱讀可使閱讀速度由每分鐘100—150字。其閱讀要求是:①注意力要高度集中。②克服出聲朗讀、逐字閱讀和回歸倒讀的習慣,而采用無聲視讀法。③運用概念閱讀法組讀。④運用垂直閱讀法作縱向掃描。⑤采取跳讀技巧,根據文獻結構,抓住概要、掌握中心和重點。可見,快速閱讀法并不僅是單獨追求速度的快讀,而且是注重質量的一種創造性的理解過程。
使學生明確何謂快速閱讀。所謂快速閱讀,是指利用視覺運動的規律,通過一定方法的訓練,達到變聲讀為視讀,以記憶快、理解快、閱讀快為標準進行閱讀的科學閱讀活動。當前,對于速讀的研究還處于初期階段(雖然國外對此研究的成果已喜人,但對于漢語來講,還有它的特殊性,而且還只是剛引起人們的重視),還沒有一套較系統的科學方法。這里只談點膚淺認識,只根據前文的定義來說明我們在教學中應交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而已。
根據人在閱讀時的眼跳規律和“視讀野”的特點,人眼在眼停時具有攝取相當多的文字信息的能力,不僅如此,它還具有把攝取到的大量信息及時傳遞到大腦的能力。因此,人就能夠通過一定的快速理解方法,把輸入在大腦的信息整理加工,快速記憶掌握所需要的信息。實踐證明,傳統的聲讀方法已不能適應現代科學文化現實的需要,必須變聲讀為視讀,提高視覺掃描的速度,在不影響理解和記憶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擴大“視讀野”,充分調動大腦的積極性,綜合左腦得來的信息,并充分利用右腦的圖式認識能力,從而提高閱讀速度,對于快速閱讀的速度,到底以多快為標準,綜合諸位專家的測定,我認為,一般小學生高年級以每分鐘300—350字的速度閱讀,是切實可行的。當然,這個速度也只是就一般情況而言的,我們要能使學生很好地進行快速閱讀,其實際情形又是極為復雜的。我們要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快速閱讀能力,既要針對學生的閱讀情形、知識水和教學實際,也要看閱讀材料本身的難易程度等靈活運用。
二.快速閱讀能力的培養
快速閱讀能力怎么培養呢?除了前文所談的使學生明確快速閱讀的目標,交給快速閱讀的方法外,還得進 行一些必要的快速閱讀課堂訓練和快速閱讀習慣培養。
1.提出要求,講明目標。提出本次訓練要達到的目標,訓練的題目。開始訓練時,可提示該次訓練的目標,逐漸地就取消了目標提示。題目由單一逐漸到復雜全面、循序漸進地過渡。最初訓練,可只注重字詞的注音、注釋的運用,這時就可采用“誤讀”(此指閱讀學上講的,讀者根據上、下文按自己的理解詮釋的高級閱讀方法);然后到訓練語、句的詮釋、運用、“誤讀”;再到段、篇的分析;最后是對一些有較高藝術成就的作 品進行藝術鑒賞。使學生得到比較系統的、反復的整體訓練。
2.記憶力的訓練。訓練學生閱讀的快速記憶能力,除了采用一些訓練記憶力的常規做法外,還應該有一些專門的做法,譬如:筆寫法、口述法、測試法、閃示回答法、條理歸納法,限字概括法、競賽法等。對學生進行訓練時需要注意的是:既要注意訓練方法的多樣化,又要注意訓練方法的實效性;既要注意記憶內容的準確性,又要注意對記憶內容的概括和歸納:既要注意對讀物的觀點、意思的記憶,又要注意對讀物構成內容的材料的記憶。
3.注意力的訓練。注意力的訓練是速讀訓練的基礎訓練之一。其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專注品質,讓學生穩定情緒,排除外界干擾,集中精力,為進入速讀狀態做好精神準備。其特點是專心致志,心無雜念。創立“神奇速讀記憶法”的日本加古德次先生認為:人只要真正集中了精神去做某件事時,就能夠發揮出通常情況下所無法想象的巨大潛力,速讀也是這樣。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要為學生創造一個安靜的速讀環境,盡量減少分散學生閱讀注意力的外界因素。同時,也要訓練學生在嘈雜環境中的排除干擾的定力。
4.給予材料,規定時間。所給予的材料,既要講求新穎、規范化,又要注意地道、大眾化,還要針對學生實際,循序漸進,由語言通俗化、大眾化、內容單一的材料,逐漸加深到形式多樣化的、內容復雜的材料。總之,注意材料的豐富性、多樣性。同時,選擇的材料要講求知識性,使其通過對該材料的閱讀,既培養了快速 閱讀的能力,更又達到了學習知識,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目的。對于時間的規定,一定要注意科學性。即是說,所給的時間,不能過多,導致達不到快速閱讀訓練的目的;也不能過少,導致學不到知識、回答不了問題的后果;而應是針對學生實際,以全班中等偏上一些學生的閱讀水平為準。一般地講,要求低年級學生每分鐘閱讀100—150字,要求小學中高年級學生每分鐘閱讀300—350字為標準。同時還要給予適當的思考時間。所有這些,都應在實際運用中靈活處理。
5.用眼的訓練。速讀是無聲閱讀,是“眼腦直映”式的視讀。閱讀的速度能否加快,關鍵在于是否掌握了科學用眼的方法。在這方面,國內外很多專家為我們提供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尤其是張必隱先生的《閱讀心理學》中的有關研究成果更值得我們借鑒。總結成功的做法,筆者認為以下四點在教學中最值得注意:一是要訓練學生減少回視率,力求一次看準。二是訓練學生眼腦并用,邊讀邊記,過目記牢。三是要訓練學生擴大視讀野,力求眼停一次掃描到更多的文字信息。讓學生學會變點式閱讀為線式閱讀(包括橫視閱讀、垂直閱讀和斜視閱讀)和面式閱讀,進而學會雙目視頁,一目十行。四是要訓練學生能根據特定的標識捕捉關鍵信息,學會選擇和鑒別。
6.攝取信息能力的訓練。迅速提取有用信息,準確把握重要信息,這是速讀訓練的兩個重要指標,有人甚至把它們作為速讀的目的來看待。這種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實用意義,對于學生學習各科知識,特別是對于檢索性閱讀和瀏覽性閱讀,有著極大的幫助。有用信息是從閱讀目的的角度而言的,重要信息是從其在文章中的地位而言的,兩者并不能等同。
7.到時檢查,糾正評析。規定的時間一到,應立即交卷,嚴格檢查、總結,糾正錯誤答案。重要的是對典型的錯誤進行精到的分析,找出其中產生錯誤的原因。提出補救的辦法。而且,檢查評析,還要注意兼顧評析上、中、下各等級學生的答案。實踐證明,最好是采用現身說教法,即由答案正確的學生介紹自己怎么地進行快速閱讀的,把他成功的思路介紹給其他同學;同時,由答案錯誤的學生談自己的錯誤思路,老師糾正;對于根本就沒能安時完成的學生,更應讓他們談自己的閱讀情況,然后給予正確引導。
(作者單位:甘肅省夏河縣拉卜楞藏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