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讓學生形成較強的閱讀與寫作能力,是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閱讀作為學生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需要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科學的閱讀習慣,用正確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迎合新課程改革標準的要求,不斷地創新小學語文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喜歡學、樂學的基礎上,更加積極地參與閱讀教學,最終達到提升閱讀教學實效性的目的。文章基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展開具體分析,就強化實效性的深層次需求進行探討,闡明了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相關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文本閱讀;小學語文;情境教學;實效性;興趣
在我國義務教育語文的課程標準中,闡明了閱讀教學具備的重要價值,指出通過有效的閱讀,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形成信息處理能力,讓學生在閱讀的時候不斷地發展思維,從更全面的角度認知世界,從而獲得審美享受。而小學時期又是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的關鍵時段,在此階段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讓學生對優秀的文學作品形成賞析、品鑒的能力,了解感悟作者的情感及其所具備的深刻內涵,能夠從更加寬廣的角度開闊學生的知識眼界,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的鍛煉,推動學生的思維創新。
一、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具體分析
在義務教育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了開展語文教學的目標:要求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規范正確的書寫,認識掌握三千多個漢字;通過閱讀與賞析的過程,讓學生理解教材中的文章,促進學生情感的體驗,強化道德修養;在寫作的過程中,能夠正確地使用標點符號,寫出的文章語句通順,簡單富有情感。
(一)有目的性地開展具體的閱讀教學
根據之前設定的教學目標,從多方面落實開展閱讀教學,促使學生在閱讀教學實踐中,能夠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教師要給予學生科學的指導。通過閱讀,學生逐漸從“不會讀”轉化到“會讀”,對文本的理解程度逐漸加深,強化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更加真切地感受文章蘊含的情感,學習過程更加愉快。同時,還要讓學生更加理性地了解閱讀的價值,閱讀在塑造人的道德觀、審美觀、人生觀方面,皆能起到核心的指引作用。
(二)閱讀教學要規范,具備科學性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具備科學性,其主要核心是讓學生更加準確地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對文章使用的語言以及修辭手法能夠吃透理解,并能規范、準確、扎實地在實際中給予運用,讓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方法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布置教學活動時,時間上要給予合理的安排。
(三)基于創新角度開展閱讀教學
小學時期正處于學生創新思維訓練的最佳階段,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閱讀訓練,并不是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而是讓學生在語文教材知識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創新能力。讓學生勇敢地想象,通過提問鍛煉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同時,語文教師還要結合形式多樣的訓練活動,基于創新角度,不斷活躍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勇敢地將自己的思想感悟說出來。總體來說,開展閱讀教學,促進教學實效性的主要表現是基于創新角度讓學生學會讀書、喜愛讀書,并形成特定的思維方式。
二、 強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的深層次需求
根據新課程改革標準的要求,現階段的閱讀教學與過去相比,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主要體現在:在語文材料中增加了詩歌,其具備的人文性特點更加濃厚,文學性更高;學生具備了更多的閱讀時間,影響了教師與學生合作互動的模式,體現出更具活力的課堂教學氛圍,所有這些都是在新課程改革標準指導下帶來的改變。根據閱讀課教學目標的實現狀況來分析,現階段的閱讀教學與預期目標還存在一定差距。
(一)根據教學目標的達成度,需要加強閱讀教學實效性
現階段教學目標的達成度,總體來說不容樂觀。首先,結合識字教學來說,很多小學高年級的學生雖然通過幾年的語文閱讀學習,但是仍然存在寫字不端正、不正確的現象,在作文寫作過程中,經常存在錯別字。其次,針對閱讀教學而言,學生在經過整個小學階段的幾百篇文章學習之后,仍然存在一些學生對作者表述的情感不能深刻地體會,理不清文章的重點以及主旨意思,對讀書心得的書寫情況也不樂觀;在閱讀過程中,不能通過對文章的認真品讀,汲取其中蘊含的精華營養,對文章的賞析能力以及閱讀興趣不高。再次,語言表達層面,存在部分學生不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在口語表達能力方面不能做到文字通順。這些是部分學生存在的現象,因此需要給予高度重視。
(二)分析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尋找給予解決的策略
第一,主要表現在部分教師未深入研讀課文內容,缺乏專業素養。在小學語文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部分教師文章的解讀方法并不夠科學,只是根據教學參考書,對文章進行詳細的解析,這種解析方式主要是基于教師的視角,并未關注學生的角度,也未認識到教材解讀的重要價值。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教師缺乏專業素養,在對文本進行研讀的過程中不夠自覺,在實際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很多教師參考過于復雜的教學資料,外部依賴性較強,對課文內容的研讀不夠深入,大多是照本宣科的表面功夫,文章思想內涵的滲透不夠深刻。基于此,作為閱讀教學的執行者,教師應該認真投入和鉆研,優化閱讀教學的策略,提升自身的閱讀專業素養,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閱讀能力以及教學質量的優化升級。
第二,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解析的過程中,主要是基于個人的觀點抒發個人見解,未曾考慮學生的思考與理解深度,學生在課文閱讀時的效果不佳。教師應該將學生當作具有個性思考能力的個體,要注重在閱讀過程中讓學生的思想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給學生創造抒發自己意見的機會,促進個性化閱讀,張揚學生個性,逐漸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三、 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提升的相關策略探討
(一)科學應用情境教學法,調動學生閱讀的內在興趣
曾經有教育學家指出,教學藝術在于喚醒、鼓舞,激勵學生內在的情感,而不是單純地傳授學生學習的本領。基于此,教師要注意對學生語文閱讀興趣的激發,讓學生更加高效自主地進行學習,通過興趣的培養,更好地刺激學生的內在動力。小學語文教師可根據語文的教學進度,科學合理地結合教學內容,基于小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興趣特點,創設教學情境,將情境教學法的作用更加靈活地發揮出來。要注意創設趣味性強、互動性強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下,感受到心情是愉悅的、輕松的,在對文章進行閱讀時,體驗也是富有樂趣的,以此促進學生與作者情感的共鳴。通過閱讀興趣的激活,刺激學生主動形成自主閱讀的內在驅動力。
例如,在教學小學語文《找春天》的課文時,教師可以將事先準備好的視頻播放給學生看,主要是春游時的活動場面。讓學生通過觀看,在花鳥蟲魚、百草花香的情境下,不斷地增強對學生的視覺刺激。教師:“同學們,通過視頻中的春游活動場面,你們能談一下自己的感受嗎?”讓學生自由表達。之后教師進行有效的引導和過渡:“大自然在春天的呼喚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去課本上找一下,里面的小伙伴們是如何找春天的吧!”語文教師帶領學生朗讀這篇課文,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體會美、感受美,不斷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刺激學生閱讀積極性,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得愉快的閱讀體驗。
(二)以讀與練作為抓手,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開展語文學科教學的重要目標。而在此目標實現的過程中,還要讓學生具備均衡的聽、說、讀、寫能力,塑造學生健康的品行,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形成閱讀能力。在閱讀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通過閱讀與練習結合的方式,將讀與練作為抓手,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換句話說,通過練習能夠讓學生在反復的閱讀過程中逐漸形成語感,豐富語言積累。同時,還能不斷地轉化和感悟語言,通過讀練并舉促進語言知識能力的遷移。小學語文教師開展閱讀練習的方式方法有多種,比如結合看圖說話的方式。
例如,小學語文《淺水洼里的小魚》這篇課文的閱讀教學,教師可以通過圖畫展示的方式,讓學生觀看海底世界,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開展思考:在生活中碰到受傷的小動物,應該如何做?之后讓學生做課后練習“想想說說”。對話展示——生1:在窗臺上,落下了一只受傷的麻雀。生2:我應該……生1:在大樹旁邊,你看到了一只受傷的小兔子。生2:我應該……這個對話練習過程,教師可以考查學生的思考能力,同時是否具備珍愛小動物、珍惜生命的健康意識與品行。閱讀與練習并舉的方式,可以增強學生對課文文本內容的感悟能力,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的意蘊,促進知識能力的有效遷移。
(三)組織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體會閱讀樂趣
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結合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讓學生真實地體會閱讀帶來的益處,并將課文閱讀過程中所學的知識更好地運用到實踐中,可以舉辦讀書演講活動、讀書故事會、知識競賽、心得交流體會或者讀書筆記展評等活動。在讀書演講活動中,可以講一段富有情趣的故事,負責講解的學生可以表現或悲或喜,或樂或怒的表情,帶動學生的情感變化;而開展讀書筆記展評時,學校可將表現優秀的學生的勞動成果進行展示,接受其他同學的欣賞與評析,接受欣賞的學生會更加豪情滿懷,他們會情不自禁地開始創作,形成更加濃厚的課外閱讀興趣。當學生得到教師、家長以及其他同學的贊許時,他們會在心中形成足夠的滿足感與成就感。教師給學生創造了施展才華的機會,這些讀書活動能夠增添學生閱讀實踐的樂趣。
例如,語文教師可組織高年級的學生開展故事演講,比賽主題為“讀一本好書”,之后讓中低年級的小學生觀看比賽,參賽的高年級學生滔滔不絕地進行演講,而觀看比賽的低年級學生則聽得津津有味。這些讀書活動的舉辦,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同時還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從不愿意閱讀逐漸向如饑似渴的閱讀轉化。
四、 結語
綜上所述,開展語文閱讀教學,由于其豐富的知識體系以及閱讀所具備的多義性、非明晰性的特點,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會存在一些問題。因此,為了促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有目的性、針對性地開展閱讀教學,要確保閱讀教學的規范。同時,還要基于創新角度,促使學生形成特定的思維方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科學應用情境教學法,以讀與練作為抓手,組織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開展閱讀實踐,讓學生在參與活動實踐的過程中,逐漸體會閱讀的樂趣。
參考文獻:
[1]桂瓊.李學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索的路徑及啟示[J].讀與寫,2020(16):90-91.
[2]許秋玲.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觀察能力提升策略[J].魅力中國,2019(9):143-144.
[3]班麗娜.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讀書文摘,2020(5):210.
[4]周寶釗.打造活力課堂——如何有效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水平探討[J].未來英才,2020(15):100.
作者簡介:
高桂香,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西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