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箭
摘要:廣東省的新高考改革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正式進入到3+1+2模式,“3”即:語文、數學、外語必考,每科滿分150分,均以原始分計入總成績;“1”即為首選科目,要求考生在物理、歷史科目中選擇一科,滿分100分,省考試院將按選考物理、選考歷史兩個大類分別公布招生計劃、分別劃線、分別進行投檔錄取;“2”即:考生在化學、生物、地理、政治四科中選擇兩科,每科滿分100分,根據全省選擇該科的所有考生按名次進行等級賦分,并計入總成績。而到目前為止,我們都是在探索中前行,2018年新入學的學生也將在6個月后接受新高考的考查。
關鍵詞:新高考;薄弱地區;選科策略
一、背景分析
2019年4月,省政府印發了《廣東省深化普通高??荚囌猩贫染C合改革實施方案》,標志著我省新一輪高考綜合改革正式啟動?!陡母锓桨浮窂?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2021年高考按照新高考模式進行考試和招生錄取。
新的高考方案在維護教育公平,選拔合格人才和實施素質教育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新方案更是以學生發展為導向,不再簡單的以文理分科,本次高考改革變動幅度較大,所有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本次分析以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廣寧中學為樣本,作為一個小范圍的樣本分析,試圖分析影響學生選科的具體因素,探究學生在選科時所遇到的具體問題及心理因素,最后結合本地區學生的普遍實際情況,提出以后的選科方法和策略,為后面選科的學生給出良好的指導建議。
二、學生情況分析
肇慶市廣寧縣共有兩所高中,廣寧中學作為縣優質學校,優先錄取縣中考績前700名的學生。雖然說是全縣當中成績靠前的學生,但由于該地區對教育的重視程度相對較差,不少中考成績突出的學生選擇在外地的名校就讀,導致每年都有大量的學生流失,特別是成績優秀的學生。因此留在縣屬高中的學生其基礎仍有不少是相對比較薄弱的。
在學生的構成中,有部分是在縣城初中畢業的,有更多的是在鄉鎮初中畢業,而原來在鄉鎮初中學習的學生家長不少是長期在外地工作,對子女的教育明顯不夠重視,同時在選科過程中學生也就沒有得到相應的指導和建議。
三、影響學生選科的因素
改革之初,改革方案正式公布之前,學校和學生對新高考的變化都了解不深,從各方面信息上了解到的是學生所選擇的自考科目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高等教育專業選擇和報考方向。
改革初,人們非常關心普通高校本科招生專業的選科科目要求,甚至網傳某些選科組合能報讀大部分的普通高校本科專業,一時間物理科目受到了熱捧,因此,學生的選科也有以此為導向的,特別是對高校的專業設置不太了解,根本不清楚自己準備報讀什么專業的學生,更是以報讀專業的覆蓋面寬窄程度為標準。最終造成的結果是學生的選科出現了兩極分化,有過多的學生報讀物理科目,而報讀歷史科目的學生寥寥無幾。從各方面來觀察,此種選科方法是不合理的也是思考片面的,學生沒有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學校也沒有考慮到學校的資源利用問題。
四、新高考背景下,學生的選科策略分析
1.設置學生人生規劃課程,促進學生形成自我的發展方向
新高考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也給學生提出了新的挑戰,新的高考方面讓學生了解到應該提前給自己做好人生的規劃,要為自己的發展方向有一個清晰的理解和分析。
不少學生在求學過程中是在升學中學習,缺乏學習的主動性,更多的是為了升學,為了完成學校和家長布置的學習任務,久而久之將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和欲望。學校應該提前設置學生的人生規劃課程,引導學生形成未來的發展方向意識,既然新高考提出了學生的素質教育,學校在追求學習成績的同時也應該重視學生在品德,理想,藝術等方面的教育,促進學生成為有理想有目標的人,讓學生為自己的未來而學習,讓學生感到學習所帶來的樂趣。
2.與時俱進,解讀新高考政策,開展學生選科指導
由于對新高考政策的不了解,大部分學生在選科時考慮面比較狹窄和片面的,不少學生還有盲目性,有較為嚴重的從眾心理。高考的政策在不斷的發生變化,時代的發展需要與時俱進的高考政策來選拔人才,學生的基本情況也隨著時代的發展在發生著細微的變化,科學技術的發展也在促進著考查形式和考查內容的變化。所有我們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正確解讀新高考政策,同時結合本地區學生的一般情況分析問題,在適當的時候開展學生選科方面的指導,或者綜合學生的學習成績及興趣愛好等各方面的因素,給出選科的指導和建議。
3.合理利用學校教學資源,優化學生選科組合
所謂的“3+1+2”,其中“2”指的是在化學、生物、地理、政治中選擇兩科,如果隨意讓學生選擇,將會出現6種不同的組合,在結合物理、歷史科的選科后,更是有12種組合之多。我們要考慮的是,可以隨意讓學生選擇嗎?假如某一種組合中選擇的學生很少,老師該如何開展課程呢?學生選科的不均衡會導致學校教學資源的利用失衡。假如有極多的學生選擇了物理,有可能會出現物理教師的嚴重不足,甚至無法正常開展教學活動,而歷史教師出現冗余的現象。所以新高考改革之初,學校也并非隨意選科,只提供幾種普遍選擇意向較多或者學校覺得比較合理的選科組合,一來能夠比較合理地利用學?,F有的教學資源,二來能夠較為方便開展學生走班制學習。
4.學生興趣指導選科,克服盲目、從眾心理
興趣往往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不從眾,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選科,如此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就不會感到學習的枯燥和學習帶來的過多的壓力。老師、家長和學生都不能對某些科目存在著片面的看法,適合學生的才是最好的。有些學生在選科時沒有形成自己的看法,只聽從了老師或者父母的建議而忽略了自己的發展情況,那么在往后的學習中由于缺乏學習興趣,越來越覺得學習上帶來的困難,甚至失去了學習的信心。學生的選科不能僅僅考慮高校專業的選科要求,自身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成績也是影響因素之一。雖然選考物理比選考歷史能選擇更多的大學專業,老師和家長在選科時候應該也要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長和興趣,或者引導學生挖掘自身的優點和才能,鼓勵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