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紅
[摘 要]在傳統英語教學中,落后的教學方法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潮流,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難以快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中得到廣泛運用,也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新鮮血液,讓課堂教學充滿活力和生機。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有效運用,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英語;信息技術;整合策略;精彩課堂
把信息技術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是科學技術、網絡信息飛速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有效課堂構建的重要支撐。信息技術在信息傳輸、資源展示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它通過聲音、圖片、視頻的方式給學生帶來全新的體驗,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凸顯,學習興趣得到有效激發,也為課堂教學帶來了活力。
一、巧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的“滿堂灌”課堂教學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每一個知識點都是教師言傳身教,教師的主導作用得到凸顯,但學生的主體地位受到限制,學習熱情得不到調動,個性化學習也受到壓制,興趣也未能得到有效激發。“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學習缺少興趣,學習熱情一定不會高漲,更難以自主投入到學習過程中。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創新教學方式,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課堂增添趣味性,提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英語課堂教學不再沉悶,學生不再沉默。
運用信息技術能夠把靜態的英語知識轉化為動態的呈現,給學生多種感官沖擊,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例如,關于動物的單詞教學,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繪本故事《狐假虎威》《龜兔賽跑》等,讓學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到課堂學習中。
在母語是漢語的大環境下,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創設真實的英語語言環境,以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營造說英語、用英語的氛圍。以三年級“In class”教學為例,首先借助PPT為學生呈現Mr Green、Liu Tao、Mike、Wang Bin的頭像卡片,提問“Who is he?”再根據圖片說出“He is…”,然后教學Mr和Miss;教學“Where is the bird?”時,對于表示“位置”的句型,可以借助PPT為學生呈現bird的位置:窗戶上、課桌里、桌子上、椅子上、門后面等,邊呈現情境邊提出“Where is the bird?” 引導學生說出“It is on the window/in the desk/on the desk/on the chair/behind the door/…”運用信息技術有助于創設生活化的情境,拉近英語學習與生活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
二、巧用信息技術,提升學生英語綜合能力
聽說領先、讀寫跟上,是小學階段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而在實際教學中,多數教師更多地關注讀和寫,忽視聽和說,久而久之,導致“啞巴英語”“聾子英語”普遍存在。教師要改變落后的教學理念,在注重讀寫的同時積極開展聽說訓練。作為第二語言,英語運用的基礎是語言環境,借助信息技術可以為學生創設聽說的環境,激發學生聽說的欲望,提升學生的聽說能力。
首先,可以借助多媒體的音效功能為學生播放教材的錄音材料,以便于學生模仿讀,這樣有助于學生掌握標準、地道的語音和語調,也有助于學生掌握連讀、失爆、連綴等,避免學生發音不準、說不連貫。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多為學生播放課文音頻材料,給學生提供多聽的機會。
其次,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英語歌曲、英語chant、英語小故事、英語小笑話等,讓學生在聽的基礎上跟唱英語歌曲、誦讀chant、講述故事和笑話等,既營造愉悅的課堂環境,提升學生的聽力,也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
例如,教學“We are twins”時,首先為學生播放Twins英語chant: John and Paul,they are twins.They are the same in everything,the same clothes、the same hair cut.And they both like chocolate.Who is who?Which is which?I am very confused.
播放和欣賞Chant,有效激發了學生說唱的積極性。
又如,在教學“Happy Birthday”時,播放“生日快樂歌”;教學“At Christmas”時,為學生播放Merry Christmas;教學Happy new year的Story time時,熱身環節為學生播放英語歌曲《新年快樂歌》;教學顏色名詞、職業名詞、學科名詞、食物名詞、季節名詞、體育運動名詞時,為學生播放相關的chant……chant、英語歌曲等。利用信息技術把趣味元素融入到教學中,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為課堂教學有序、有效開展打下基礎。
在英語教學中,為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可以將其滲透到課堂的各個環節和各種課型中。如教學“Make a fruit salad”中的水果類單詞時,在課堂伊始可以借助PPT呈現西瓜、香蕉、梨子、桃子、草莓等圖片,通過圖片引出watermelon、banana、pear、peach、strawberry等,讓學生初步感知。而對這些基礎詞匯進行重點學習時,也可以借助PPT強化單詞教學。如呈現西瓜的圖片,與學生交流互動:What is it?It is a watermelon. Do you like eating watermelons?Yes,I like very much.在學生真正掌握這些基礎詞匯后,教師再借助PPT或微視頻為學生呈現水果沙拉的制作過程,讓學生結合操作說出水果沙拉制作的選材和過程,引導學生掌握基礎單詞和重點句型。在最后的鞏固環節,教師可以繼續借助信息技術將水果類單詞寫在一行,圖片放在下面一行,讓學生連線搭配。這樣,把信息技術巧妙運用到教學的各個環節,能夠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增強教學的趣味性。
三、巧用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重難點
在傳統的英語課堂上,教師把知識、重點、難點、考點一股腦兒地“倒”給學生,多數學生跟不上教師的節奏,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很難獲得自我滿足感,甚至對英語學習產生排斥、厭惡心理。而借助信息技術可以優化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好的環境和氛圍,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促其大膽說、積極互動交流。
以三年級下冊“Unit7 On the farm的story time”教學為例,教學重點是cow、chicken、pig、duck、farm、these、those、apple、pear等詞匯,難點是句型What are these/those? They are… Are these/those…?針對這些重點和難點,在傳統的課堂上教師主要教音、形、義,講語法句型,翻譯句子,制約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導致課堂教學低效。如今,教師運用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發生了很大改變。例如,首先在熱身環節為學生播放英語歌曲《Old Mac Donald had a farm》,激發學生的興趣之后,借助PPT為學生呈現apple、pear等圖片,邊呈現圖片邊與學生問答互動“What is this? It is…”同樣地,呈現多個蘋果和梨,交流互動“What are these/those? They are…”然后繼續呈現農場的圖片,問“Where are they? They are on the farm.”隨即很自然地揭示本課的教學主題。運用新型教學手段,學生喜聞樂見,化靜為動,變抽象為具象,促進學生有效掌握學習重難點,活躍課堂氛圍,教學效率也得到提升。
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為小學英語教學增趣提效,讓英語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其實,我們可以把信息技術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和各種課型中。如導入環節運用信息技術,為課堂渲染濃厚的學習氛圍,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課堂主題環節融入信息技術,為教學注入新鮮血液,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調動學生參與的主動性;鞏固環節運用信息技術,為課堂再次蕩起漣漪,激發學生訓練的積極性,促其學以致用;課后的預習、復習環節運用信息技術,能夠拓寬學生預習、復習的途徑,豐富預習、復習的形式;實踐互動環節融入信息技術,有助于學生明確實踐活動的目的和形式,為實踐活動的開展提供方法引領……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讓英語教學充滿魅力,綻放異彩。
總之,信息技術與英語的有機整合,對于新課改背景下優化英語課堂具有實踐和指導意義,對于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新時期的英語教師應注重信息技術的運用,創新教學模式,讓英語教學與信息技術有效融合,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快樂學習和綜合素養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林鴻.信息化背景下的小學英語課堂的構建[J].課程教育研究,2020,(49).
[2]李悅.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課堂的整合策略[J].校園英語,2020,(52).
[3]錢麗.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的深度融合[J].小學生(中旬刊),2021,(07).
(責任編輯 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