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文莉 李森 馮艷霞 李辰龍
【摘要】興趣是學習的源泉與動力,隨著科技發展,微電影創作深受廣大農村學生喜愛,微電影創作及相關課程資源的開發與應用擁有了肥沃的土壤和條件?;谵r村高中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之微電影創作,利于培養學生分工合作、創新創造、交流溝通、協作探究、團隊精神,逐步形成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實現立德樹人的育人根本目標。
【關鍵詞】核心素養;微電影;實踐探究
【中圖分類號】J9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1)22-107-03
【本文著錄格式】許文莉,李森,馮艷霞,李辰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之微電影創作實踐探究[J].中國民族博覽,2021,11(22):107-109.
引言
隨著互聯網和網絡視頻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化時代向數字化時代轉化。 Wifi、數字攝像設備和智能手機普及的今天,影像短視頻進入大眾視野,這促使校園影視文化興起。興趣是學習的源泉與動力,微電影制作深受廣大農村學生喜愛,微電影創作及相關課程資源的開發與應用擁有了肥沃的土壤和條件。
基于培養農村學生核心素養的微電影創作活動,取材廣泛,友情、勵志、生活、公益、專題片、紀錄片、課本劇、科技劇,協作探究,互助發展,體驗社會與人生,并從中培養學生創新創造能力、組織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批判實踐能力等,學會交流、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處世,多層次、多視角、多元化培養農村學生的核心素養,逐步形成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質和關鍵能力。
一、相關概念闡述
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我國核心素養包括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部分。有關核心素養的具體內容,當今世界各國各有不同規定。
微電影是指專門運用在各種新媒體平臺上播放的、適合在移動狀態和短時休閑狀態下觀看的、具有完整策劃和系統制作體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節的“微(超短)時”(8-15分鐘)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數周)”和“微(超?。┮幠M顿Y”的視頻短片,內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時尚潮流、公益教育等主題,可單獨成篇,也可系列成劇。它具備電影的所有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主題和故事情節。
二、基于培養農村學生核心素養之微電影創作實踐的理論基礎
(一)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生長”“經驗改造”“學校即社會”理論
教育能傳遞人類積累的經驗,豐富經驗的內容,增強經驗指導生活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學校即社會”,在活動中參與真實的生活,從活動中涵養品德和獲得知識,實現生活、生長和經驗的改造。該理論有力地支撐了校園微電影在農村高中教學中大展身手。
(二)多元智能理論
美國認知心理學家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語言智能、邏輯—數理智能、空間智能、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交往智能、內省智能、自然觀察智能。微電影創作,涉及各有特長與興趣的同學,或導演,或編劇,或攝影,或美工,或后期等,組成團隊,共同協作完成。多元智能理論,既是力量支撐,也是先行指導和踐行。
(三)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倡以學生為中心
學習是學生根據自身經驗、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獲得知識的多少取決于學習者根據自身經驗去建構有關知識意義的能力。教師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有力支持者。
三、基于培養農村學生核心素養之微電影創作實踐的現實意義
(一)校園微電影創作的時代意義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充分發揮校園影視資源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提高教師應用校園影視教育技術的能力,中小學校優質影視資源建設,研討校園影視教育經驗、理論。這明確了影視資源對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及綜合素質起著重要作用,是學校教育資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國內外環境所需
時代變化引起教育變革。當今國際競爭表現為對創新人才的需求。而今教育3.0時代,培養學生21世紀核心素養已成為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主題。我國新一輪課改將基礎教育的總目標落實到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科學性、時代性、民族性為基本原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培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具備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三)促進均衡教育,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需要
現實生活中,受區域地理位置影響,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仍有待于完善,農村教師與學生們視野與格局有待于拓展與提升,城鄉教育發展仍不均衡……如何在實際教學中,更好地培養學生創新創造能力,加強學生間人際交往溝通與交流能力,有國際視野和規則意識,有全新思維與創新精神,能團結協作兼具實踐能力,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呢?這是農村教師們要思考的現實問題。
微電影創作活動,利于農村學生多方面能力的突破與提升。理論與實踐結合、藝術與技術互補,提升學生創新創造能力、藝術鑒賞力、溝通協調能力、組織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及團隊協作能力等,并積累適合農村中學生認知特點的有效案例,建構豐富的課程資源,科學、系統提升能力,縮小城鄉學生差距,共享優質資源,并發揮輻射連帶作用,拓展至區域其他學校,促進城鄉一體化建設。
四、微電影創作的主要途徑和方法
(一)通過微電影欣賞,初步了解微電影結構組成,并據興趣分工成組
通過集體欣賞長春傳媒學院制作的精品微電影《0.1克的愛》,師生一起對相關人員職責有所了解,如:導演負責哪些工作,編劇負責什么工作,攝像有哪些技巧并有哪些注意事項,表演要如何做到生動逼真兼具神韻,美工則負責燈光、服裝、化妝、配樂等,后期剪輯需要哪些剪輯技巧。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根據愛好興趣,直接分組,如導演組、編劇組、攝影組、美工組、后期組、演員組等,小組協作,互助探究相關知識技能,領悟職責。
如觀看《0.1克的愛》,分階段讓學生留意,(1)鏡頭,遠、全、中、近、特寫鏡頭,區分并領會各鏡頭表現的意境;(2)光影特效作用,推、拉、搖、移、平鏡頭,如何實現;(3)蒙太奇手法在后期剪輯中應用;(4)故事情節如何由矛盾層層推進;(5)畫面唯美,從哪些方面實現;(6)服裝、場景變換等;(7)影視語言由故事、畫面、光影、表演、美音、字幕、旁白等組成,讓學生體會分工、各自任務。對哪些感興趣,有目的選擇去網絡或資料學習。
欣賞微電影—分析劇情、鏡頭、光影、服裝、遠近等—據興趣選擇學習—明晰各自職責—據組歸類協作學習
其中,導演綜合素質能力要強,后面要統帥微電影團隊劇組全局;編劇組,負責編撰故事劇本,給導演審核;美工組要為表演組準備服裝、道具、化妝、燈光,還要為后期剪輯錄音、配音等;演員在導演安排下,創造性互動完成表演任務;攝影組在導演指導下拍攝,錄制好的視頻,傳給后期剪輯人員;后期剪輯人員應用蒙太奇手法,精選畫面,將鏡頭組接成微電影,中間導演、編劇要參與后期剪輯。
(二)學以致用,組建團隊進行微電影創作體驗
選題“我愛我班”,3分鐘制作,來進行微電影創作。學生間,自愿結組,要求每組都有導演、編劇、攝像、美工、表演、后期制作等,可兼職。不同組別,不同角度,來用鏡頭體現班級之美或待完善的地方,從哪些地方來表現班級風貌呢?校運會、藝術節、軍訓、課堂內外、自習課、大課間、體育課、宿舍生活、家庭生活等,同學們會列舉很多,美的丑的,好的壞的,比如某某同學亂扔垃圾、浪費水、違反紀律、與家長、與同學、與老師、與陌生人間,或矛盾或友情等,創造著矛盾,推動著故事向前發展。在此創作實踐中,每位同學體驗著生活,團隊成員缺一不可,導演是劇作總設計與統帥;編劇負責故事劇情、矛盾推動沖突層層沖高潮;攝影遠全中特景、仰俯正背側、推拉搖移固,平準穩勻稱;美工則負責服裝化妝燈光配音場記等;后期剪輯需采用蒙太奇手法、或平行或穿插,時空大轉移,畫面字幕音樂合成。微電影制作小團隊,各成員各行其事,完美組合,通力協作,共同創作出一部微電影作品?!敖逃瓷睢薄皩W校即社會”,在此過程中,學生間互通有無,溝通交流,體驗別樣人生,塑造人物形象,加強人際交往能力、協同探究能力、創新創造能力、組織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核心素養,團結協作,齊心協力,眾志成城,不輕言棄。通過簡單微電影小制作,讓學生初識如何分組分工、團隊協作制作微電影,還存在哪些不足,有待完善。
在各小組通過后期剪輯、導演、編劇初步完成“我愛我班”制作后,在演播室觀看,自評、他評、師評后,再完善修改,成品。
(三)佳作再欣賞,進行微電影作品真正創作
在稍有基礎時,師生共同欣賞長春師范傳媒學院學生制作的微電影《MH370》,首先選題緊扣時事,對學生進行啟迪;再繼續引導學生,看這部短劇,是什么在推動故事情節,層層向前發展;男生的女朋友乘坐MH370,再也回不來了,親人的焦灼與等待,希望與失望層層交織,矛盾的內心世界,用什么樣的鏡頭來進行表達,最后以何種情節收尾。從這個短劇中,啟發學生選材可以結合全球時事,向更寬廣的范圍去起筆,恢弘大歷史背景下,立意深遠。試著讓學生用幾種思維導圖,來理順矛盾推進方式,其中鏡頭、光影、服裝、場地、表演及后期是如何將時空對接。讓學生更明確各自的任務與分工。
以“難忘二三事”為觸點,題目自擬,一個月時間,讓小組進行高質量創作。爾后通過小組展評,并總結不足與長處。每人做好個人成長記錄檔案袋的存放工作。
學生們自編自導自演的諸多作品中,微電影《夢啟航》中,四位好朋友,在高中時各自經歷和家長的矛盾、是否留學、學音樂、學傳媒等事情,她們間相互幫助鼓勵,突破矛盾沖突,勤奮好學,積極上進,最后都考入理想學府的青春故事?!赌愫?,時光》,則塑造了一位家境貧寒但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女生形象,她學習刻苦,分秒必爭,同學都在周六日休息時,她卻在炎炎烈日下勤工儉學自己掙學費;她堅韌頑強,校運會時,摔倒了堅強爬起來,雖步履蹣跚,仍毅然堅持跑向終點;單親家庭的林郁憂傷難過時,她熱情善良地幫助同學走出陰影。《牽牽細念》則縱橫跨越數十年,刻畫了一位勤勞能干、樸實善良的軍嫂形象,劇情穿插有抗美援朝、香港回歸等,奶奶老年時,雖然得了健忘癥,但她仍沒忘記她的孩子們和她的國家,孩子們到處找不到她,找到她時,她正在國旗下,熱淚盈眶地唱軍歌、行注目禮;她忘記了現在很多事,但清晰記得兒子小學時的事,仍時不時去兒子小學送書,仍記得女兒大學畢業找工作的事,仍記得給上學的孫女留飯吃,仍記得給兒媳煲藥調理身體……家國情懷,民族大義,深明大義的軍嫂,讓人肅然起敬。
(四)評價、修改、擇優參賽
在小組團隊通力合作完工后,微電影作品演播效果如何呢?在多媒體室,組與組間,進行評價,采用他評、自評、師評多種評價方式,并做好記錄,課后進行修改完善,并擇優參加校市省的中小學電腦作品“魅力嶺南”DV賽,或參加市DV賽、綜合實踐活動課例賽、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比賽等。歷年來,古鎮高級中學學生制作的微電影、微視頻、公益、課本劇等,都有獲省市國家級榮譽證書,大大鼓舞了學生的制作熱情和信心。微電影《夢啟航》獲省一等獎,市二等獎,國家級三等獎;課本劇《項鏈》更以開放式結尾,啟迪學生美好未來由自己勤勞雙手去開拓,榮獲市課程整合一等獎,國家級教學影像資源三等獎;學生表演的小品《父親》也榮獲國家級三等獎;萬事開頭難,最難的開頭,學生們成績不斐。后來的《你好,時光》《牽牽細念》《那些年盛開的花》《媽媽忙“充電”》《最美夕陽紅》《靜》《我的高中生活》《我愛我班》《點燃青春 校歌》音樂MTV、《傳承》《有夢飛翔》《千年之約》,學生自編、自導、自演,分別榮獲省市、國家級二三等獎。
五、總結與展望
幾年來師生微視頻創作,既豐富了學生的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核心素養,也加強了學生理性思維、勇于探究、信息意識、理解認同、問題解決等能力,使學生具備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然而在微電影創作過程中,尚存在一些問題,如:學生用攝像機拍攝時,用光及景別掌握不夠好,鏡頭不穩、晃動,故事編排順序有時過于平鋪直敘,立意不夠深,學生合作過程中,會出現矛盾;沒入選參賽的學生,會有受挫心理等,有待于尋找更合理的方式方法得以解決。指向學生核心素養微電影創作如何創設生動課堂,保證課程質量,回應未來社會對核心素養的課程期待,在學校經驗和辦學特色間尋求平衡,將是追求卓越的學校未來要走的一條關鍵課程之路。
作者簡介:許文莉(1971-),女,河南濮陽人,漢族,教育碩士,廣東省中山市古鎮高級中學,中教一級,研究方向為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影視資源建設;李森(1968-),男,廣東梅州興寧人,本科,教師,中教一級,研究方向為中學信息技術及電化管理;馮艷霞(1969-),女,廣西梧州人,本科,教師,中教一級,研究方面為信息化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李辰龍(2000-),男,廣東梅州興寧人,本科,研究方向為信息技術在體育教學及田徑中的訓練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