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兵
摘要: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改變了我們傳統的教育思想與教學模式。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無疑將是信息時代中占主導地位的課程學習方式,必將成為現代學校教育教學的主要方法。因此,在當前我國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導和探索信息技術和課程的整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了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 ?課程 ?整合 ?教學 ?創新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指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作為一名教師,無論是從事哪種學科的教學工作,今天置身于這個“信息時代、網絡時代”,我們就是要成為這信息之網的撒網人,不能讓陳舊的觀念束縛我們的思想。信息技術的應用要和日常的教育教學結合起來,真正把信息技術運用到學習之中,發揮信息技術在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優勢。
一、通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體現創新的教學原則
1、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應體現學習的發現、探索教學過程的原則。它強調利用信息技術對學科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給學生以展示,強調對學科知識的探索;強調對學科知識的應用;強調對學科知識的遷移。這種整合,是以學科教學的具體任務為完成目的,有意識地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教學。其目的是使學生的學習始終處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尋解決方法、解決問題的自主的、動態的過程中。在解決問題的同時,讓學生做到個性學習與協作和諧統一,以達到學科學習的目標。
2、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應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原則。任何教學改革,教師都是最初的創造者和最終的執行者,學科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中,應根據學科教學本身的特點,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從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中尋找切入點,創設具有豐富性、挑戰性和開放性的教學環境。教師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應是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更為寬廣、有彈性且具有創意的學習空間,使以學生為中心、基于資源及交流討論的全新教學方法得以實現。
3、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應體現知識學習和創新精神相結合的原則。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支持學生通過不同的途徑與方法研究相同的學科知識,對已有的知識從多角度去思考與再認識,從而產生新的認識。這便是學科創新思維的產生源頭。
4、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體現信息技術作為學科學習的基本工具的原則。信息技術的教育已經不再局限于扮演以往的角色:教育素材的提供者,或是模擬教育者,或是練習機器這樣一個相對被動的角色。在學科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中,應讓學生把信息技術作為獲取學科知識所需信息、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認知工具。對于學生來說,信息技術則是一種終身受用的學習知識和提高技能的認知工具。
5、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應體現現實學習服務于終身學習的原則。課程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和手段。因而學科的學習不應也不可能局限于學科知識本身。
二、通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確定新型的教學觀念
1、轉變思想,尋求學科教學新途徑。
俗話說:“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要先有一桶水?!币郧拔矣X得老師必須是擁有廣博知識的人,同時他教授給學生的知識也必須是他精通的,只要跟著老師學他所教授的知識就可以了。但這樣的觀點我覺得在現在這個信息時代就不能完全適用了,應該說:“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只要教給學生找水、舀水的方法,其它的就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解決了?!币簿褪钦f在課堂上,我們必須放棄以往教師單純教授,學生照單全收的陳舊方式,要在培養學生自己動腦、動手的能力上下功夫,讓學生在質疑、解疑、釋疑的過程中探求方法,并能做到舉一反三,這樣往往收到的教學效果會非常好。
2、利用網絡資源,豐富學科知識。
網絡是我們獲取有效信息的最便捷的方式之一,同時也是現代社會信息交流的主渠道之一,因此為支持學生的主動探索知識的愿望,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就要為學生提供各種信息資源。這里利用的媒體和資料并非用于輔助教師的講解和演示,而是用于支持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協作式探索。需要教師輔助學生幫助解決的是學生對于信息資源應如何獲取、從哪里獲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加以利用等問題。當學生掌握了正確的獲取信息資源的本領后,不僅對于將來增長計算機知識有幫助,而且為學生學習其他學科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3、以發揮學生能動性為先導,實現信息技術與各學科的整合。
以往我們一提起信息技術與各學科的整合,往往就會想到為某學科的某一節課制作一個課件來輔助該學科教師更好的完成本節課的教學。這項工作一般來說都是由信息技術教師和該學科教師共同合作完成的,學科教師提供方案,信息技術教師提供技術支持,是具體實施者。我不否認這樣做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比較死板的授課內容形象化、生動化,將抽象的事物轉變成具體的、更利于學生理解和接受的動態信息,往往可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但是這樣的課件僅僅在課堂上起到了一個演員的作用,表演結束了也就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學生的思維仍然是圍繞著教師設計的這個課件來轉,并不能體現出課程改革的真諦。同時,制作這樣的課件費時費力,一般只會在一些公開觀摩課上才會使用,而平時的課堂教學還會沿用比較傳統的授課方式。
三、通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信息素養,是素質教育的核心要素,其中,信息處理能力是重要的一種能力?;诰W絡的課程教學,所選擇的直接學習素材,可以是學科問題,而且這些學習素材都附帶一定的情景或背景,學生通過網絡收集提取有關素材,對相關素材進行分析、研究和比對,通過實驗、觀察、類比、聯想、交流和討論,最后歸納、綜合,實現意義建構。教師的角色和行為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教師不再是主要的信息源,他是教學活動中的導航者,設計者和幫助者。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是知識的探索者。自主學習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方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組織、學會協作、學會思考和交流。
總之,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改變了我們傳統的教育思想與教學模式。在當前我國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導和探索信息技術和課程的整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了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余勝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網絡時代的`教學模式與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馬穎峰.網絡網絡環境下的教與學——網絡教學模式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鐘志賢.信息化教學模式[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