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校的文學社團,通過組織精讀賞析、征文、演講、舞臺劇等社團活動,旨在讓學生借此平臺學習、交流,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新的課程標準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明確要求中小學教育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主義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要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這充分說明了德育教育在整個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文學社團活動是校園文化隱性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人才培養的重要手段,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載體。
關鍵詞:文學社團 德育發展
當你走進南陽市油田第七中學的大門,你能感覺到校園的每個角落都充盈著幸福的味道,你能看到孩子們臉上如花的笑靨,那是因為學校的文學社團活動正如火如荼的開展著,隨著市級課題《文學社團活動對有效促進中學生德育發展》的研究推進,課題成員通過整合語文教材實踐單元結合學生德育發展方案給出社團綜合實踐活動的參考主題,對社團綜合實踐活動方案的制定和活動的開展提供思路和方法,通過開展校園文學社團活動,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幫助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中學生的德育發展。如今的活動,不僅有效地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們在活動中收獲到學習的幸福感,而且對學生的德育發展也起到了促進作用。
1.民族精神教育
開展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社團活動,如:“誦讀紅色經典,獻禮建黨百年”的朗誦比賽,這既是獲取知識的過程,也是陶冶情操、啟迪智慧的過程。此活動可以增強中學生的參與意識,拓寬紅色知識面,又可以豐富和活躍他們的文化生活,還能激發他們愛國愛民的情感,實現了由小家到大家,由小我到大我,的情感跨越,讓學生不僅愛自己,還能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學校,愛祖國,不在糾纏于一些雞毛蒜皮的瑣事,格局越來越大,眼界越來越寬,明白學習的目的不在于未來能掙多少錢,而在于未來能出多少力,為祖國為人民,在社團活動中,指導教師能夠給予社團成員及時的點評和獎勵,由此激發學生閱讀紅色經典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才能發展為熱愛,才能讓紅色經典成為他們的指路明燈,才能讓紅色精神在今物質豐富的時期代代傳承,生生不息。
2.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是每個人所向往的遠景目標,是人生命的精神支柱。它激勵學生為學業、為未來努力奮斗。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強調,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強學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新時期中學生的理想教育,具有鮮明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我國目前正處在一個重大的社會轉型期。社會轉型,會給人們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帶來深刻的變化,也必然對青年學生的理想形成產生巨大的影響。二是,中學生正處于人生成長發展的一個關鍵時期,他們的生理發展和心理發展都有其顯著的特點,即正處在逐漸從稚嫩走向成熟的過渡期。在這期間,他們的身體發育趨于完全,思想水平不斷發展,知識基礎逐漸充實,自我意識日益強烈。更重要的是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將初步形成。從這兩方面的特點來看,抓好中學生的理想教育,既是“當務之急”,又具有“百年大計”的特殊意義。文學社團作為學生德育發展的載體,對于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發展起到重要影響,在社團內可以開展以“理想信念”為主題的社團活動,如“理想伴我行”手抄報比賽或演講比賽,在比賽中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確定遠大目標,傳遞正能量,指導老師可以適當升華,讓學生明確學習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
3道德品質
開展以“誠信”為主題的社團活動,如“誠信在心中”的作文比賽,強化中學生誠信意識,幫助學生認識并繼承待人誠信、言而有信的傳統美德。堅持立德樹人切實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同時,同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在活動中推向深入,利用“學雷鋒月”、“清明節”、“七一”、“國慶節”等節日,組織開展“向雷鋒學習”、“清明祭英烈”、“童心向黨”歌詠活動、“向國旗敬禮”活動等,引導青少年樹立良好道德規范。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知識教育,深入淺出地闡釋三個倡導的基本內容,引導青少年熟讀熟記、認同認知24字。
4.遵紀守法教育法律基礎知識教育
在社團活動中穿插法律法規教育專題,播放法律法規的講座和紀錄片,社團成員看完后可以談一談自己的感想,寫一寫觀后感,學生在活動中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活動結束后還可發放調查問卷,通過問卷信息查看教育成果。
5、勞動教育
開展“愛學習、愛勞動”主題演講比賽。通過比賽樹立學生正確的勞動觀點,使他們懂得勞動的偉大意義。了解人類的歷史首先是生產發展的歷史,是勞動人民創造的歷史;懂得辛勤的勞動是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根本保證;勞動是公民的神圣義務和權利;懂得輕視體力勞動和體力勞動者,是數千年來剝削階級思想殘余;懂得把腦力勞動同體力勞動相結合的重要意義。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的情感。養成勞動的習慣,形成以勞動為榮,以懶惰為恥的品質。抵制好逸惡勞、貪圖享受、不勞而獲、奢侈浪費等惡習的影響。學習是學生的主要勞動,教育學生從小勤奮學習,將來擔負起艱巨的建設任務。并教育學生正確對待升學、就業和分配。勞動教育,還要通過生產勞動和公益勞動等來實施。學生在校期間,要按照教學計劃的規定,適當參加勞動。
小結
隨著市級課題《文學社團活動對有效促進中學生德育發展》的研究的不斷推進,文學社團在促進學生德育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通過社團活動法人開展,學生能夠愛黨愛國愛人民,國家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不斷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強,能夠準確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和實踐要求,養成良好政治素質、道德品質、法治意識和行為習慣,形成積極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質,促進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和全面發展,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自課題開展以來,課題組成員分工明確,共同籌劃,獲得了學生和家長認同以及校領導的支持,在這里對大家表示感謝,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們將不忘初心,滿懷熱情的繼續投身到文學社團的研究中去。
作者簡介:趙麗婷,女,1992年10月,新疆省石河子市,碩士研究生,中學二級教師,文學社團的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