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瑜
摘要:近些年來中學教育備受社會關注與重視,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重要場所,肩負著培養德才兼備、品學兼優學生的重任,這使得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地凸顯出來,尤其是在雙減教育背景之下,更加強調中學應當對學生開展積極的德育教育。對此,中學應當盡快地轉變教學方式,圍繞學生品學特點,在教學中積極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并為中學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字:雙減背景;德育教育;中學;實踐探索
中學階段的學生已然進入到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除了需要在學校中獲取必要的文化知識之外,更加需要懂得做人的道理,成為一名德才兼備的新時代人才。為此,中學應當對德育教育的實踐探索引起足夠重視,于日常教學活動中探索出最為有效的德育教學方式,并在呼應雙減教育理念的基礎上,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選擇合理的教學策略,營造良好德育教育的氛圍與環境,不斷提升中學學生的品德素養,為學生的多方面發展建設有利條件。
一、雙減背景對德育教育的啟發
雙減政策的出臺主要是為了增強學校的教育力,其主要主張是不以犧牲學生身心健康作為代價,不以犧牲學生特長發展作為代價,而是應該在雙減政策引導之下,更好地實施與學生發展相適宜的素質教育,使學生各美其美、各有所長。在這樣的理念之下,敦促著學校通過實施正確的教學形式來創辦優質教育,當然,優質教育不僅意味著學生需要具備極高的學業成績,同時更要求學生具備極高的德育品行。因此,一線的學校教育工作者應當在德育教育中做文章,大力地提升德育教育的質量,堅持“教”和“育”并舉,以此確保學生在學校內學好、學足。
二、在雙減背景下中學開展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堅持雙減正確導向,尊重主體差異
在雙減教育背景下開展德育教育探索,必須堅持其政策的正確導向,尊重中學生的主體差異。這是因為中學生的思維品質不夠穩定,極易受到周圍環境因素的影響,故而,學校德育管理就顯得十分的重要,并且德育管理應滲透到中學工作的每個環節中,以此形成更為完善、優質的德育管理體系,只有這樣才可以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加上中學學生自身的學習悟性、性格特點、家庭環境、品德修養等都存在主體的差異化,因此在開展德育實踐的過程中,應當嚴格落實雙減教育政策的正確導向,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不良的德育品格進行教育和糾正,以此提升德育教育實踐效果。不僅如此,學校還應當從不同角度著手,保證德育管理工作可以走在正確軌道上。
例如,學校應在雙減背景下首先應積極構建統一的德育管理體系,借助集體性的學習方式來制定與完善德育管理機制,以此更好開展德育管理。其次,中學學校需要積極組織內部教師學習最為先進的德育教育管理理念,并要求教師應當根據實際特征開展德育管理,只有這樣才可以構建科學的德育管理體系。最后,中學學校應當有計劃性組織德育交流活動,利用“引進來”和“走出去”的形式,幫助全校的教師和學生獲取有效的德育技能[1]。為此,學校可以定期邀請專家到校園中開展德育系列講座,以此助力于全校師生學習新鮮的德育知識,以此為德育管理提供堅實的理念支撐,利用不斷學習和探索獲得更多的德育教育主動權,并為德育教育創造良好學習環境,以此深化德育教育實踐成效。
(二)創新德育教育組織活動,加強學生體驗
在雙減教育背景下,中學學校的德育教育需要大量活動做支撐,這就要求學校應有組織性地開展實踐活動,在保證活動豐富性的同時還需保證活動的合理化,這樣才可以把德育活動與校園文化有機地結合到一起,形成雙贏的教育局面。學校在設計活動前應當事先做好學情調查,結合學生實際需求和興趣設計合理的德育活動,進而為學生創造心靈觸動的平臺機會,助力學生德育品格的均衡發展與不斷完善。
例如,在學校每周的升級活動中,在國旗下演講可以更好烘托德育教育的氛圍,故而,教師可以在每周安排幾名學生進行德育知識的演講活動,學生在撰寫演講稿時,教師應給予學生一定幫助和指導,引導學生在演講稿中多展現德育方面的知識與內容,以此幫助所有學生都可以得到精神洗禮[2]。再如,中學學校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開展書法比賽、“五四”歌唱比賽,并在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內容,以此幫助學生從不同方面受到德育教育。
(三) 拓展德育教育管理實踐,凸顯雙減優勢
在雙減教育背景之下的德育教育是當前中學教學重要的任務,同時也是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核心。中學學校應當盡力凸顯出雙減政策的優勢,積極拓展德育教育管理實踐的內容,并在德育教育中尋求家長作為自己的有效幫手,從而推動德育教育成為整個社會的主流話題。德育教育內容需要具備高度實踐化,因此,也需要社會各部門給予學校一定的支持和幫助,而延伸德育教育管理實踐則正是讓中學學生學會在社會生活中用健康品行與道德,因此,學校在德育教育中應當轉移方向,尋找學生家長的幫助[3]。其主要原因為學生在家庭和學校的“兩點一線”的生活軌跡中,家長對學生的影響較大,因此在德育教育中,學校不妨和家長達成教育默契,獲取家長積極配合,想必德育教育的效果會更為豐富。
例如,學校可以擬定“百善孝為先”的德育教育主題,并且在該活動中教師應當積極為家長普及雙減政策的教育優勢,倡導學生家長和教師一同培養學生健康正確的孝道觀念,促使學生有效提升自身綜合德育能力。而絕大多數的中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孝文化”理解的程度并不夠,學校則可以借助此次活動重新構建學生的“孝道”,讓學生在愛的熏陶下實現穩步發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雙減教育背景之下,不僅要求有效地提升中學學生的學業成績,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德育素養也有著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中學學校應當在嚴格落實雙減政策的前提下,根據本校學生性格特點、學習情況,精心地設計德育教育的實踐方式,與學生的在校學習以及日常生活中全面滲透德育教育,寶昌中學學生在完善的德育體系下開心的學習、健康的發育、茁壯地成長。
參考文獻
[1]李輝祥.中學班級德育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基礎教育論壇,2021(16):99-100.
[2]麥秀英.基于新時代背景下善行德育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華夏教師,2021(2020-22):8-10.
[3]卞笛.新課程背景下中學德育活動的實踐探索[J].中學時代,2014,000(004):21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