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以高職學生為研究對象,根據高職生目前學習課堂的現狀,對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率給學生職業素養等方面帶來的積極影響和意義進行探討。
關鍵詞:參與性;課堂;高職
廣義的課堂參與率是指物質存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學生課堂參與性包含了師生互動性,是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互為主體的參與性。課堂教學作為學生接受知識、學習技能、開拓思維的主要渠道,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率,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
一、高職生課堂學習現狀
1.學生學習被動
大多數高職學生目前的學習狀況是以被動學習為主,缺少主動想去學習的動力,經常為了應付而去習學。內部學習動機的不明確,有的時候不知道自己為什么學,毫無目標。外部學習動機來自外因的壓力,只有面臨考試或者教師給予壓力才會被動去學習。據觀察,目前在課堂上,高職的學生大多數沒有較好的精神狀態,無法獲得課堂的快樂和融入感,經常轉移注意力到電子產品,或者課堂開始不久就進入睡眠狀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一直以被動的學習狀態參與課堂,則讓學生無法直接參與到課堂,無法攝取知識和專業技能,無法體現“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的教學理念,如果學生在課堂上能夠跟隨教師節奏主動學習,獲得課堂學習的信念,學習效率則會有所提高。
2.缺乏正確的學習價值觀
學習價值觀是當下學生重要的思想靈魂之一,高職學生是掌握專業技能知識多、觀點創新、思想富有朝氣的青少年,有“大國工匠”的寄托,理應要用更高的標準和行為準則來要求自己約束自己。而學習價值觀是日常行為的準繩和選擇的標準,目前部分高職學生并沒有較好的學習價值觀。據觀察,基礎文化課方面,多數學生失去了學習的信念感,基礎文化課學習存在較多的懈怠和疲倦,這可能和他們初中的學習習慣相關;專業課技能方面,一部分學生會失去學習的目標和方向,一部分學生學習技能知識則有較好的發展性,但是沒有較好的開拓性,均需要教師不斷催促和鞭策。因為沒有學習價值觀的內驅力指引,一部分人不容易接受教師的鞭策,不容易獲得自主學習的動力,甚至出現極端的厭學表現。還有一部分高職的學生則以“及格萬歲”甚至是“掛科無罪”來要求自己的學習,不求優秀不爭取獎勵,學習態度較為懶散;還有一部分學生則終日沉迷網絡,學校的學業警示也約束不了其行為,直到學業無法完成導致留級或者退學。有相關研究報道,學生的學習價值觀的形成主要受家庭因素和學校教育的影響,學習價值觀雖然受到個人學習能力的強弱和個人努力的程度影響不大,但對于學校環境內的學風行為存在影響,學校應該分析已有價值觀培育的方式,從意識角度,行為角度,體驗角度等方面去分析學風建設的內容,通過良好學習價值觀與學風建設的舉措,規范、督促、影響大學生的學習行為。
二、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率的意義
1.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在職業教育大改革的環境下,是否具備創新能力已經成為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國家工業快速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隨著素質教育和職業教育的有機融合,培養職業學生的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當前職業院校教育工作的重點。為國家培養創新型人才成為素質教育的時代特征和新專業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而課堂教學作為學生接受知識、學習技能、開拓思維的主要渠道,對學生創新思維的養成有較好的激發作用,在課堂的不斷參與中,逐步形成用新穎的思考模式去形成專業技能的創新思維習慣。曾有研究,以學生“課堂參與性”為切入點,學生課堂上的充分參與對其思維創新、學習創新、專業創新能力均有明顯有利影響。其中課堂行為參與和認知參與特征是影響大學生創新能力最主要的因素。
2.提高學生職業素養
研究與培養職業學校學生的職業素養,一直是持續健康發展職業教育的重要課題之一,更加深入具體體現職業教育改革的內涵,是當前職業教育融合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之一。通過該課題的研究,可以進一步體現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為高職學生提供可以學習的行動模式。增加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性,從宏觀角度而言,將有助于提高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增強學生畢業后生存與發展的競爭力,以及提高學生們在企業中崗位及職業的應變能力。而且,對于社會和企業而言,優秀的畢業生將提供更多優質人力資源,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協調發展;對教師而言,通過參與課堂參與率的研究,探索比較實踐,在過程中可以起到更新的教育理念及時轉變教學觀念,提升了教科研水平,起到了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目的。
有研究學者探討過我國高職學院職業素養培養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學生職業素養現狀與重要的影響因素,關于提高大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探討課堂教學的途徑。課堂教學是學校學生學習的主要教育途徑之一,提高課堂上學生的參與度和互動性同樣也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保證。課堂教學的師生地位一般是教師起到主導作用以及學生也起到主體作用的雙邊性質的互動關系。學生主動參與的實現,他們能從感性感官上去形象地體會其自身主體參與的地位及意義,從而達到主體性的感性實現,“參與”成了實現學生主體性操作上的有效落腳點。通過課程設計的研究從普遍性的素質教育理念中提煉出符合職業發展的職業學校學生學習習慣和職業素養。培育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對于學生個人職業生涯的發展進步,提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滿足新時代企業行業的要求,進而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當前高職院校在培育學生職業素養過程中存在培育方式相對滯后、培育機制不夠健全、職業素養認同感不強、校企協同育人有待深化等問題,基于此通過加強職業素養課程建設、優化職業素養培育機制、深化校企協同育人、創新校園文化育人氛圍形成全面系統的職業素養培育路徑。
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就開始對職業教育體系進行了全面的改革,高等院校也開始了大范圍的擴招。通過這種方式,來加強培養我國青少年人才隊伍。在這種大背景下,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素養在我國的人才培養體系中成為了非常重要的環節。通過高職院校的課程體系,來培養更多的以就業為導向的青少年人才。我國目前正處在高速發展的轉型期,由之前的“制造大國”逐步轉向“智造大國”,利用科技和技術創新為我國的未來發展賦能。如何讓高職院校把握好機會,助力我國人才隊伍的建設,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三、結語
現在學生的素質直接關乎社會的進步,高質量學生能推動社會的發展。從研究文獻中可以看出國內關于課堂的表現。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率,從而能夠間接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為社會工業的發展有舉足輕重的推動,重視學生的課堂參與的意義和重要性,必然會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產生較好的積極影響。培養出職業素質高,專業知識過硬,動手能力強的高質量技能型實用人才,也必將是社會需求、企業歡迎、家長滿意,這才是高等職業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參考文獻:
[1]崔永霞,于松,朱貞翊.大學生學習價值觀與學風建設的紐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2021,34(05):17-18+21。
[2]鄧同玲. 課堂參與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影響研究[D].黑龍江大學,2021.
[3]劉偉.對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探索[J].職教論壇, 2010(20):71-72.
[4]李小燕,夏遠貴,杜云.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育現狀及對策探析[J].山西青年,2021(17):145-146.
[5]馬學勉.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培養調查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20(17):97-98.
【作者簡介】蔣金金(1987.09-),女,漢族,江蘇省泰興市人,碩士研究生學歷,江蘇省無錫交通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